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晃专利>正文

自动手纸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8526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卫生间自动手纸箱,箱体1有门16和出纸口13,箱体1内装有手纸卷筒2,箱体1内还有电源电路,红外发射接收电路,信号放大电路及马达驱动控制电路,离合器将马达M的正转经送纸减速器7传动送纸机构送纸,离合器将马达M的反转经切纸减速器8传动切纸机构切纸,一个停车装置控制马达M停转。箱体1内还有纸量探测显示装置和消毒装置。(*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日用卫生器具,尤其是由卷筒式手纸和箱体组成的手纸箱。目前在宾馆和部分家庭卫生间普遍使用卷筒式手纸,有的手纸直接暴露在外,有的则装在箱体内,使用者用手拉动和扯断手纸,加上卫生间一般比较阴暗潮湿,细菌容易滋生繁殖,使用者可能发生交叉感染。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能自动送纸并切断手纸,从而可避免交叉感染的自动手纸箱。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手纸箱有门,箱体上有出纸口,箱体内装有手纸卷筒,箱体内还有电源电路、红外发射接收电路、信号放大电路及马达驱动控制电路,马达驱动控制电路根据红外发射接收电路的电信号启动和控制马达的正转和反转;离合器将马达的正转经送纸减速器传动送纸机构送纸;离合器将马达的反转经切纸减速器传动切纸机构切纸,一个停车装置控制马达停转。自动手纸箱内还有纸量探测显示装置。自动手纸箱内还有消毒电路和消毒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手纸箱根据红外信号自动送纸和切纸,手纸箱还有纸量探测显示装置和消毒装置,使用更方便,更卫生,可避免交叉感染。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自动手纸箱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自动手纸箱离合器剖视图;图4是自动手纸箱电路图;图5是自动手纸箱被动辊轴座俯视示意图;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图7是自动手纸箱马达停车装置示意图;图8是自动手纸箱切纸机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9是自动手纸箱纸量显示装置示意图及其电路图;图10是自动手纸箱臭氧消毒电路图;图11是自动手纸箱紫外线消毒电路图。由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自动手纸箱的箱体1正面是门16,该门16也可以是一块可以抽出的抽板,箱体1中间偏右有中间隔板1a将箱体1内部分隔为两个空间,其中左边大的空间上部安装手纸卷筒2,中间安装主动辊17和被动辊3,下部安装切纸固定刀14和活动刀12等,箱体1底部开有出纸口13,出纸口13上方手纸15前面装有一体化红外发射接收头H。右边小的空间上部安装马达M,马达M下边装离合器,送纸减速器7和切纸减速器8分别位于该空间的左、右两侧,工作电路装在该空间合适的位置。本技术的电路图如图4所示。本技术对电源稳压性能要求不高,输出电流不大,故采用常见的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电源变压器次级线圈两端分别与由四个整流二级管构成的桥堆的两个交流电压输入引脚相连接,桥堆的负极引脚接地,桥堆的正极引脚串接电解电容器C1后接地,则该正极引脚即为直流电源的+12V电源端。如图4所示,220V交流市电经变压器降压到12V,经二极管整流桥整流,电解电容器C1滤波后,输出12V直流电。红外发射接收电路以555时基集成电路IC1为核心,加上外接元器件构成可变电位器W1串接电阻器R5后跨接在+12V电源端和地线之间,W1的活动触点分别与IC1的(4)脚和(8)脚相连,(8)脚接电阻器R6后与(7)脚相连,(7)脚接电阻器R7后与(6)脚相连,(6)脚接电容器C4后接地,且(6)脚与(2)脚相连,(5)脚接电容器C3后接地,+12V电源端接电阻器R3后再正向串接红外发射管D1后与(3)脚相连,+12V电源端串接电阻器R4后反向串接红外接收管D2后与红外发射接收电器输出接点A相接,红外接收管D2两端旁接电阻器R2,红外接收管D2负极正向串接电解电容器C2后与(1)脚相连并接地,红外发射接收电路输出接点A接电阻器R1后接地。上述红外发射接收电路构成40KHZ自激振荡器,调节可变电位器W1可改变红外发射管D1的发射功率。