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气郁体质调理的药膳及其制备方法,其组份包括:大枣、炙黄芪、人参、白术、苍术、茯苓、炒麦芽、柴胡、桂枝、香附、郁金、佛手、香橼、薄荷、合欢皮、玫瑰花、炙甘草、丹参、白芍、当归、川芎、百合、桔梗、木香、枳实、砂仁、延胡索、枸杞子、杜仲、覆盆子、炒薏苡仁、牛膝、栀子、淡豆豉、竹茹、泽兰、生姜、小茴香、火麻仁、赤砂糖和淀粉糖浆。本产品以天然食材、药食两用的物品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为主要原料,具有补中益气,疏肝解郁,理气健脾,补血养心,补肺肝肾,清热解毒等功效,用于气郁体质的调理、提高免疫调节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膳组合物,具体属于一种用于气郁体质调理、提高免疫调节能力的中医药膳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九种类型,其中平和质属于正常体质,其它类型都属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中医学称之为“未病”,具体又分为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欲病未病态、传变未病态四种状态。中医学的早期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上工治未病”的思想,是迄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循的“预防为主”战略思想的最早渊源,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即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更要防病,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应采取预防措施阻止其发生,这样才能够掌握对疾病的主动权,达到上工之术。中医“治未病”是采取预防及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治未病”理论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愈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在当今竞争激烈、快速发展的社会,工作、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一份涉及31个省市的城市白领健康调查显示,76%的城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代谢紊乱性疾病等非传染性慢性病已成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威胁,构成了社会医疗负担的主要部分。如我国现有高血压病患者已超过I亿人,每年新增300万人;脑卒中患者500余万人,每年新发病150万人,死亡20万人;冠心病患者1000余万人。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非传染性慢性病是身心整体功能失调后的局部体现,从身心整体功能失调到疾病的发生是一个渐变到突变、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渐变、量变阶段,身心的整体状态可因正确、及时的干预而好转,从而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正是“治未病”的最有效时期,即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2008年I月“治未病”健康工程正式启动。中医学理论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中医“治未病”强调重视体质的内在因素,即通过改善亚健康体质,提高人体免疫调节能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亚健康体质的调理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内容之一。“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对于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气郁体质是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或肝气郁结而形成的一种体质状态。其成因有先天遗传,或情志刺激,气血失调,忧郁思虑,所欲不遂等。气郁体质常见的症状主要有胸闷胁痛,或胸胁胀满,走窜疼痛,多伴善太息,或食欲不振,嗳气呃逆,或咽间有异物感,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或睡眠较差,健忘,痰多,大便偏干,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等。性格多内向不稳定,平素忧郁脆弱,敏感多疑,急躁易怒,神情多烦闷不乐。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喜欢阴雨天气,形体特征多偏瘦。该体质易发郁证、脏躁、百合病、不寐、梅核气、惊恐等病证。