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残留开闭式卸料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5176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9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残留开闭式卸料门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上的卸料门,卸料门包括对称设置的卸料门组合件一和卸料门组合件二,壳体两端下部和中间下部分别设置有边支撑条和中支撑条,卸料门组合件一和卸料门组合件二均通过转轴设置于壳体,卸料门组合件一和卸料门组合件二通过传动组合件连接气缸组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无存料空间的卸料门装置,从而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物料因残留导致霉变产生病菌滋生,而且可以防止因物料被刮板链条带入另一个出料口而造成串仓,进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卸料门装置的使用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无残留开闭式卸料门装置
技术介绍
在饲料生产的过程中因工艺的需要,饲料厂水平输送设备以埋刮板机为主流,因物料需要进不同的料仓,同一条刮板机设备上存在不同个数的排料口,现有工艺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物料因现有的卸料门上部分设置有缓冲口而出现存料的现象,残留物是滋生病菌的温床,是污染饲料的来源,动物经常由于吃带菌的饲料发生如拉稀等疾病,这种情况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2、在多个排料口的刮板输送设备上,物料在第一排料口卸料过程中,输送链由于本身的形状,会将少量的料带过仓并进入到下一个仓口中,造成不同程度的混料现象,从而导致生产过程中时常发生因蛋白或其他营养指标不达标的情况,进而直接影响成品合格率。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无残留开闭式卸料门装置,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物料因残留导致霉变产生病菌滋生和防止因物料被刮板链条带入另一个出料口而造成串仓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残留开闭式卸料门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上的卸料门,所述卸料门包括对称设置的卸料门组合件一和卸料门组合件二,所述卸料门组合件一和卸料门组合件二均包括卸料门面板和设置于卸料门面板背面的连接件,所述壳体两端下部和中间下部分别设置有边支撑条和中支撑条,所述卸料门下面且位于边支撑条内侧对称设置有下挡条,所述边支撑条之间对称设置有转轴,所述卸料门组合件一和卸料门组合件二均通过转轴设置于壳体,所述卸料门组合件一和卸料门组合件二通过传动组合件连接气缸组合。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合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壳体两边的带座轴承和贯穿所述连接件与卸料门组合件一和卸料门组合件二连接的曲轴。进一步地,所述转轴设置有轴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无存料空间的卸料门装置,从而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物料因残留导致霉变产生病菌滋生,而且可以防止因物料被刮板链条带入另一个出料口而造成串仓,进而提高了本技术卸料门装置的使用品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无残留开闭式卸料门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无残留开闭式卸料门装置的正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无残留开闭式卸料门装置的左视图。图中:1、壳体;2、轴承板;3、带座轴承;4、曲轴;5、卸料门组合件一 ;6、卸料门组合件二 ;7、连接件;8、边支撑条;9、中支撑条;10、下挡条;11、转轴;12、气缸组合;13、轴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残留开闭式卸料门装置,包括壳体I和设置于壳体I上的卸料门,所述卸料门包括对称设置的卸料门组合件一 5和卸料门组合件二 6,所述卸料门组合件一 5和卸料门组合件二 6均包括卸料门面板和设置于卸料门面板背面的连接件7,所述壳体两端下部和中间下部分别设置有边支撑条8和中支撑条9,所述卸料门下面且位于边支撑条8内侧对称设置有下挡条10,所述边支撑条8之间对称设置有转轴11,所述卸料门组合件一 5和卸料门组合件二 6均通过转轴11设置于壳体1,所述卸料门组合件一 5和卸料门组合件二 6通过传动组合件连接气缸组合12。此外,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合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壳体I两边的带座轴承3、与所述带座轴承3相匹配的轴承板2和贯穿所述连接件且与带座轴承3连接的曲轴4。此外,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转轴11设置有轴套13。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具体使用时,气缸组合12驱动曲轴4做往复旋转运动,由于曲轴4是同轴运转,曲轴4带动左右门下的联动机构,通过联动机构带动卸料门组合件一 5和卸料门组合件二6做侧向升降到开闭位置,从而实现了卸料门开启状态下卸料。卸料门闭合时物料前移至另一进料口,由于埋刮板机底部没有空间存料,从而实现了物料输送过程中的无残留、不串仓。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无存料空间的卸料门装置,从而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物料因残留导致霉变产生病菌滋生,而且可以防止因物料被刮板链条带入另一个出料口而造成串仓,进而提高了本技术卸料门装置的使用品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无残留开闭式卸料门装置,包括壳体(I)和设置于壳体(I)上的卸料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门包括对称设置的卸料门组合件一(5)和卸料门组合件二(6),所述卸料门组合件一(5)和卸料门组合件二(6)均包括卸料门面板和设置于卸料门面板背面的连接件(7),所述壳体两端下部和中间下部分别设置有边支撑条(8)和中支撑条(9),所述卸料门下面且位于边支撑条(8)内侧对称设置有下挡条(10),所述边支撑条(8)之间对称设置有转轴(11),所述卸料门组合件一(5 )和卸料门组合件二( 6 )均通过转轴(11)设置于壳体Cl),所述卸料门组合件一(5 )和卸料门组合件二( 6 )通过传动组合件连接气缸组合(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残留开闭式卸料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合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壳体(I)两边的带座轴承(3)、与所述带座轴承(3)相匹配的轴承板(2)和贯穿所述连接件且与带座轴承(3)连接的曲轴(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残留开闭式卸料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1)设置有轴套(13)。【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残留开闭式卸料门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上的卸料门,卸料门包括对称设置的卸料门组合件一和卸料门组合件二,壳体两端下部和中间下部分别设置有边支撑条和中支撑条,卸料门组合件一和卸料门组合件二均通过转轴设置于壳体,卸料门组合件一和卸料门组合件二通过传动组合件连接气缸组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无存料空间的卸料门装置,从而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物料因残留导致霉变产生病菌滋生,而且可以防止因物料被刮板链条带入另一个出料口而造成串仓,进而提高了本技术卸料门装置的使用品质。【IPC分类】B65G47/34【公开号】CN204872767【申请号】CN201520545648【专利技术人】袁贤君 【申请人】九江正大饲料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申请日】2015年7月2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残留开闭式卸料门装置,包括壳体(1)和设置于壳体(1)上的卸料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门包括对称设置的卸料门组合件一(5)和卸料门组合件二(6),所述卸料门组合件一(5)和卸料门组合件二(6)均包括卸料门面板和设置于卸料门面板背面的连接件(7),所述壳体两端下部和中间下部分别设置有边支撑条(8)和中支撑条(9),所述卸料门下面且位于边支撑条(8)内侧对称设置有下挡条(10),所述边支撑条(8)之间对称设置有转轴(11),所述卸料门组合件一(5)和卸料门组合件二(6)均通过转轴(11)设置于壳体(1),所述卸料门组合件一(5)和卸料门组合件二(6)通过传动组合件连接气缸组合(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贤君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正大饲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