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式持续吸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08434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3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并联式持续吸湿器,包括一呈H形的四通管,所述四通管的上端一接口与充油变压器的油枕管路相连接,四通管的上端另一接口与充油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的油枕管路相连接,四通管的下端一接口经第一电磁阀与设置于其下方且贯穿第一吸湿罐的吸湿管相连接,四通管的下端另一接口经第二电磁阀与设置于其下方且贯穿第二吸湿罐的吸湿管相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吸湿罐内分别设置有干燥剂及电热组件层,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一吸湿罐之间的管路连通有另一端与第二电磁阀和第二吸湿罐之间的管路相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三、第四电磁阀,位于第三、第四电磁阀之间连接有用于抽出第一、第二吸湿罐内干燥剂吸收水分饱和后经加热形成水蒸汽的抽真空泵。该吸湿器结构简单,方便用于充油变压器等设备除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并联式持续吸湿器,应用于充油电气设备,如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配变、电容器、断路器等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带电运行的充油变压器及有载调压开关下部的吸湿器设计结构存在着缺陷。吸湿器内部的吸湿剂大约使用半年时间左右,就会因吸收空气水份饱和而失效;若不及时更换吸湿剂,电气设备长期吸湿潮湿水份空气,经过吸湿剂进入电气设备内部,由于变压器油枕上部的绝缘油温度低,空气中的水份容易被吸附在绝缘油表面上,变压器油长期吸收空气中的水份造成绝缘强度降低或电气设备底部积水过多。而且每到夏季经常遇雷雨天气或用电高峰期,变压器内部温度高,水份溶于绝缘油使绝缘强度降低容易发生放电、爆炸、烧毁事故率大大提高。经常停电更换吸湿器内吸湿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停电给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甚至给一些用电用户、工厂、企业造成重大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虽然市面上也有对吸湿器进行改造,但是还是无法使得吸湿剂得到快速有效的干燥,干燥不够彻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联式持续吸湿器,该吸湿器不仅结构简单,方便用充油电气设备等设备干燥,而且吸湿罐内的干燥剂可快速干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并联式持续吸湿器,包括一呈H形的四通管,所述四通管的上端一接口与充油变压器的油枕管路相连接,四通管的上端另一接口与充油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的油枕管路相连接,四通管的下端一接口经第一电磁阀与设置于其下方且贯穿第一吸湿罐的吸湿管相连接,四通管的下端另一接口经第二电磁阀与设置于其下方且贯穿第二吸湿罐的吸湿管相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吸湿罐内分别设置有干燥剂及电热组件层,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一吸湿罐之间的管路连通有另一端与第二电磁阀和第二吸湿罐之间的管路相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三、第四电磁阀,位于第三、第四电磁阀之间连接有用于抽出第一、第二吸湿罐内干燥剂吸收水分饱和后经加热形成水蒸汽的抽真空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湿罐和第二吸湿罐的两侧外壁分别为透明玻璃外壁,所述电热组件层设置于透明玻璃外壁与吸湿管之间,所述干燥剂填充于透明玻璃外壁与电热组件层及电热组件层与吸湿管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吸湿罐的吸湿管包括位于罐体内的导气段及位于罐体外的自由段,所述导气段的上部间隔开设有若干导气孔,位于自由段的吸湿管下端经第一弹簧复位组件连接有一吸湿管封板,所述第一、第二吸湿罐上位于电热组件层与吸湿管之间的底部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上经位于罐体内部的第二弹簧复位组件连接有排气封板,所述第一、第二吸湿罐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上经位于罐体外部的第三弹簧复位组件连接有进气封板。