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覃通衡专利>正文

易取、自开口式薄膜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7788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易取、自开口式薄膜袋,包括:成叠以点连接方式粘合在一起的单只薄膜袋,其特征在于:每只薄膜袋的袋底热密封线下方两角端分别与其相邻的上下两只薄膜袋袋底热密封线下方相应角端点粘连,各薄膜袋开口端两侧袋壁分别与相邻的两薄膜袋侧袋壁点粘连。上述结构之薄膜袋对折后置于开有窗口的包装盒或包装袋内,可方便人们随时取用,有效地杜绝手或工具与薄膜袋接触,避免成卷薄膜袋裁取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的是塑料薄膜袋产品,尤其是一种可将盒或袋内所贮薄膜袋呈开口状顺序取出,便于使用的易取、自开口式薄膜袋。随着商品市场的发展,人们在市场上购买任何商品,商家均会为消费者提供热情的服务,将商品包装好,以便于消费者携带。目前,最常见的包装方式是将商品置于塑料袋子。塑料薄膜袋已基本上替代了纸质包装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塑料薄膜袋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用于食品冷冻或冷藏时的保鲜薄膜袋;用于微波炉加热食品时的防干、防溅用的薄膜袋。为满足方便取用的要求,制造商通常将成摞的薄膜袋以点连接方式粘合在一起,其既可使成摞的薄膜袋有序整齐的排列,又可方便人们随时用手扯取使用。也有以缠绕或折叠方式包装的连体薄膜袋,使用是时需沿分离痕裁取。上述包装的薄膜袋在使用中存在以下缺陷成摞点连接方式粘合的薄膜袋虽可方便地扯取,但若遇两只或多只薄膜袋吸合在一起时,一次扯下多只薄便会造成浪费;而以缠绕或折叠方式包装的连体薄膜袋使用时,操作比较复杂,薄膜袋裁取不规范,容易裁坏;裁剪过程中手或工具与薄膜袋接触,易对薄膜袋造成污染;这两种薄膜袋均存在袋口开启不方便的现象,现有的塑料薄膜袋为了减少用料和便于废弃后降解处理,其膜壁尽量做到最薄,而膜壁越薄越容易吸合在一起,因此现在市场上使用的塑料薄膜袋使用时均需用手将吸合在一起的薄膜袋袋口搓开、然后用咀吹方能使袋口完全开启,如此操作自然会对薄膜袋造成污染。由此可见,现有塑料薄膜袋的包装方式是不科学的,其既不能满足人们方便取用,也不符合现代人对清洁卫生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塑料薄膜袋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取用十分方便、快捷的易取、自开口式薄膜袋。本技术的易取、自开口式薄膜袋,包括一叠以点连接方式粘合在一起的单只薄膜袋,其特征在于每只薄膜袋的袋底热密封线下方两角端分别与其相邻的上下两只薄膜袋袋底热密封线下方相应角端点粘连,以下各薄膜袋之间以此类推;各薄膜袋开口端两侧袋壁分别与相邻的两薄膜袋侧袋壁点连接。本技术的易取、自开口式薄膜袋的设计原理是利用单只薄膜袋间点粘连易扯离之结构特性,使单只薄膜袋被扯取的同时,将与其点粘连的后一薄膜袋的袋角部分带出,供下一次方便取用。在扯取过程中,由于被扯取的薄膜袋开口端下层膜壁与其相邻的薄膜袋上层膜壁点粘连,因此在上一只薄膜袋扯动的瞬间,与其相邻的后一只薄膜袋的袋口上层膜壁在上一只薄膜袋被扯取的同时,后一只薄膜袋的袋口已被扯开。实际使用时,可将本易取、自开口式薄膜袋对折后置入开有窗口的包装盒或包装袋内,使用者可从包装盒或包装袋的窗口将其内的薄膜袋有序被扯出,可避免薄膜袋被多余扯出而造成的浪费。上述结构之盒或袋装薄膜袋可牡绝手或工具与薄膜袋接触,从而避免成卷薄膜袋裁取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本技术的易取、自开口式薄膜袋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卫生清洁,非常方便快捷。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和实施例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易取、自开口式薄膜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易取、自开口式薄膜袋使用状态示意图。实施例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易取、自开口式薄膜袋包括一叠以点连接方式粘合在一起的单只薄膜袋2,叠放有序的薄膜袋2,开口端7以点粘连8方式粘合在一起,每只薄膜袋2的袋底热密封线4下方两角端分别与其相邻的上下两只薄膜袋袋底热密封线下方相应角端点粘连5,即第一只薄膜袋2.1的袋底热密封线4下方右侧角与第二只薄膜袋2.2的袋底热密封线下方右侧角点粘连5;第二只薄膜袋2.2的袋底热密封线4下方左侧角与第三只薄膜袋2.3的袋底热密封线4下方左侧角点粘连5,第三只薄膜袋2.3的袋底热密封线4下方右侧角与第四只薄膜袋2.4的袋底热密封线4下方右侧角点粘连5,以下各薄膜袋之间以此类推。各薄膜袋2开口端两侧袋壁分别与相邻的两薄膜袋侧袋壁点连接6,即第一只薄膜袋2.1的下层袋膜壁与第二只薄膜袋2.2的面层袋膜壁点粘连6,第二只薄膜袋2.2的下层袋膜壁与第三只薄膜袋2.3的面层袋膜壁点粘连6,第三只薄膜袋2.3的下层袋膜壁与第四只薄膜袋2.4的面层袋膜壁点粘连6,以下各薄膜袋之间以此类推。使用时,可将上述易取、自开口式薄膜袋2对折后置于包装袋1内,薄膜袋2的折边9露于包装袋1的窗口3(见图2)。使用时从包装袋1的窗口3扯取第一只薄膜袋2.1时,由于第一只薄膜袋2.1右角端与第二只薄膜袋2.2的右角端点粘连,且第一只薄膜袋2.1的开口端底层膜壁与第二只薄膜袋2.2开口端面层膜壁点粘连,当使用者从包装袋1的窗口3向外扯取首面第一只薄膜袋2.1时,第二只薄膜袋2.2与第一只薄膜袋2.1的粘连角会被第一只薄膜袋2.1扯离包装袋1的瞬间带出,同时第一只薄膜袋2.1开口端底层膜壁与第二只薄膜袋2.2开口端面层膜壁点粘连处,会随着第一只薄膜袋2.1的扯出而将第二只薄膜袋2.2的袋口扯开,为第二只薄膜袋2.2的取用作好准备,由于顺序叠放的薄膜袋2相互间均进行了上述点粘连处理。所述薄膜袋2之间的点粘连粘连性很差,薄膜袋2在扯离包装袋1的窗口3时会发生磨擦,故在后一薄膜袋2.2点粘连角端被扯出窗口3的同时,即与前一薄膜袋2.1的角端点粘连脱离。外露于包装袋1窗口3的薄膜2.2便为人们下一次取用提供了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取、自开口式薄膜袋,包括:成叠以点连接方式粘合在一起的单只薄膜袋,其特征在于:每只薄膜袋的袋底热密封线下方两角端分别与其相邻的上下两只薄膜袋袋底热密封线下方相应角端点粘连,各薄膜袋开口端两侧袋壁分别与相邻的两薄膜袋侧袋壁点粘连。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易取、自开口式薄膜袋,包括成叠以点连接方式粘合在一起的单只薄膜袋,其特征在于每只薄膜袋的袋底热密封线下方两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通衡
申请(专利权)人:覃通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