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钰文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阶梯式内气道的油气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51389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9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阶梯式内气道的油气分离器,包括外壳,外壳为管状结构外壳,外壳上、下两端均设有开口,外壳上端开口位置焊接固定有上密封盖,外壳下端开口位置焊接固定有下密封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阶梯式内气道的油气分离器通过在内部开设有两个分别连通分离腔、出气管和回流管的阶梯型结构送、进气道,并且在外壳与进气管连接端安装有消音器,在回流管和出气管与外壳连接端设置有冷却滤网,不仅大大简化分离器结构,降低蒸汽对分离器的损伤,提升分离效率和噪音污染,大大延长分离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阶梯式内气道的油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在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发动机气缸内的窜气和机油产生的蒸汽会对发动机内壁产生巨大压力,长此以往会对发动机造成损害,严重降低其使用寿命。这时候就要需要通过曲轴箱通风阀来对它产生真空,但是曲轴箱通风阀抽出来的气体中依然具有大量的机油蒸气,又需要经过油气分离器把机油分离出来后流回发动机里面。但是传统的油气分离器多在产品结构中设置汽油分离器滤芯来达到油气过滤的目的,不仅结构复杂,而且体积庞大,进入分离器内的蒸汽温度和流速都非常高,在分离过程中对分离器的损伤较大,分离腔室很小,分离效率差,而且噪音污染也很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阶梯式内气道的油气分离器,解决普通油气分离器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进入分离器的蒸汽温度和流速都非常高,而且分离效率地,噪音污染严重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阶梯式内气道的油气分离器,包括外壳,外壳为管状结构外壳,外壳上、下两端均设有开口,外壳上端开口位置焊接固定有上密封盖,外壳下端开口位置焊接固定有下密封盖,上密封盖和下密封盖均为圆形结构,上密封盖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出气管,下密封盖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回流管,外壳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进气管,出气管下端穿过上密封盖与外壳内腔相连通,回流管上端穿过下密封盖与外壳内腔相连通,外壳内部位于下密封盖上方开设有分离腔,分离腔上顶面近左端开设有与出气管相连通的送气道,分离腔右侧面开设有与进气管相连通的进气道,送气道和进气道均为阶梯型结构,分离腔下表面设置有用于方便将分离后的机油导向回流管的导流斜面,回流管近上端入口位置固定连接有下冷却滤网,出气管近下端入口位置固定连接有上冷却滤网,进气管与外壳连接端固定连接有用于降噪的消音器。进一步地,为了提升分离效率和降温效果,送气道和进气道大小相同。进一步地,为了方便连接,回流管和出气管大小相同。进一步地,为了降低成本,上密封盖和下密封盖大小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具有阶梯式内气道的油气分离器通过在内部开设有两个分别连通分离腔、出气管和回流管的阶梯型结构送、进气道,并且在外壳与进气管连接端安装有消音器,在回流管和出气管与外壳连接端设置有冷却滤网,不仅大大简化分离器结构,降低蒸汽对分离器的损伤,提升分离效率和噪音污染,大大延长分离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中:1.外壳,2.上密封盖,3.下密封盖,4.出气管,5.回流管,6.进气管,7.分离腔,8.送气道,9.进气道,10.导流斜面,11.下冷却滤网,12.上冷却滤网,13.消音器。【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图1和图2所不的一种具有阶梯式内气道的油气分离器,包括外壳1,外壳I为管状结构外壳,外壳I上、下两端均设有开口,外壳I上端开口位置焊接固定有上密封盖2,外壳I下端开口位置焊接固定有下密封盖3,上密封盖2和下密封盖3均为圆形结构,上密封盖2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出气管4,下密封盖3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回流管5,外壳I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进气管6,出气管4下端穿过上密封盖2与外壳I内腔相连通,回流管5上端穿过下密封盖3与外壳I内腔相连通,外壳I内部位于下密封盖3上方开设有分离腔7,分离腔7上顶面近左端开设有与出气管4相连通的送气道8,分离腔7右侧面开设有与进气管6相连通的进气道9,送气道8和进气道9均为阶梯型结构,分离腔7下表面设置有用于方便将分离后的机油导向回流管5的导流斜面10,回流管5近上端入口位置固定连接有下冷却滤网11,出气管4近下端入口位置固定连接有上冷却滤网12,进气管6与外壳I连接端固定连接有用于降噪的消音器13。