进一步地,位于吸湿管一侧的进气口连接有与位于吸湿管另一侧的进气口相连接的U型管,所述U型管下部连接有纵向管,所述纵向管上设置有第五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复位组件包括两对称螺接于吸湿管下端的第一调节螺栓杆,所述的两第一调节螺栓杆分别与吸湿管封板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吸湿管封板与第一调节螺栓杆的端头之间设置有用于压迫吸湿管封板封盖吸湿管下端的第一复位压簧;所述第二弹簧复位组件包括两对称螺接于进气口两侧的罐体底部上的第二调节螺栓杆,所述的两第二调节螺栓杆分别与排气封板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排气封板与第二调节螺栓杆的端头之间设置有用于压迫排气封板封盖进气口的第二复位压簧;所述第三弹簧复位组件包括两对称螺接于排气口两侧的罐体底部上的第三调节螺栓杆,所述的两第三调节螺栓杆分别与进气封板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进气封板与第三调节螺栓杆的端头之间设置有用于压迫进气封板封盖排气口的第三复位压簧。进一步地,所述电热组件层中自上而下设置有若干用于烘干干燥剂的电加热组件,电热组件层内还设置有上部穿出第一或第二吸湿罐用以检测相应罐体内部的温湿情况的温湿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该吸湿器不仅结构简单,方便将吸湿罐内的干燥剂内部的水分加热成水蒸汽,并通过抽真空栗抽出,干燥速度快;采用的加热温度低,干燥剂化学成份不容易破坏,使用寿命长;同时方便用于充油变压器及充油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等设备除湿;该装置制造便捷,且成本较低,能有效杜绝外界空气水分进入到变压器,保障设备安全;还能保障充油变压器及充油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持续运行,降低运行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吸湿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参考图1和图2一种并联式持续吸湿器,包括一呈H形的四通管1,所述四通管的上端一接口 1-1与充油变压器2的油枕管路相连接,四通管的上端另一接口 1-2与充油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3的油枕管路相连接,四通管的下端一接口经第一电磁阀4与设置于其下方且贯穿第一吸湿罐5的吸湿管6相连接,四通管的下端另一接口 1-4经第二电磁阀7与设置于其下方且贯穿第二吸湿罐8的吸湿管相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吸湿罐内分别设置有干燥剂15及电热组件层14,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一吸湿罐之间的管路连通有另一端与第二电磁阀和第二吸湿罐之间的管路相连通的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10、第四电磁阀11,位于第三、第四电磁阀之间连接有抽真空栗12,该抽真空栗抽出第一、第二吸湿罐的干燥剂吸收水分饱和后经加热形成的水蒸汽,并排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湿罐和第二吸湿罐的两侧外壁分别为透明玻璃外壁,所述电热组件层14设置于透明玻璃外壁与吸湿管之间,所述干燥剂15填充于透明玻璃外壁与电热组件层及电热组件层与吸湿管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吸湿罐的吸湿管包括位于罐体内的导气段及位于罐体外的自由段,所述导气段的上部间隔开设有若干导气孔6-1,位于自由段的吸湿管下端经第一弹簧复位组件连接有一吸湿管封板16,所述第一、第二吸湿罐上位于电热组件层与吸湿管之间的底部设有进气口 17,所述进气口上经位于罐体内部的第二弹簧复位组件连接有排气封板18,所述第一、第二吸湿罐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气口 19,所述排气口上经位于罐体外部的第三弹簧复位组件连接有进气封板20,以防止外部的潮湿空气经进气口进入吸湿罐内。本实施例中,位于吸湿管一侧的进气口连接有与位于吸湿管另一侧的进气口相连接的U型管23,所述U型管下部连接有纵向管24,所述纵向管上设置有第五电磁阀25,从而防止抽真空栗在工作时外部的潮湿空气经进气口进入吸湿罐内影响干燥剂干燥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联式持续吸湿器,包括一呈H形的四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管的上端一接口与充油变压器的油枕管路相连接,四通管的上端另一接口与充油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的油枕管路相连接,四通管的下端一接口经第一电磁阀与设置于其下方且贯穿第一吸湿罐的吸湿管相连接,四通管的下端另一接口经第二电磁阀与设置于其下方且贯穿第二吸湿罐的吸湿管相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吸湿罐内分别设置有干燥剂及电热组件层,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一吸湿罐之间的管路连通有另一端与第二电磁阀和第二吸湿罐之间的管路相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三、第四电磁阀,位于第三、第四电磁阀之间连接有用于抽出第一、第二吸湿罐内干燥剂吸收水分饱和后经加热形成水蒸汽的抽真空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元晖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南平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邵武市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