均匀下料的浇注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58864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1 0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均匀下料的浇注头,包括下料管,筒体,出料板、两浇注头位置控制组件,所述筒体的顶部连接下料管,底部连接出料板,两侧则悬设于一所述浇注头位置控制组件,所述筒体内还设有均匀下料引导装置,所述均匀下料引导装置包括自上而下分布的分流单元、拱形缓冲单元、均布单元的至少之一;所述分流单元包括成八字形分布的两第一斜板,将下料管的出料口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所述拱形缓冲单元为一拱形镂空板,罩在出料板的中段的上方;所述均布单元包括两组成八字形间隔分布的第二斜板,两组第二斜板设在出料板上,使出料板形成均匀分布的多个下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进入浇注头内的料浆进行引导缓冲,使布料过程柔和,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给模具的模腔下料的浇注头。
技术介绍
给模具的模腔浇注下料作为加气混凝土生产线上重要的一环,浇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坯体的成型和模具清理的繁复程度。如图1所示,现有浇注头主要由下料管I’,筒体2’,出料板3’、气缸4’组成,所述筒体2’的顶部连接下料管I’,底部连接出料板3’,两侧则通过所述气缸4’实现悬设;通过气缸4’的收放使浇注头上下移动,完成浇注。由于料浆未经过任何减速,直接冲入模具,造成油膜破坏,影响坯体成形。另外,气缸4’是缸套41’朝上,活塞杆42’朝下布设,且活塞杆42’直接连接固定筒体2’,导致在浇注时,浇注头及料浆重量都作用在气缸4’的活塞杆42’上,并且在浇注头处在最低位时,活塞杆42’伸出的长度最长,在筒体2’晃动时,对活塞杆42’的伤害最大,导致气缸4’极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均匀下料的浇注头,对进入浇注头内的料浆进行引导缓冲,使布料过程柔和,均匀。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均匀下料的浇注头,包括下料管,筒体,出料板、两浇注头位置控制组件,所述筒体的顶部连接下料管,底部连接出料板,两侧则悬设于一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均匀下料的浇注头,包括下料管,筒体,出料板、两浇注头位置控制组件,所述筒体的顶部连接下料管,底部连接出料板,两侧则分别悬设于一所述浇注头位置控制组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还设有均匀下料引导装置,所述均匀下料引导装置包括自上而下分布的分流单元、拱形缓冲单元、均布单元的至少之一;所述分流单元包括成八字形分布的两第一斜板,两第一斜板分别衔接于所述下料管的下方,将下料管的出料口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所述拱形缓冲单元为一拱形镂空板,该拱形镂空板罩在出料板的中段的上方;所述均布单元包括两组成八字形间隔分布的第二斜板,两组第二斜板设在出料板上,使出料板形成均匀分布的多个下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延吴龙善刘芳文林建全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