气郁体质也是其他一些病症的诱因,气郁可发展为血郁、痰郁、湿郁、热郁、食郁、火郁等六郁病机,如气郁化火,气郁痰结等,气机郁阻亦可发展为气血化源障碍而导致气血不足。在普通中药饮片或粉末中多数细胞是完整的,其粒子由数个、数十个甚至更多的细胞组成,细胞中有效药用成份的溶出需要穿过数个甚至数十个细胞壁,相当一部分细胞中的有效成份不能穿过细胞壁,这一部分只能被浪费掉,因此普通中药饮片或粉末的吸收利用率低。中药超微粉是采用现代粉体技术对中药材实施细胞破壁而制成的粉剂。一般动植物的细胞直径为10?100 μm左右,中药超微粉是将中药材粉碎到颗粒细度为3?5 μπι的粉末,经过细胞破壁后,可以极大地提高中药材中有效成份的释出率和利用率。亚健康体质属于慢性病症,病程较长,需要长期用药,逐步调理,以达到固本培源,扶正祛邪的效果。中医常用的剂型有汤剂和中成药如丸剂等,汤剂的药效较好,但是服用时比较繁琐,口感也差,如果长期用药,患者不易坚持,而丸剂的药效又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气郁体质调理、提高免疫调节能力的药膳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气郁体质调理的药膳,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大枣250?570份,炙黄芪20?45份,人参4?9份,白术6?14份,苍术4?9份,茯苓8?19份,炒麦芽8?19份,柴胡4?10份,桂枝4?10份,香附5?12份,郁金4?10份,佛手4?10份,香橼4?10份,薄荷3?7份,合欢皮6?14份,玫瑰花3?7份,炙甘草4?9份,丹参6?15份,白芍7?16份,当归4?9份,川;4?10份,百合6?14份,桔梗4?10份,木香3?7份,枳实4?10份,砂仁3?7份,延胡索4?10份,枸紀子6?14份,杜仲4?10份,覆盆子6?14份,炒薏该仁13?30份,牛膝7?16份,栀子4?10份,淡豆鼓6?14份,竹苑5?12份,泽兰8?19份,生姜4?10份,小茴香3?7份,火麻仁8?19份,赤砂糖140?330份,淀粉糖浆100?250份。所述的淀粉糖浆是用淀粉加淀粉酶转化成波美度为20?30° Be的淀粉糖浆,所述的淀粉可以是玉米淀粉、红薯淀粉或马铃薯淀粉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气郁体质调理的药膳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按上述比例取大枣,经清洗、煮制、打浆、分离后制成枣泥备用;(2)按上述比例取炙黄芪、人参、白术、苍术、茯苓、炒麦芽、柴胡、桂枝、香附、郁金、佛手、香橡、薄荷、合欢皮、玫瑰花、炙甘草、丹参、白苟、当归、川;、百合、桔梗、木香、枳实、砂仁、延胡索、枸杞子、杜仲、覆盆子、炒薏苡仁、牛膝、栀子、淡豆豉、竹茹、泽兰、生姜、小茴香和火麻仁,经清洗、脱水干燥、灭菌,混匀后放入超微高频振动机进行细胞破壁处理,制成中药超微粒子。(3)将淀粉糖浆、步骤(I)制备的枣泥和步骤(2)制备的中药超微粒子加入锅中,再按比例取赤砂糖加入锅中,加水搅拌均匀后煮制,可溶性固形物达70%时,出锅冷却,经压片、切割、包装后即为成品。本专利技术采用超微高频振动机将中药原材料制成中药超微粒子,超微粒子的中心粒径在0.1?5 μπι或更小,植物细胞破壁率在98%以上。制成中药超微粒子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份完全释放出来,可以极大地提高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利用率,使中药的生物利用度有质的飞跃。其次,中药材中有效成份的释出量、释出速度和单位时间的药物吸收量都会比普通中药饮片或粉末高,释出的药物有效成份的种类也比普通中药饮片或粉末多,药物起效时间会显著缩短,药物作用更全面,作用强度更高。中药超微粒子的细胞碎片由于颗粒小,对肠壁的粘附作用更强,中药超微粒子在肠内停留时间会增长,也有利于提高药物的吸收利用率。本专利技术运用纳米技术方法,以天然食材、药食两用的物品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为主要原料,原料均采用纯天然物质,绿色安全。本产品配方独特,采用真空独立包装,口感好,服用方便,保健功效确切,滋味纯正,用于气郁体质的调理、提高免疫调节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中医学理论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心属火,肾属水。肝主疏泄,即肝具有疏通、调畅全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气郁体质调理的药膳,其特征在于,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大枣250~570份,炙黄芪20~45份,人参4~9份,白术6~14份,苍术4~9份,茯苓8~19份,炒麦芽8~19份,柴胡4~10份,桂枝4~10份,香附5~12份,郁金4~10份,佛手4~10份,香橼4~10份,薄荷3~7份,合欢皮6~14份,玫瑰花3~7份,炙甘草4~9份,丹参6~15份,白芍7~16份,当归4~9份,川芎4~10份,百合6~14份,桔梗4~10份,木香3~7份,枳实4~10份,砂仁3~7份,延胡索4~10份,枸杞子6~14份,杜仲4~10份,覆盆子6~14份,炒薏苡仁13~30份,牛膝7~16份,栀子4~10份,淡豆豉6~14份,竹茹5~12份,泽兰8~19份,生姜4~10份,小茴香3~7份,火麻仁8~19份,赤砂糖140~330份,淀粉糖浆100~25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