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青岛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晶体管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3021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8 0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符合国家标准的一种基于晶体管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属于电动汽车领域,包括供电连接检测模块、电平转换模块以及电平检测模块。根据供电连接检测模块的输出电压,判断供电插头与供电插座的连接状态;电平转换模块以晶体管为主要器件,接收供电控制装置输出的PWM信号,根据国家标准将其转换为幅值为±12V的PWM信号;电平检测模块保持电平转换模块输出的电压峰值,以供供电控制装置采集电压峰值并据此判断充电接口的连接状态和车辆控制装置的状态,当满足条件时使供电控制装置给电动汽车供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平检测模块具有保持电压峰值和提高负载驱动能力的作用,且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器件价格低廉,节省成本,具有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晶体管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导引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的日益普及,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其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电动汽车在进行充电之前,首先需要确认电动汽车的车辆接口与供电接口是否正常连接。如果车辆接口与供电接口未正常连接却仍进行充电,则容易导致能源的浪费,有时甚至会导致危险。电动汽车在进行充电时还需要实时监控充电过程,发生异常情况时应该立即断电。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充电控制导引电路较复杂,不利于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晶体管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导引电路,设计合理,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节约成本,具有良好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基于晶体管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包括供电连接检测模块、电平转换模块以及电平检测模块;其中:供电连接检测模块,根据供电连接检测模块的输出电压,判断供电插头与供电插座的连接状态,当供电插头与供电插座连接时,供电控制装置发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并输出至电平转换模块;电平转换模块,以晶体管为主要器件,用于接收供电控制装置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根据国家标准将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转换为幅值为±12V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并输出至车辆控制装置;电平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平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保持此电压峰值,并将此电压峰值输出至供电控制装置,供电控制装置根据此电压峰值判断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供电接口与车辆接口)的连接状态和车辆控制装置的状态,当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完全连接并且车辆控制装允许充电时,供电控制装置给电动汽车供电;所述的供电连接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一端与+12V的第一电源电压相连,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供电插座通过CC(充电连接确认)线相连;当供电插头与供电插座相连时,供电连接检测模块输出电压为OV ;当供电插头与供电插座不相连时,供电连接检测模块输出电压为+12V ;当供电连接检测模块输出电压为OV时,由供电控制装置发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至电平转换模块;所述电平转换模块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共九个电阻,还包括第一晶体三极管、第二晶体三极管、第三晶体三极管以及第四晶体三极管,还包括第一晶体二极管;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分别连接至第一晶体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供电控制装置发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端口,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晶体三极管的基极;第四电阻跨接至第二晶体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第二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的公共端与第一电源电压相连;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至第二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平检测模块并通过CP(控制确认)线输出至车辆控制装置;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组成公共端连接至供电控制装置发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端口,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七电阻的一端组成公共端连接至第三晶体三极管的基极,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八电阻的一端组成的公共端接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九电阻的一端组成公共端连接至第三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九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第四晶体三极管的基极;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至第四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组成的公共端连接至电平检测模块并通过CP(控制确认)线连接至车辆控制装置;第一晶体二极管跨接在第三晶体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第一晶体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三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组成的公共端接地;第一晶体三极管和第四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优选地,所述电平检测模块包括第一集成运放、第二晶体二极管、第十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第一集成运放的同向输入端与第五电阻和第十电阻组成的公共端相连,第一集成运放的反向输入端与其输出端相连、并与所述第二晶体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二晶体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十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一电容的一端组成的公共端相连并作为输出端;第十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相并联,第i 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组成的公共端与地相连;所述电平检测模块的输入取自所述电平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电平检测模块对此电压进行峰值保持,并将此电压峰值输出至供电控制装置,供电控制装置根据此点的电压峰值判断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供电接口与车辆接口)的连接状态和车辆控制装置的状态,当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完全连接并且车辆控制装置允许充电时,供电控制装置给电动汽车供电。