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椭圆底封头群辊式搅拌釜。包括搅拌器,所述搅拌器还包括搅拌轴和底盘,所述底盘上表面周侧均匀设有若干固定卡座;所述固定卡座上固定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两端分别固定有轴承,所述轴承上套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一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固定环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搅拌釜内的搅拌器设置成群辊式结构,采用主动与被动双重搅拌的方式,充分将搅拌釜内的物质搅拌,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结构简单,安装与拆卸均方便,以填满搅拌釜内腔的形式,保证了搅拌釜的上、中、下三层的物质充分均匀的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搅拌器领域,尤其涉及椭圆底封头群辊式搅拌釜。
技术介绍
使液体、气体介质强迫对流并均匀混合的器件。搅拌器的类型、尺寸及转速,对搅拌功率在总体流动和湍流脉动之间的分配都有影响。一般说来,涡轮式搅拌器的功率分配对湍流脉动有利,而旋桨式搅拌器对总体流动有利。对于同一类型的搅拌器来说,在功率消耗相同的条件下,大直径、低转速的搅拌器,功率主要消耗于总体流动,有利于宏观混合。小直径、高转速的搅拌器,功率主要消耗于湍流脉动,有利于微观混合。搅拌器的放大是与工艺过程有关的复杂问题,至今只能通过逐级经验放大,根据取得的放大判据,外推至工业规模。但是,现有技术的搅拌器一般都是小直径,分布在搅拌釜底部,对搅拌釜内部的上、中、下搅拌力度不同,使得物质搅拌不均匀,对物质的混合不充分对使用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充分将物质搅拌的搅拌器,使物质的混合密度均匀一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将搅拌釜内的搅拌器设置成群辊式结构,采用主动与被动双重搅拌的方式,充分将搅拌釜内的物质搅拌,解决了现有的搅拌器物质搅拌不均匀,搅拌釜上下分布不均匀,搅拌效率慢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椭圆底封头群辊式搅拌釜,包括搅拌器,所述搅拌器还包括搅拌轴和底盘,所述底盘上表面周侧均匀设有若干固定卡座;所述固定卡座上固定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两端分别固定有轴承,所述轴承上套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一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固定环倾斜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倾斜角度在35° -50°之间,倾斜的挡板随着搅拌器转动,挡板刮动液体,使搅拌釜内的液体穿插搅拌,充分混合。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为环状金属,一侧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挡板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用于固定挡板。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卡座为一对卡块,一个卡块固定在底盘上,另一个卡块为活动卡块。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杆为一金属杆,搅拌杆一端固定在底盘上,一端端面低于搅拌轴端面。进一步地,所述底盘底面还设有与椭圆底封头相配的叶片。本技术提供椭圆底封头群辊式搅拌釜,其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将搅拌釜内的搅拌器设置成群辊式结构,采用主动与被动双重搅拌的方式,充分将搅拌釜内的物质搅拌,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结构简单,安装与拆卸均方便,以填满搅拌釜内腔的形式,保证了搅拌釜的上、中、下三层的物质充分均匀的混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椭圆底封头群辊式搅拌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椭圆底封头群辊式搅拌釜的搅拌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椭圆底封头群辊式搅拌釜的搅拌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椭圆底封头群辊式搅拌釜的搅拌杆结构左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搅拌器,2-搅拌轴,3-底盘,4-固定卡座,5-搅拌杆,6-挡板,7-固定环,8_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4所示,本技术为椭圆底封头群辊式搅拌釜,包括搅拌器1,搅拌器I还包括搅拌轴2和底盘3,所述底盘3上表面周侧均匀设有若干固定卡座4 ;固定卡座4上固定有搅拌杆5,搅拌杆5两端分别固定有轴承8,轴承8上套有固定环7,固定环7 —端设有挡板6,挡板6与固定环7倾斜设置。其中,挡板6倾斜角度在35° -50°之间,倾斜的挡板6随着搅拌器I转动,挡板6刮动液体,使搅拌釜内的液体穿插搅拌,充分混合。其中,固定环7为环状金属,一侧设有固定杆,固定杆与挡板6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用于固定挡板6。其中,固定卡座4为一对卡块,一个卡块固定在底盘3上,另一个卡块为活动卡块。其中,搅拌杆5为一金属杆,搅拌杆5 —端固定在底盘3上,一端端面低于搅拌轴2端面。其中,底盘3底面还设有与椭圆底封头相配的叶片。本实施例的应用过程是:通过在搅拌器I的底盘3上设置四个固定卡座4,将搅拌杆5固定,转动搅拌器1,使搅拌杆5对搅拌釜内的物质进行搅拌,而倾斜的挡板6随着搅拌器I转动,挡板6刮动液体,使搅拌釜内的液体穿插搅拌,充分混合。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主权项】1.椭圆底封头群辊式搅拌釜,包括搅拌器(I),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I)还包括搅拌轴(2)和底盘(3),所述底盘(3)上表面周侧均匀设有若干固定卡座(4);所述固定卡座(4)上固定有搅拌杆(5),所述搅拌杆(5)两端分别固定有轴承(8),所述轴承(8)上套有固定环(7),所述固定环(7) —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6)与固定环(7)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圆底封头群辊式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6)倾斜角度在35° -5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圆底封头群辊式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7)为环状金属,一侧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挡板(6)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圆底封头群辊式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座(4)为一对卡块,一个卡块固定在底盘(3)上,另一个卡块为活动卡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圆底封头群辊式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5)为一金属杆,搅拌杆(5) —端固定在底盘(3)上,一端端面低于搅拌轴(2)端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圆底封头群辊式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3)底面还设有与椭圆底封头相配的叶片。【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椭圆底封头群辊式搅拌釜。包括搅拌器,所述搅拌器还包括搅拌轴和底盘,所述底盘上表面周侧均匀设有若干固定卡座;所述固定卡座上固定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两端分别固定有轴承,所述轴承上套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一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固定环倾斜设置。本技术通过将搅拌釜内的搅拌器设置成群辊式结构,采用主动与被动双重搅拌的方式,充分将搅拌釜内的物质搅拌,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结构简单,安装与拆卸均方便,以填满搅拌釜内腔的形式,保证了搅拌釜的上、中、下三层的物质充分均匀的混合。【IPC分类】B01F7/00, B01F15/00【公开号】CN204841567【申请号】CN201520583418【专利技术人】冯淑珠, 谢永宁, 孙秋梅 【申请人】冯淑珠【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申请日】2015年8月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椭圆底封头群辊式搅拌釜,包括搅拌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1)还包括搅拌轴(2)和底盘(3),所述底盘(3)上表面周侧均匀设有若干固定卡座(4);所述固定卡座(4)上固定有搅拌杆(5),所述搅拌杆(5)两端分别固定有轴承(8),所述轴承(8)上套有固定环(7),所述固定环(7)一端设有挡板(6),所述挡板(6)与固定环(7)倾斜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淑珠,谢永宁,孙秋梅,
申请(专利权)人:冯淑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