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可调式跟骨复位固定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32608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8 0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可调式跟骨复位固定牵引装置,其中:具有凹型足板,所述凹型足板的上面呈台阶形,上台阶面对应放置脚掌位置的两侧设有束带可穿过的纵向孔,下台阶面两侧配合有螺杆,螺杆上具有固定跟骨的斯氏针可穿入的针孔,螺杆上端部配合有螺旋压紧的锁定螺丝,螺杆上的螺栓穿过下台阶面由可调螺帽固定,下台阶面上放置有与台阶形上面相适应的衬垫,下台阶面的后部边缘设有弧形板,弧形板上端设有束带可穿过的固定孔,所述纵向孔和固定孔配合有用于挷缚的束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便,专科医师均可操作使用,可作为跟骨骨折的常规使用,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减少了二次损伤和并发症,提高了技术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骨骼复位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可调式跟骨复位固定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传统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选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由于保守治疗,跟骨骨折手法整复困难,主要是足跟纵径较短,手法握持牵引易滑脱,因而导致复位失败。特别对青壮年外伤后跟骨骨折的患者,局部肿胀明显,腓肠肌紧张,骨折断端嵌插,关节面塌陷,Bohler角变小,单纯的手法整复更易失败。对于多种危险因素的病人,比如糖尿病、吸烟、贫血及老年动脉硬化者等,这些因素更易引起跟骨术后感染和愈合不良,所以选择保守治疗,如跟骨骨折选择单纯牵引手法治疗未能恢复足弓功能,固定不稳定,常遗留扁平足,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手术治疗跟骨骨折,手术时根据骨折显露及固定的需要选用外侧“L”形切口,术后切口感染皮缘坏死,钢板外露,骨不愈合,内固定松动距下关节塌陷,形成创伤性关节炎,并造成踝关节固定过久,关节僵硬,出现功能障碍。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人经常因营养的单一,或活动不当造成不必要的骨折,一旦骨折便需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血栓的形成,严重影响健康和危及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摈弃了以往单纯的牵引手法整复石膏固定及一贯性手术切开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传统方法。提供一种利用螺杆、可调螺帽和跟凹槽对骨折复位的组合可调式跟骨复位固定牵引装置,牢固稳定,安全性好,促使骨折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可调式跟骨复位固定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凹型足板,所述凹型足板的上面呈台阶形,上台阶面对应放置脚掌位置的两侧设有束带可穿过的纵向孔,下台阶面两侧配合有螺杆,螺杆上具有固定跟骨的斯氏针可穿入的针孔,螺杆上端部配合有螺旋压紧的锁定螺丝,螺杆上的螺栓穿过下台阶面由可调螺帽固定,下台阶面上放置有与台阶形上面相适应的衬垫,下台阶面的后部边缘设有弧形板,弧形板上端设有束带可穿过的固定孔,所述纵向孔和固定孔配合有用于梆缚的束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该组合可调式跟骨复位固定牵引装置由纵向孔、束带、凹型足板、衬垫、固定斯氏针的螺杆、可调螺帽、弧型板构成,按患病足大小调整好装置固定后,直径为3-5毫米斯氏针横穿跟骨到达螺杆上方针孔内,螺杆上方的锁定螺丝压紧斯氏针,对其固定,调节下台阶面下方的可调螺帽,固定于跟骨的斯氏针下移位置,螺杆、可调螺帽和跟凹槽对骨折的复位以及根据足的大小可调整螺杆上针孔的位置,起到牵引复位固定作用。本技术利用跟骨是构成足弓支点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跟骨骨折的固定物具有足够的刚、强度和承载能力,以维持足的稳定性。