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罐旋转接焦对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34409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8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熄焦运输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焦罐旋转接焦对位装置;包括有圆柱形的焦罐以及设置在其下方的焦罐台车,所述台车中心位置设置有定位座,定位座的上方与焦罐底部中心位置旋转配合,定位座的下方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有电动机,所述圆柱形焦罐周侧设置有导向支撑圆环,该支撑圆环的上方相对设置有两个位于焦罐直径延长线上的吊耳,导向支撑圆环下方通过支撑腿卡接在焦罐台车上,所述吊耳之间设置有金属链条,金属链条垂落在焦罐内,其长度不小于焦罐直径的两倍;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可以使得焦罐接焦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干熄焦运输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焦罐旋转接焦对位装置
技术介绍
电机车是干熄焦工程运输设备之一,电机车运行在焦炉的出焦一侧,用于牵引焦罐车、在提升机框架定位、与提升机等干熄焦设施的联系(或用于牵引湿洗焦车和控制湿洗焦车车门的开闭),电机车对焦罐旋转接焦及对位、焦罐车走行、制动及对位,焦罐对位、移送与APS及主控室控制系统的自动联锁控制,采用方式是VVVF变频调速和PLC自动控制。干熄焦系统与焦炉直接控制联系的是焦炉拦焦车与焦罐旋转接焦及对位,焦罐旋转接焦是由电机车进行控制;通常旋转焦罐接焦时的转速设计为8r/min,但在接焦过程中,8r/min的转速会因转速低而经常出现接焦不均匀的现象,从而造成旋转焦罐向一侧严重倾斜;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提高焦罐旋转转速,这样焦罐接焦时红焦的分布更容易均匀;但提速后对设计对位不再匹配,容易出现焦罐旋转离心力变大,使焦罐偏移,造成旋转卡塞而不能停止到焦罐提升机的提升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可以使得焦罐接焦更加均匀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焦罐旋转接焦对位装置,包括有圆柱形的焦罐以及设置在其下方的焦罐台车,所述台车中心位置设置有定位座,定位座的上方与焦罐底部中心位置旋转配合,定位座的下方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有电动机,所述圆柱形焦罐周侧设置有导向支撑圆环,该支撑圆环的上方相对设置有两个位于焦罐直径延长线上的吊耳,导向支撑圆环下方通过支撑腿卡接在焦罐台车上,所述吊耳之间设置有金属链条,金属链条垂落在焦罐内,其长度不小于焦罐直径的两倍。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是:由于吊耳之间设置了金属链条,在焦罐旋转接焦的过程中,其相对于金属链条运动,这样落入焦罐中的红焦在随焦罐旋转时不断的被金属链条切割和再分布,此处的金属链条类似于耕地的耙子,实现了对红焦的平整,避免了时常出现的红焦分布不均匀现象,由于仅仅引入了金属链条,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相比于在改变焦罐转速后引入的复杂对位装置,其成本更低。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动机串接有变频调速装置,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电动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速和减速调节,在接焦时适当加速可以使得接焦更均匀,而在接焦快完成时通过减速至设计转速,可以更方便的实现对位。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金属链条上设置有不少于2条金属支链条,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链条与红焦的接触面积更大,更便于在焦罐旋转的过程对红焦进行再分布。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金属链条的循环单元由一个椭圆形的拉环以及垂直套设在拉环中部并与其焊接的外环组成,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拉环更容易嵌入到红焦中,从而更容易推动红焦移动,实现再分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焦罐旋转接焦对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金属链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焦罐1,焦罐台车2,定位座3,支撑圆环4,吊耳5,金属链条6,拉环7,外环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焦罐旋转接焦对位装置,包括有圆柱形的焦罐I以