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浇带装置,包括基础板底,所述基础板底之内焊接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包括由若干主筋组成的主筋骨架,所述主筋骨架的若干主筋之间设有腰筋,所述腰筋包括连接于若干所述主筋之间的立向腰筋和纵向腰筋;所述钢筋笼两侧还纵向设有若干道对称的止水钢板,所述钢筋笼的外表面还设有收口网,其中,所述钢筋笼的两侧通过若干对称的固定拉筋固定于基础板底的下板底焊接点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免去了底板施工完毕后浇带两侧模板及支撑体系需要拆除的步骤,杜绝了后浇带的漏水隐患,节约了木材及周转材料,充分利用了钢筋加工下脚料,减少了钢筋浪费;免去了施工人员狭小空间操作的安全隐患,增强了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后浇带装置,具体来说,涉及。
技术介绍
目前,底板后浇带模板及支撑体系适用于基础底板后浇带两侧模板及支撑体系,但是,当底板厚度增加时,模板及支撑体系会变得不易拆除,其中,常规方法是支设木模板后,用钢管脚手架或碗扣架进行加固支撑,后浇带两侧底板施工完毕后,施工人员需钻入狭窄后浇带,拆除木模板和脚手架支撑体系,存在安全隐患及质量隐患。所以,研制出一种可以免去后浇带两侧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拆除,同时能够保证施工安全并免除安全隐患的后浇带装置及施工方法,便成为业内人士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能够随着基础底板厚度的增加,后浇带两侧的模板和支撑体系拆除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利用收口网和钢筋笼,代替传统木模板和脚手架支撑体系,免去了底板施工完毕后,后浇带两侧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拆除。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后浇带装置,包括基础板底,所述基础板底之内焊接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包括由若干主筋组成的主筋骨架,所述主筋骨架的若干主筋之间设有腰筋,所述腰筋包括连接于若干所述主筋之间的立向腰筋和纵向腰筋;所述钢筋笼两侧还纵向设有若干道对称的止水钢板,所述钢筋笼的外表面还设有收口网,其中,所述钢筋笼的两侧通过若干对称的固定拉筋固定于基础板底的下板底焊接点处。进一步的,当所述钢筋笼的高度大于800_时,所述钢筋笼两侧设置有两道止水钢板;当所述钢筋笼的高度小于800_时,所述钢筋笼两侧设置有一道止水钢板。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笼的骨架角也与所述基础板底对应焊接。一种后浇带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后浇带剖面形状及尺寸制作成品钢筋笼,在钢筋笼的两侧纵向并对称焊接若干道止水钢板; 步骤二:止水钢板焊接完毕后,将焊接有止水钢板的钢筋笼顺着后浇带方向放置在所述基础板底内的预定位置,随后再继续按上述方向放置两个焊接有止水钢板的钢筋笼,并将其焊接加固,随后将相邻钢筋笼进行焊接; 步骤三:上述三个焊接有止水钢板的钢筋笼固定后,在所述钢筋笼的外表面上上均安装所述收口网;步骤四:在所述钢筋笼的两侧对称焊接若干固定拉筋,并将所述固拉钢筋的另一端焊接于所述基础底板的下板上,用于进一步固定所述钢筋笼,并且,将钢筋笼的骨架角位置与所述基础底板的后浇带对应位置之间通过点焊焊接的方式固定。进一步的,当所述钢筋笼的高度大于800_时,在所述钢筋笼两侧设置两道止水钢板;当所述钢筋笼的高度小于800_时,在所述钢筋笼两侧设置一道止水钢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收口网和自制的钢筋笼,代替传统木模板和脚手架支撑体系,免去了底板施工完毕后,后浇带两侧模板及支撑体系需要拆除的步骤,现场无需准备后浇带使用的木模板和脚手架材料,特别适合于基础底板超厚超长后浇带多的结构,杜绝了后浇带的漏水隐患,节约了木材及周转材料,充分利用了钢筋加工下脚料,减少了钢筋浪费;减少了人工费用的投入,免去了施工人员狭小空间操作的安全隐患,增强了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后浇带装置立体图。图中: 1、主筋;2、主筋骨架;3、立向腰筋;4、纵向腰筋;5、止水钢板;6、收口网;7、固定拉筋;8、基础板底;9、下板底焊接点;10、骨架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后浇带装置,包括基础板底,所述基础板底之内焊接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包括由若干主筋I组成的主筋骨架2,所述主筋骨架2的若干主筋I之间设有腰筋,所述腰筋包括连接于若干所述主筋之间的立向腰筋3和纵向腰筋4 ;所述钢筋笼两侧还纵向设有若干道对称的止水钢板5,所述钢筋笼的外表面还设有收口网6,其中,所述钢筋笼的两侧通过若干对称的固定拉筋7固定于基础板底8的下板底焊接点9处。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钢筋笼的高度大于800mm时,所述钢筋笼两侧设置有两道止水钢板5 ;当所述钢筋笼的高度小于800_时,所述钢筋笼两侧设置有一道止水钢板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筋笼的骨架角10也与所述基础板底8对应焊接。一种后浇带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后浇带剖面形状及尺寸制作成品钢筋笼,在钢筋笼的两侧纵向并对称焊接若干道止水钢板5 ; 步骤二:止水钢板5焊接完毕后,将焊接有止水钢板5的钢筋笼顺着后浇带方向放置在所述基础板底8内的预定位置,随后再继续按上述方向放置两个焊接有止水钢板5的钢筋笼,并将其焊接加固,随后将相邻钢筋笼进行焊接; 步骤三:上述三个焊接有止水钢板5的钢筋笼固定后,在所述钢筋笼的外表面上均安装所述收口网6 ; 步骤四:在所述钢筋笼的两侧对称焊接若干固定拉筋7,并将所述固拉钢筋7的另一端焊接于所述基础底板8的下板上,用于进一步固定所述钢筋笼,并且,将钢筋笼的骨架角10位置与所述基础底板8的后浇带对应位置之间通过点焊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浇带装置,包括基础板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板底之内焊接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包括由若干主筋(1)组成的主筋骨架(2),所述主筋骨架(2)的若干主筋(1)之间设有腰筋,所述腰筋包括连接于若干所述主筋之间的立向腰筋(3)和纵向腰筋(4);所述钢筋笼两侧还纵向设有若干道对称的止水钢板(5),所述钢筋笼的外表面还设有收口网(6),其中,所述钢筋笼的两侧通过若干对称的固定拉筋(7)固定于基础板底(8)的下板底焊接点(9)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梁怀刚,王强周,王宜柱,苏德志,李晓强,樊建伟,蔡建桢,赵洋洋,鲁小明,王海清,郭月飞,吴英昊,孔思,熊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六局集团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