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候车亭,主要解决候车亭夜间不能形成立体广告效应的问题。包括广告面板、立柱和雨棚,其特征在于:在广告面板、立柱和雨棚上分别粘贴有柔性发光元件并形成背光源,在柔性发光元件上覆盖广告纸,在广告层外侧包覆有透明保护层;所述透明保护层在柔性发光元件边沿进行包边形成防水处理。本公交候车亭可以实现立体广告效果,尤其是可以在公交候车亭的任何部位实施广告增强效果,可以通过粘接、更换实现方便的更换效果,使用成本和照明效果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公交候车亭。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公交候车厅的基本结构包括:立柱、广告面板和雨棚,其中广告面板是主要的广告发布区域,通常结构为灯箱结构,即,在广告面板中设有日光灯或者LED灯珠,通过照射的方式将面板上的广告纸进行背光,形成明亮的广告效果,兼有照明的作用。立柱一般用具有承重作用的不锈钢立柱制作,不锈钢具有不透光性,所以立柱上没有广告张贴工位。雨棚一般是用于挡雨,为等车人提供防护,也没有广告功能。所以,综合来看,目前的候车亭的广告效果还没有形成密集的立体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提供公交候车亭,通过增加候车厅的广告密集度来实现立体视觉效果,解决公交候车亭夜间局部发光、广告效果差的问题,且可以根据需要对背光发光体进行弯曲、粘接更换,且低能耗、光线柔和。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公交候车亭,包括广告面板、立柱和雨棚,其特征在于:在广告面板、立柱和雨棚上分别粘贴有柔性发光元件并形成背光源,在柔性发光元件上覆盖广告纸,在广告层外侧包覆有透明保护层;所述透明保护层在柔性发光元件边沿进行包边形成防水处理;柔性发光元件的构成为:其包括柔软特性的聚酯透明薄膜;聚酯透明薄膜的背面涂抹由透光性和导电性良好的氧化铟锡构成的正面电极层;在正面电极层的背面形成荧光层;在荧光层的背面涂抹由导电性和穿透性良好的高分子树脂构成的电介质层;在电介质层的背面形成由反射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构成的背面电极层,反射由荧光层发出并通过电介质层的光线;以及背面电极层的背面形成防湿气和紫外线的保护层,所述正面电极层和背面电极层分别连接一根电极。进一步地实施方式:所述柔性发光元件粘接使用的胶为白乳胶。进一步地实施方式:所述透明保护层为聚酯透明薄膜。进一步地实施方式:所述背面电极层和保护层之间设置防止背面电极层氧化的氧化保护层。进一步地实施方式:所述电介质层采用聚酯高分子树脂材料。进一步地实施方式:所述背面电极层采用铝制成。进一步地实施方式:所述聚酯透明薄膜的厚度为50?150um,其背面进行防电处理。进一步地实施方式:所述电极处设置有绝缘外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公交候车亭可随意在顶部、立柱和面板上实现夜间广告效果,实现三维空间的立体广告效果,具有普通背光式灯箱所不具备的优势,尤其是可以在公交候车亭的任何部位实施广告增强效果,可以通过粘接、更换实现方便的更换效果,使用成本和照明效果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柔性发光元件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不含氧化保护层)。图2为柔性发光元件中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含氧化保护层)。图3为柔性发光元件的发光特性示意图。图4为公交车体发光贴膜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公交候车亭的立体图。图6为公交候车亭的侧视图。图7为公交候车亭的主视图。图中:11透明薄膜,12正面电极层,13荧光层,14电介质层,15背面电极层,16保护层,17氧化保护层,2柔性发光元件,3聚酯透明薄膜,4粘接基层,51广告面板,52立柱,53雨棚。【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更准确的说,示出了其断面结构。按照本实施方式,包括粘接基层4,所述粘接基层一侧面附着柔性发光元件2(英文简称LERP),柔性发光元件2表面附着透明保护层。粘接基层4采用易于剥离的胶带进行,例如白乳胶等胶水材料。如图1,柔性发光元件2的构成为:包括聚酯透明薄膜11,是柔软性、穿透性和耐热性良好的高分子薄膜的一种;正面电极层12,由具有导电性以及透光性良好的氧化铟锡(ITO)材料涂抹于聚酯透明薄膜11的背面形成。