本技术的优点是:既保留了闭合复位的优点,又解决了维持复位的牢固性,不需卧床,减少了下肢血栓形成、褥疮泌、尿系感染、关节僵硬、扁平足足弓障碍,同时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达到早日康复。本技术操作简便,专科医师均可操作使用,可作为跟骨骨折的常规使用,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减少了二次损伤和并发症,提高了技术疗效,因此,急诊治疗跟骨骨折是尽快恢复患足功能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使用状态图。其中,1.凹型足板、2.弧形板、3.跟凹槽、4锁定螺丝、5.斯氏针、6.足、7.螺杆、8.衬垫、9.可调螺帽 10.针孔、11.束带、12.固定孔、13纵向孔、14.小腿、15.螺栓、16.底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组合可调式跟骨复位固定牵引装置,具有凹型足板1,所述凹型足板I的上面呈台阶形,底部由底板16支撑。所述凹型足板的上台阶面对应放置脚掌位置的两侧设有束带可穿过的纵向孔13,下台阶面构成足跟可以放置的跟凹槽3,下台阶面两侧配合有螺杆7,螺杆上具有固定跟骨的斯氏针5可穿入的针孔10,螺杆上端部配合有螺旋压紧的锁定螺丝4,斯氏针5横向穿过足6的跟骨,其两端穿过针孔10,由锁定螺丝4压紧固定,螺杆7上的螺栓15穿过下台阶面由可调螺帽9固定,下台阶面上放置有与台阶形上面相适应的衬垫8,下台阶面的后部边缘设有弧形板2,弧形板上端设有束带可穿过的固定孔12,所述纵向孔和固定孔配合有用于梆缚足和小腿14的束带11。使用本技术时,采用局麻,患者取仰卧位,以患病足的大小依次调整好凹型足板、弧形板、跟凹槽、锁定螺丝、衬垫、纵形孔的位置。用电钻在患病足跟骨结节由内向外横行穿入一枚直径为3.5毫米的斯氏针,一助手双手握持小腿中上段并维持其关节屈曲80-100度位,另助手握住前足,踝关节跖屈25-30度,术者牵引斯氏针进行复位,随后用两手掌分别置于跟骨内外侧,向中间用力相对分别挤压恢复跟骨的宽度,已纠正侧方移位。如有关界面塌陷,再用撬拨复位,进行X透视,达解剖复位。利用足的大小调整螺杆的针孔的位置,斯氏针横穿跟骨两端穿过针孔,上方由锁定螺丝压紧以锁定斯氏针,调节下方的可调螺帽固定于跟骨的斯氏针下移位置,并用束带固定足和小腿,起到牵引维持复位的牢固稳定性。【主权项】1.一种组合可调式跟骨复位固定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凹型足板,所述凹型足板的上面呈台阶形,上台阶面对应放置脚掌位置的两侧设有束带可穿过的纵向孔,下台阶面两侧配合有螺杆,螺杆上具有固定跟骨的斯氏针可穿入的针孔,螺杆上端部配合有螺旋压紧的锁定螺丝,螺杆上的螺栓穿过下台阶面由可调螺帽固定,下台阶面上放置有与台阶形上面相适应的衬垫,下台阶面的后部边缘设有弧形板,弧形板上端设有束带可穿过的固定孔,所述纵向孔和固定孔配合有用于梆缚的束带。【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可调式跟骨复位固定牵引装置,其中:具有凹型足板,所述凹型足板的上面呈台阶形,上台阶面对应放置脚掌位置的两侧设有束带可穿过的纵向孔,下台阶面两侧配合有螺杆,螺杆上具有固定跟骨的斯氏针可穿入的针孔,螺杆上端部配合有螺旋压紧的锁定螺丝,螺杆上的螺栓穿过下台阶面由可调螺帽固定,下台阶面上放置有与台阶形上面相适应的衬垫,下台阶面的后部边缘设有弧形板,弧形板上端设有束带可穿过的固定孔,所述纵向孔和固定孔配合有用于挷缚的束带。本技术操作简便,专科医师均可操作使用,可作为跟骨骨折的常规使用,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减少了二次损伤和并发症,提高了技术疗效。【IPC分类】A61B17/66【公开号】CN204863431【申请号】CN201520462986【专利技术人】高云 【申请人】南阳市正骨医院【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申请日】2015年7月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可调式跟骨复位固定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凹型足板,所述凹型足板的上面呈台阶形,上台阶面对应放置脚掌位置的两侧设有束带可穿过的纵向孔,下台阶面两侧配合有螺杆,螺杆上具有固定跟骨的斯氏针可穿入的针孔,螺杆上端部配合有螺旋压紧的锁定螺丝,螺杆上的螺栓穿过下台阶面由可调螺帽固定,下台阶面上放置有与台阶形上面相适应的衬垫,下台阶面的后部边缘设有弧形板,弧形板上端设有束带可穿过的固定孔,所述纵向孔和固定孔配合有用于挷缚的束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云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市正骨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