本专利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晶体管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导引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一种基于晶体管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包括以下模块:(I)供电连接检测模块,根据供电连接检测模块的输出电压能够判断供电插头与供电插座的连接状态,以决定供电控制装置发出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2)电平转换模块,接收供电控制装置输出的PWM信号,根据国家标准将所述的PWM信号转换为幅值为±12V的PffM信号,并输出至车辆控制装置;(3)电平检测模块,电平检测模块的输入取自所述的电平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电平检测模块的作用为保持电压峰值,以供供电控制装置采集电压峰值并根据电压峰值判断充电接口(供电接口与车辆接口)的连接状态和车辆控制装置的状态,在供电接口与车辆接口完全连接并且车辆控制装置允许充电时,接通开关,供电控制装置给电动汽车供电。本专利技术的充电控制导引电路能够输出可靠的幅值为±12V的PffM信号,本专利技术电路符合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的交流充电接口的国家标准,本专利技术的电平检测模块具有保持电压峰值和提高负载驱动能力的作用,且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器件价格低廉,节省成本,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晶体管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导引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其中,100-供电连接检测模块;200-电平转换模块;300-电平检测模块;400_供电控制装置;500_车辆控制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晶体管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包括:供电连接检测模块100、电平转换模块200以及电平检测模块300 ;其中:所述的供电连接检测模块100用于输出电压至供电控制装置400,供电连接检测模块10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l的一端与+12V的第一电源电压相连,另一端与供电插座通过CC(充电连接确认)线相连。当供电插头与供电插座相连时,供电连接检测模块100输出电压为OV ;当供电插头与供电插座不相连时,供电连接检测模块100输出电压为+12V。当供电连接检测模块100输出电压为OV时,判断供电插头与供电插座已连接,供电控制装置400即可发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输出至电平转换模块200。电平转换模块200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共九个电阻,还包括第一晶体三极管、第二晶体三极管、第三晶体三极管以及第四晶体三极管,还包括第一晶体二极管。所述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分别连接至第一晶体三极管Tl的基极和集电极,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至供电控制装置400发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晶体三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晶体管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导引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晶体管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连接检测模块、电平转换模块以及电平检测模块;其中:供电连接检测模块,根据供电连接检测模块的输出电压,判断供电插头与供电插座的连接状态,当供电插头与供电插座连接时,供电控制装置发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并输出至电平转换模块;电平转换模块,以晶体管为主要器件,用于接收供电控制装置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根据国家标准将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转换为幅值为±12V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并通过控制确认线输出至车辆控制装置;电平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平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保持此电压峰值,并将此电压峰值输出至供电控制装置,供电控制装置根据此电压峰值判断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的连接状态和车辆控制装置的状态,当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完全连接并且车辆控制装允许充电时,供电控制装置给电动汽车供电;所述的供电连接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一端与+12V的第一电源电压相连,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供电插座通过充电连接确认线相连;当供电插头与供电插座相连时,供电连接检测模块输出电压为0V;当供电插头与供电插座不相连时,供电连接检测模块输出电压为+12V;当供电连接检测模块输出电压为0V时,由供电控制装置发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至电平转换模块;所述电平转换模块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共九个电阻,还包括第一晶体三极管、第二晶体三极管、第三晶体三极管以及第四晶体三极管,还包括第一晶体二极管;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分别连接至第一晶体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供电控制装置发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端口,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晶体三极管的基极;第四电阻跨接至第二晶体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第二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的公共端与第一电源电压相连;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至第二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平检测模块并通过控制确认线输出至车辆控制装置;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组成公共端连接至供电控制装置发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端口,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七电阻的一端组成公共端连接至第三晶体三极管的基极,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八电阻的一端组成的公共端接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九电阻的一端组成公共端连接至第三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九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第四晶体三极管的基极;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至第四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组成的公共端连接至电平检测模块并通过控制确认线连接至车辆控制装置;第一晶体二极管跨接在第三晶体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第一晶体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三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组成的公共端接地;第一晶体三极管和第四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冬青叶志明张震王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青岛东方泰康智能电气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