及设置在其下方的焦罐台车2,台车2中心位置设置有定位座3,定位座3的上方与焦罐I底部中心位置旋转配合,定位座3的下方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有电动机,电动机上最好串接有变频调速装置,以使得电动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速或减速,在接焦时适当加速可以使得接焦更均匀,而在接焦快完成时通过减速至设计转速,可以更方便的实现对位,圆柱形焦罐I周侧设置有导向的支撑圆环4,圆柱形焦罐I与支撑圆环4卡接,从而只能相对于支撑圆环4旋转,支撑圆环4的上方相对设置有两个位于焦罐I直径延长线上的吊耳5,导向支撑圆环4下方通过支撑腿卡接在焦罐台车2上,吊耳5之间设置有金属链条6,金属链条6垂落在焦罐I内,并与焦罐中的红焦接触,金属链条6的长度不小于焦罐I直径的两倍,此处优选两倍,金属链条6的循环单元由一个椭圆形的拉环7以及垂直套设在拉环7中部并与其焊接的外环8组成,外环8不仅可以加强拉环7的强度,而且可以卡入到红焦中并增大与红焦的接触面积,金属链条上应至少设置2条金属支链条,以尽量实现树状结构,这样可以大幅提高链条与红焦的接触面积,从而在焦罐旋转的过程中更好的对红焦进行再分布。上述装置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由于吊耳5之间设置了金属链条6,在焦罐I旋转接焦的过程中,落入焦罐I中的红焦在随焦罐I旋转时不断的被金属链条切割,金属链条6的功能类似于耕地的耙子,实现了对红焦的平整和再分布,避免了红焦分布不均匀现象发生,相比于在改变焦罐转速后引入的复杂对位装置,其不需要改变焦罐转速,对位更加轻松。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主权项】1.焦罐旋转接焦对位装置,包括有圆柱形的焦罐以及设置在其下方的焦罐台车,所述台车中心位置设置有定位座,定位座的上方与焦罐底部中心位置旋转配合,定位座的下方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有电动机,所述圆柱形焦罐周侧设置有导向支撑圆环,该支撑圆环的上方相对设置有两个位于焦罐直径延长线上的吊耳,导向支撑圆环下方通过支撑腿卡接在焦罐台车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之间设置有金属链条,金属链条垂落在焦罐内,其长度不小于焦罐直径的两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罐旋转接焦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串接有变频调速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罐旋转接焦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链条上设置有不少于2条金属支链条。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焦罐旋转接焦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链条的循环单元由一个椭圆形的拉环以及垂直套设在拉环中部并与其焊接的外环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干熄焦运输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焦罐旋转接焦对位装置;包括有圆柱形的焦罐以及设置在其下方的焦罐台车,所述台车中心位置设置有定位座,定位座的上方与焦罐底部中心位置旋转配合,定位座的下方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有电动机,所述圆柱形焦罐周侧设置有导向支撑圆环,该支撑圆环的上方相对设置有两个位于焦罐直径延长线上的吊耳,导向支撑圆环下方通过支撑腿卡接在焦罐台车上,所述吊耳之间设置有金属链条,金属链条垂落在焦罐内,其长度不小于焦罐直径的两倍;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可以使得焦罐接焦更加均匀。【IPC分类】C10B39/14【公开号】CN204874392【申请号】CN201520491762【专利技术人】齐欣, 黄韧云, 谢正武, 杜树江, 刘松超 【申请人】中节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申请日】2015年7月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焦罐旋转接焦对位装置,包括有圆柱形的焦罐以及设置在其下方的焦罐台车,所述台车中心位置设置有定位座,定位座的上方与焦罐底部中心位置旋转配合,定位座的下方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有电动机,所述圆柱形焦罐周侧设置有导向支撑圆环,该支撑圆环的上方相对设置有两个位于焦罐直径延长线上的吊耳,导向支撑圆环下方通过支撑腿卡接在焦罐台车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之间设置有金属链条,金属链条垂落在焦罐内,其长度不小于焦罐直径的两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欣黄韧云谢正武杜树江刘松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节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