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焊丝矫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3841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8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焊丝矫直机构,其包括第一矫直单元和第二矫直单元,第一矫直单元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底座的端面设有第一矫直通道,第一矫直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动矫直轴承、第一定矫直轴承和第二定矫直轴承,第二矫直单元包括第二底座,第二底座的端面设有第二矫直通道,第二矫直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动矫直轴承、第三定矫直轴承和第四定矫直轴承,焊丝从下往上依次穿过第二矫直通道和第一矫直通道,依次通过第四定矫直轴承、第二动矫直轴承、第三定矫直轴承、第二定矫直轴承、第一动矫直轴承和第一定矫直轴承后实现焊丝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矫直,使得焊丝出丝流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焊丝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矫直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焊接设备研究领域中的一种矫直机构,特别是一种机器人焊丝矫直机构
技术介绍
焊丝是一卷一卷装在焊丝桶内,机器人焊接时通过拉丝机构,将焊丝拉出后直接送至焊接头。即现有机器人焊接设备中没有焊丝矫直机构,经常出现堵丝,机器人停止作业,影响效率;市场上有些焊丝矫直机构安装调试困难,价格高,磨损快。现有技术只能实现前后或者左右方向矫直。现需要一种可以实现前后以及左右方向矫直的焊丝矫直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焊丝矫直机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机器人焊丝矫直机构,其包括第一矫直单元和位于第一矫直单元正下方的第二矫直单元,所述第一矫直单元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端面设有第一矫直通道,所述第一矫直通道的一侧设有能往第一矫直通道的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动矫直轴承,第一矫直通道的另一侧设有沿竖直方向且呈直线分布的第一定矫直轴承和第二定矫直轴承,所述第一动矫直轴承位于第一定矫直轴承和第二定矫直轴承之间,所述第二矫直单元包括与第一底座垂直布置的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的端面设有第二矫直通道,所述第二矫直通道的一侧设有能往第二矫直通道的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二动矫直轴承,第二矫直通道的另一侧设有沿竖直方向且呈直线分布的第三定矫直轴承和第四定矫直轴承,所述第二动矫直轴承位于第三定矫直轴承和第四定矫直轴承之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一个能供第一动矫直轴承移动的第一移动通槽,第一底座的侧面设有第一调节螺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的一端穿过第一底座后与位于第一移动通槽内的第一动矫直轴承连接;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一个能供第二动矫直轴承移动的第二移动通槽,第二底座的侧面设有第二调节螺杆,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的一端穿过第二底座后与位于第二移动通槽内的第二动矫直轴承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的外表面套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动矫直轴承接触,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调节杆的螺母接触;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的外表面套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动矫直轴承接触,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调节杆的螺母接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矫直通道和第二矫直通道位于同一直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工作时,焊丝从下往上依次穿过第二矫直通道和第一矫直通道,依次通过第四定矫直轴承、第二动矫直轴承、第三定矫直轴承、第二定矫直轴承、第一动矫直轴承和第一定矫直轴承后实现焊丝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矫直,使得焊丝出丝流畅;本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便宜。本技术适用于焊丝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矫直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参照图1?图3,一种机器人焊丝矫直机构,其包括第一矫直单元I和位于第一矫直单元I正下方的第二矫直单元2,所述第一矫直单元I包括第一底座11,所述第一底座11的端面设有第一矫直通道,所述第一矫直通道的一侧设有能往第一矫直通道的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动矫直轴承12,第一矫直通道的另一侧设有沿竖直方向且呈直线分布的第一定矫直轴承13和第二定矫直轴承14,所述第一动矫直轴承12位于第一定矫直轴承13和第二定矫直轴承14之间,所述第二矫直单元2包括与第一底座11垂直布置的第二底座21,所述第二底座21的端面设有第二矫直通道,所述第二矫直通道的一侧设有能往第二矫直通道的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二动矫直轴承22,第二矫直通道的另一侧设有沿竖直方向且呈直线分布的第三定矫直轴承23和第四定矫直轴承24,所述第二动矫直轴承22位于第三定矫直轴承23和第四定矫直轴承24之间。工作时,焊丝从下往上依次穿过第二矫直通道和第一矫直通道,依次通过第四定矫直轴承24、第二动矫直轴承22、第三定矫直轴承23、第二定矫直轴承14、第一动矫直轴承12和第一定矫直轴承13后实现焊丝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矫直,使得焊丝出丝流畅;本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便宜。本技术适用于焊丝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矫直中。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底座11上设有一个能供第一动矫直轴承12移动的第一移动通槽16,第一底座11的侧面设有第一调节螺杆15,所述第一调节螺杆15的一端穿过第一底座11后与位于第一移动通槽16内的第一动矫直轴承12连接;所述第二底座21上设有一个能供第二动矫直轴承22移动的第二移动通槽26,第二底座21的侧面设有第二调节螺杆25,所述第二调节螺杆25的一端穿过第二底座21后与位于第二移动通槽26内的第二动矫直轴承22连接,在焊丝矫直过程,第一动矫直轴承12在第一移动通槽16内往复移动,第二动矫直轴承22在第二移动通槽26内往复移动,利于焊丝的矫直。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调节螺杆15的外表面套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动矫直轴承12接触,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调节杆的螺母接触;所述第二调节螺杆25的外表面套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动矫直轴承22接触,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调节杆的螺母接触,通过第一弹簧提供第一动矫直轴承12在第一移动通槽16内往复移动的动力,通过第二弹簧提供第二动矫直轴承22在第二移动通槽26内往复移动。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矫直通道和第二矫直通道位于同一直线。以上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机器人焊丝矫直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矫直单元和位于第一矫直单元正下方的第二矫直单元,所述第一矫直单元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端面设有第一矫直通道,所述第一矫直通道的一侧设有能往第一矫直通道的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动矫直轴承,第一矫直通道的另一侧设有沿竖直方向且呈直线分布的第一定矫直轴承和第二定矫直轴承,所述第一动矫直轴承位于第一定矫直轴承和第二定矫直轴承之间,所述第二矫直单元包括与第一底座垂直布置的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的端面设有第二矫直通道,所述第二矫直通道的一侧设有能往第二矫直通道的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二动矫直轴承,第二矫直通道的另一侧设有沿竖直方向且呈直线分布的第三定矫直轴承和第四定矫直轴承,所述第二动矫直轴承位于第三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器人焊丝矫直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矫直单元和位于第一矫直单元正下方的第二矫直单元,所述第一矫直单元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端面设有第一矫直通道,所述第一矫直通道的一侧设有能往第一矫直通道的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动矫直轴承,第一矫直通道的另一侧设有沿竖直方向且呈直线分布的第一定矫直轴承和第二定矫直轴承,所述第一动矫直轴承位于第一定矫直轴承和第二定矫直轴承之间,所述第二矫直单元包括与第一底座垂直布置的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的端面设有第二矫直通道,所述第二矫直通道的一侧设有能往第二矫直通道的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二动矫直轴承,第二矫直通道的另一侧设有沿竖直方向且呈直线分布的第三定矫直轴承和第四定矫直轴承,所述第二动矫直轴承位于第三定矫直轴承和第四定矫直轴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贤懿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敏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