工作原理:蒸汽通过进气管6进入消音器13,然后经过消音器13对蒸汽进行降速降噪,防止噪音污染,然后经过进气道9,对蒸汽进行冷却和分离,蒸汽在分离腔内进行彻底分离,蒸汽内的机油成分顺着导流斜面10进入回流管5,蒸汽中的气体成分顺着送气道8进去出气管4,再次进行冷却降速,通过多次降温降速大大降低蒸汽对分离器的损伤,延长分离器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为了提升分离效率和降温效果,送气道8和进气道9大小相同,进一步地,为了方便连接,回流管5和出气管4大小相同,进一步地,为了降低成本,上密封盖2和下密封盖3大小相同,本技术的一种具有阶梯式内气道的油气分离器通过在内部开设有两个分别连通分离腔7、出气管4和回流管5的阶梯型结构送、进气道,并且在外壳I与进气管6连接端安装有消音器13,在回流管5和出气管4与外壳I连接端设置有冷却滤网,不仅大大简化分离器结构,降低蒸汽对分离器的损伤,提升分离效率和噪音污染,大大延长分离器的使用寿命。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主权项】1.一种具有阶梯式内气道的油气分离器,包括外壳(I),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壳(I)为管状结构外壳,所述的外壳(I)上、下两端均设有开口,外壳(I)上端开口位置焊接固定有上密封盖(2),外壳(I)下端开口位置焊接固定有下密封盖(3),所述的上密封盖(2)和下密封盖(3)均为圆形结构,上密封盖(2)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出气管(4),所述的下密封盖(3)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回流管(5),所述的外壳(I)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进气管(6),所述的出气管(4)下端穿过上密封盖(2)与外壳(I)内腔相连通,所述的回流管(5)上端穿过下密封盖(3)与外壳(I)内腔相连通,所述的外壳(I)内部位于下密封盖(3)上方开设有分离腔(7),所述的分离腔(7)上顶面近左端开设有与出气管(4)相连通的送气道(8),分离腔(7)右侧面开设有与进气管(6)相连通的进气道(9),所述的送气道(8)和进气道(9)均为阶梯型结构,所述的分离腔(7)下表面设置有用于方便将分离后的机油导向回流管(5)的导流斜面(10),所述的回流管(5)近上端入口位置固定连接有下冷却滤网(11),所述的出气管(4)近下端入口位置固定连接有上冷却滤网(12),所述的进气管(6)与外壳(I)连接端固定连接有用于降噪的消音器(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阶梯式内气道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送气道(8)和进气道(9)大小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阶梯式内气道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回流管(5)和出气管(4)大小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阶梯式内气道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上密封盖(2 )和下密封盖(3 )大小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阶梯式内气道的油气分离器,包括外壳,外壳为管状结构外壳,外壳上、下两端均设有开口,外壳上端开口位置焊接固定有上密封盖,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阶梯式内气道的油气分离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壳(1)为管状结构外壳,所述的外壳(1)上、下两端均设有开口,外壳(1)上端开口位置焊接固定有上密封盖(2),外壳(1)下端开口位置焊接固定有下密封盖(3),所述的上密封盖(2)和下密封盖(3)均为圆形结构,上密封盖(2)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出气管(4),所述的下密封盖(3)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回流管(5),所述的外壳(1)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进气管(6),所述的出气管(4)下端穿过上密封盖(2)与外壳(1)内腔相连通,所述的回流管(5)上端穿过下密封盖(3)与外壳(1)内腔相连通,所述的外壳(1)内部位于下密封盖(3)上方开设有分离腔(7),所述的分离腔(7)上顶面近左端开设有与出气管(4)相连通的送气道(8),分离腔(7)右侧面开设有与进气管(6)相连通的进气道(9),所述的送气道(8)和进气道(9)均为阶梯型结构,所述的分离腔(7)下表面设置有用于方便将分离后的机油导向回流管(5)的导流斜面(10),所述的回流管(5)近上端入口位置固定连接有下冷却滤网(11),所述的出气管(4)近下端入口位置固定连接有上冷却滤网(12),所述的进气管(6)与外壳(1)连接端固定连接有用于降噪的消音器(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钰文刘思危江廷鹏胡芊芊
申请(专利权)人:孙钰文刘思危江廷鹏胡芊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