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放矿口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支护为地下硐室开挖后的稳定及施工安全,而采取的支持、加强或被覆围岩的构件或其他措施的总称。采用新奥法施工时,按支护作用效果可分临时支护和永久支护两类,包括喷锚支护、钢木支撑、混凝土衬砌、注浆支护等多种类型。喷锚支护指的是借高压喷射水泥混凝土和打入岩层中的金属锚杆的联合作用加固岩层,分为临时性支护结构和永久性支护结构。喷射混凝土可以作为硐室围岩的初期支护,也可以作为永久性支护。喷锚支护是使锚杆、混凝土喷层和围岩形成共同作用的体系,防止岩体松动、分离。把一定厚度的围岩转变成自承拱,有效地稳定围岩。当岩体比较破碎时,还可以利用钢筋网拉挡锚杆之间的小岩块,增强混凝土喷层,辅助喷锚支护。某些矿区位于软弱构造带,在将来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硐室断面的加大,将导致硐室围岩的稳定性变差,沿相互交切的构造带产生大规模的变形,发生垮塌破坏现象。对于采用自然崩落采矿法、出矿水平穿脉巷道垂直矿体走向布置的矿区,底部结构承受的应力较大,现有的支护结构不能满足稳定性的要求。国内自然崩落法 ...
【技术保护点】
放矿口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长锚索(1)、锚杆(2)、钢纤维混凝土层(3),横梁(4)、底板钢轨(5)和底板连接钢筋(6),其中:在巷道两帮和拱顶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并挂金属网,打锚杆(2)和中长锚索(1)支护,底部设置装矿进路底板,装矿进路底板上铺设钢轨;在放矿口眉线处设置横梁(4),横梁(4)由两排工字钢上下翼缘采用角钢连续焊接组成;横梁(4)外部两侧和中部设置斜支撑,斜支撑为槽钢,两端分别与横梁(4)与钢板连接,钢板分别与巷道侧壁和顶部的树脂锚杆(2)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放矿口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长锚索(1)、锚杆(2)、钢纤维混凝土层(3),横梁(4)、底板钢轨(5)和底板连接钢筋(6),其中:
在巷道两帮和拱顶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并挂金属网,打锚杆(2)和中长锚索(1)支护,底部设置装矿进路底板,装矿进路底板上铺设钢轨;
在放矿口眉线处设置横梁(4),横梁(4)由两排工字钢上下翼缘采用角钢连续焊接组成;横梁(4)外部两侧和中部设置斜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武,刘育明,冯兴隆,葛启发,吴明,陈小伟,赵冰峰,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