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支护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3756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6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矿用支护架。矿用支护架包括左支柱、右支柱、左顶板、右顶板、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三液压缸、第四液压缸和顶板连接板,左支柱和右支柱分别固定于矿道两侧,左顶板的一端与左支柱的顶端铰接,右顶板的一端与右支柱的顶端铰接,顶板连接板上设置有条形孔,左顶板的另一端和右顶板的另一端均固定在条形孔内,第一液压缸的一端与左支柱铰接,第一液压缸的另一端与第二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液压缸的另一端与左顶板铰接,第三液压缸的一端与右支柱铰接,第三液压缸的另一端与第四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液压缸的另一端与右顶板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适应不同顶层煤层的压力,并且方便搬运和拆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煤矿支护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矿用支护架
技术介绍
煤矿支护设备是安全采煤的重要保障。在一些急倾斜煤层条件下,来自矿道顶层(煤层)的压力较大,因支护性能不佳引起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目前,在煤层的开采中普遍使用工字钢加工固定的“门”形支架,“门”形支架固定于矿道内,形成整个工作面的连体支护。这种支架基本可以为开采提供支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作面的支护问题,但是,这种支架也有缺点:第一,支架的工作角度不可调,因此其对顶层煤层的适应性差;第二,这种支架是事先固定好的,无法折叠,不易搬运且不易安装和拆卸;拆装且不易搬运;由于此种支护的支架臂较细,使得支架之间容易漏顶伤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矿用支护架,能够适应不同顶层煤层的压力,并且方便搬运和拆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矿用支护架,所述矿用支护架包括左支柱、右支柱、左顶板、右顶板、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三液压缸、第四液压缸和顶板连接板,所述左支柱和所述右支柱分别固定于矿道两侧,所述左顶板的一端与所述左支柱的顶端铰接,所述右顶板的一端与所述右支柱的顶端铰接,所述顶板连接板上设置有条形孔,所述左顶板的另一端和所述右顶板的另一端均固定在所述条形孔内,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左支柱铰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左顶板铰接,所述第三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右支柱铰接,所述第三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右顶板铰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液压缸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缸体和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二液压缸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缸体和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三液压缸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三缸体和第三活塞杆,所述第四液压缸包括相互配合的第四缸体和第四活塞杆,其中,所述第一缸体与所述左支柱铰接,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缸体中,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缸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缸体中,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左顶板铰接;所述第三缸体与所述右支柱铰接,所述第三活塞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三缸体中,所述第三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缸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活塞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第四缸体中,所述第四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右顶板铰接。优选地,当所述第一活塞杆和所述第三活塞杆没有伸出,所述第二活塞杆和所述第三活塞杆和所述第四活塞杆完全伸出时,所述左顶板的另一端和所述右顶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条形孔的中间并相互接触。优选地,当所述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三活塞杆和所述第四活塞杆完全伸出时,所述左顶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条形孔的最左端,所述右顶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条形孔的最右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的矿用支护架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左液压缸组件和右液压缸组件调节左顶板和右顶板的工作角度,对于不同顶层煤层的压力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2、左支柱、右支柱、左顶板、右顶板、左液压缸组件、右液压缸组件和顶板连接板之间铰接,可以方便拆卸,即使不拆卸,也可通过左液压缸组件和右液压缸组件进行折叠,方便搬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矿用支护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矿用支护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矿用支护架包括左支柱1、右支柱2、左顶板3、右顶板4、第一液压缸5、第二液压缸6、第三液压缸7、第四液压缸8和顶板连接板9,左支柱I和右支柱2分别固定于矿道两侧,左顶板3的一端与左支柱I的顶端铰接,右顶板4的一端与右支柱2的顶端铰接,顶板连接板9上设置有条形孔91,左顶板3的另一端和右顶板4的另一端均固定在条形孔91内,第一液压缸5的一端与左支柱I铰接,第一液压缸5的另一端与第二液压缸6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液压缸6的另一端与左顶板3铰接,第三液压缸7的一端与右支柱2铰接,第三液压缸7的另一端与第四液压缸8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液压缸8的另一端与右顶板4铰接。具体而言,第一液压缸5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缸体51和第一活塞杆52,第二液压缸6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缸体61和第二活塞杆62,第三液压缸7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三缸体71和第三活塞杆72,第四液压缸8包括相互配合的第四缸体81和第四活塞杆82。第一缸体51与左支柱I铰接,第一活塞杆52的一端插入第一缸体51中,第一活塞杆52的另一端与第二缸体61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活塞杆62的一端插入第二缸体61中,第二活塞杆62的另一端与左顶板3铰接。第三缸体71与右支柱2铰接,第三活塞杆72的一端插入第三缸体71中,第三活塞杆72的另一端与第四缸体81的底端固定连接,第四活塞杆82的一端插入第四缸体81中,第四活塞杆82的另一端与右顶板4铰接。如图1所示,当第一活塞杆52和第三活塞杆72没有伸出,而第二活塞杆62和第四活塞杆82完全伸出时,左顶板3的另一端和右顶板4的另一端位于条形孔91的中间并相互接触。此时,左顶板3、右顶板4和顶板连接板9连成一条直线。如果矿道顶层的压力比较大,而且顶层不平整,呈拱形的话,可以将第一活塞杆52和第三活塞杆72完全伸出。当第一活塞杆52、第二活塞杆62、第三活塞杆72和第四活塞杆73完全伸出时,左顶板3的另一端位于条形孔91的最左端,右顶板4的另一端位于条形孔91的最右端。此时,左顶板3、右顶板4和顶板连接板9构成一个等腰梯形。通过上述方式,本本技术的矿用支护架通过四个液压缸实现支撑,并且通过铰接和液压缸调节的方式,对于不同顶层煤层的压力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保证支撑力稳定的基础上,操作简便,易于拆装和搬运,从而能够适应不同顶层煤层的压力,并且方便搬运和拆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矿用支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用支护架包括左支柱、右支柱、左顶板、右顶板、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三液压缸、第四液压缸和顶板连接板,所述左支柱和所述右支柱分别固定于矿道两侧,所述左顶板的一端与所述左支柱的顶端铰接,所述右顶板的一端与所述右支柱的顶端铰接,所述顶板连接板上设置有条形孔,所述左顶板的另一端和所述右顶板的另一端均固定在所述条形孔内,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左支柱铰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左顶板铰接,所述第三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右支柱铰接,所述第三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右顶板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支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缸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缸体和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二液压缸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矿用支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用支护架包括左支柱、右支柱、左顶板、右顶板、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三液压缸、第四液压缸和顶板连接板,所述左支柱和所述右支柱分别固定于矿道两侧,所述左顶板的一端与所述左支柱的顶端铰接,所述右顶板的一端与所述右支柱的顶端铰接,所述顶板连接板上设置有条形孔,所述左顶板的另一端和所述右顶板的另一端均固定在所述条形孔内,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左支柱铰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左顶板铰接,所述第三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右支柱铰接,所述第三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右顶板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开方陈镜汉彭玉慧卢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飞尔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