荧光层13,形成于正面电极层12的背面;电介质层14,由导电性和穿透性良好的高分子树脂涂抹于荧光层13的背面形成;背面电极层15,在电介质层14的背面形成,由反射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构成,反射由荧光层13发出并通过电介质层14的光线;保护层16,在背面电极层15的背面形成,防湿气和紫外线;正面电极层12和背面电极层15通过外部电压使得特定像素的荧光粉发光。更具体的说,上述聚酯透明薄膜11的厚度为50?150um,根据用途适当地压出,在其中一面进行防电处理。另外,在制造时热处理过程中,为了减少热收缩的影响,需在大约150°C条件下进行30分钟左右的热处理。在上述正面电极层12,考虑到透光度,其由材质为氧化铟锡、厚度为数百?数千埃的透明导电膜形成。氧化铟锡的表面电阻期望数值设定为每平方数十?数百欧姆。上述电介质层14是将聚酯的树脂系统的高分子树脂化成溶剂后利用可塑剂制造乳胶,以大约30?70um的厚度印刷,在100?140°C下,干燥30分钟形成。电介质层14的穿透度的期望数值设定为70?80%。上述背面电极层15由光反射度为90?99%的良好的铝材料来构成。考虑到构成上述背面电极层15的铝具有氧化特征,图2示出了柔性发光元件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与图4不同的是,背面电极层15和保护层16之间可以添加由白金、金、银或者碳素等金属膜构成的氧化保护层17。如图3所不,以焚光层13为基准,由焚光层13发出的光,50%传往正面电极方向,剩下的50%传往背面电极方向。此时,传向背面电极方向的光透过具有70-80%穿透特性的电介质层14,到达背面电极层15。背面电极层15由具有90?99%的反射特性的铝金属构成,向电介质层14反射光线。透过电介质层14反射的光,透过荧光层13、正面电极层12和透明薄膜11发射到外面。以此可见,通过反射荧光层13上发出的光中向背面电极传送的光,透过正面电极层12发射到外面。在同样的驱动条件下,与现有的无机电致发光元件相比,柔性发光元件具有高亮度特性。上述的正面电极层12中的电极通过铜丝、铜带与车辆中的控制器进行电联接,进行电源的供应。图4示出的柔性发光元件的外侧透明保护层为具有保护作用的聚酯透明薄膜3(英文简称PET膜)。图4示出的技术,较薄,具有一定的柔性,在保护层上印刷有广告图案,可以实现夜间的广告效应。也可以将广告图案直接喷涂在聚酯透明薄膜3上,形成广告效果。候车亭的结构如图5至图7所示,包括广告面板51、立柱52和雨棚53,雨棚设计成波浪形,立柱为圆形柱,本技术采用具有高亮度、柔性特点的柔性发光元件2作为背光源,使用时,将柔性发光元件2贴合在广告面板上、立柱的四周和雨棚的下表面上,形成背光源,然后在柔性发光元件2上覆盖广告纸即可,也可以直接在上面印刷形成图案。柔性发光元件2厚度很薄,在毫米级别,所以不会显得特别突兀,如图5,并进行粘接固定,固定牢靠,能耗低,且也可进行定时、渐灭、闪烁等效果的设定。本内容是关于柔性发光元件在广告行业的应用,详细来说就是具有一定柔性的柔性发光元件在车体广告领域的应用。本技术中使用的柔性发光元件具备了一定柔韧性、拉伸性及弹性,将上述的正面电极层和背面电极层连接上电极,通上额定的交流或者直流电压,在上述发光层产生的光透过上述正面电极层中的透光部分发射出来,即,具有发光特性,使得外侧的广告图案形成凸显效果。这种柔性发光元件可以卷成卷,既具有弯曲的特性。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主权项】1.公交候车亭,包括广告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公交候车亭,包括广告面板、立柱和雨棚,其特征在于:在广告面板、立柱和雨棚上分别粘贴有柔性发光元件并形成背光源,在柔性发光元件上覆盖广告纸,在广告层外侧包覆有透明保护层;所述透明保护层在柔性发光元件边沿进行包边形成防水处理;柔性发光元件包括柔软特性的聚酯透明薄膜;所述聚酯透明薄膜的背面涂抹由透光性和导电性良好的氧化铟锡构成的正面电极层;在正面电极层的背面形成荧光层;在荧光层的背面涂抹由导电性和穿透性良好的高分子树脂构成的电介质层;在电介质层的背面形成由反射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构成的背面电极层,反射由荧光层发出并通过电介质层的光线;以及背面电极层的背面形成防湿气和紫外线的保护层,所述正面电极层和背面电极层分别连接一根电极,所述电极与电源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霞,冯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易安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