信号放大电路由型号为KIA-324P的四运放集成电路IC2及其外接元器件构成红外发射接收电路输出接点A与IC2的(10)脚相连,经一级放大后由(8)脚输出,(8)脚依次串接电容器C12、电阻器R17、电容器C10后与IC2的(13)脚相连,经二级放大后由(14)脚输出,(14)脚串接电阻器R14后依次正向串接电解电容器C9,二极管D4后与(15)脚相连,经三级放大后由(7)脚输出,(7)脚正向串接二极管D3后与(3)脚相连,经四极放大后由(1)脚输出与信号放大电路输出接点B相连。电容器C10与电阻器R17之间的接点串接电阻器R18后接地,其中C12、R17、R18组成了一级放大输出信号的RC滤波电路;电阻器R21、R20串连后跨接在+12V电源端和地线之间构成分压电路,R20与R21之间的接点与(12)脚相连;电阻器R15跨接在(8)脚和(9)脚之间,(9)脚依次串接电阻器R19、电容器C13后接地,R19、C13组成一级运放(9)脚的RC滤波电路;电阻器R16跨接在(13)脚和(14)脚之间,电容器C11跨接在(14)脚和电容器C10之间;二极管D5反向跨接在电解电容器C9的负极和地线之间,C9、D4、D5组成鉴相电路确保输入(5)脚的电平为正值,电解电容器C8与电阻器R13的并连电跨跨接在(5)脚和地线之间,C8的负值接地,用以提升和稳定输入(5)脚的电平;(4)脚为IC2的电源正极与+12V电源端相连,电容器C5和电解电容器C6分别跨接在(4)脚和地线之间,C6的负值接地,成为IC2工作电流的滤波电路,(11)脚为IC2的电源负值接地,电阻器R10、R12串连后跨接在+12V电源端和地线之间构成分压电路,R10与R12之间的接点与(2)脚相连;电解电容器C7与电阻器R11并连电路跨接在(3)脚和地线之间,C7的负值接地,也用来提升和稳定输入(3)脚的电平;电阻器R9跨接在(6)脚和(4)脚之间,而电阻器R8则跨接在(6)脚和地线之间。马达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马达正转电路和马达反转电路。马达正转电路是+12V电源端依次串接电阻器R21、三极管V1、马达M正负极,三极管V2后接地;信号放大电路输出接点B串接电阻器R22后分别与V1和V2的基极相连;马达M的正极与马达正极接点C相接,马达M的负极与马达负极接点D相接。马达反转电路是+12V电源端依次串接三极管V5、马达M负极接点D、马达M负正极、马达M正极接点C、三极管V6后接地;+12V电源端依次串接微动开关K1、电阻器R26后分别与三极管V5、V6的基极相连;+12V电源端串接电阻器R25后分别与三极管V3的集电极和N型三极管V4的集电极相连,V3发射极与V4的基极相连,V4的发射极与微动开关K1和电阻器R26之间的接点相接,电解电容器C14和电阻器R24并连电路跨接在V3的发射极和地线之间,C14的负极接地,信号放大电路输出接点B串接电阻器R23后与V3的基极相连。本技术自动手纸箱离合器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离合器轴5安装于箱体1的中间隔板1a和外侧板上,左右对称的离合器主动盘6空套在离合器轴5上,主动盘6上有主动盘齿轮与固定在马达M输出轴上的马达齿轮4啮合。主动盘6两端圆柱上均有一条起自端面的轴向环型深槽6a,每个环型深槽6a底部各有一条径向尾槽6b与环型深槽6a连通。送纸被动盘20和切纸被动盘19也分别空套在主动盘6两边的离合器轴5上,送纸被动盘20上有送纸被动盘齿轮与送纸减速器7中的输入齿轮相啮合,切纸被动盘19上有切纸被动盘齿轮与切纸减速器8中的输入齿轮相啮合。送纸被动盘20上有一条轴向的送纸盘环型深槽20a、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手纸箱,箱体(1)内装有手纸卷筒(2),箱体(1)上有门(16)和出纸口(13),其特征在于:箱体(1)内装有工作电路,工作电路包括电源电路,红外线发射接收电路,信号放大电路,马达驱动控制电路;箱体(1)内还装有马达(M), 马达(M)输出轴上有马达齿轮(4),离合器通过离合器轴(5)安装在箱体(1)中间夹板(1a)和外侧板上,箱体(1)合适位置还分别装有送纸减速器(7)及送纸机构、切纸减速器(8)及切纸机构;此外,箱体(1)上还装有马达停车装置;所述电源电 路是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电源变压器次级线圈两端分别与由四个整流二极管连接而成的桥堆的两个交流电压输入引脚相连接,桥堆的负极引脚接地,正极引脚串接电解电容器(1)后接地,则该正极引脚即为直流电源的+12V电源端;所述红外发射接收电路是:可变 电位器(W1)串接电阻器(R5)后跨接在+12V电源端和地线之间,(W1)的活动触点分别与集成电路(IC1)的(4)脚和(8)脚相连,(8)脚接电阻器(R6)后与(7)脚相连,(7)脚接电阻器(R7)后与(6)脚相连,(6)脚接电容器(C4)后接地,且(6)脚与(2)脚相连,(5)脚接电容器(C3)后接地,+12V电源端接电阻器(R3)后再正向串接红外发射管(D1)后与(3)脚相连,+12V电源端串接电阻器(R4)后反向串接红外接收管(D2)后与红外发射接收电路输出接点(A)相接,红外接收管(D2)两端旁接电阻器(R2),红外接收管(D2)负极正向串接电解电容器(C2)后与(1)脚相连并接地,红外发射接收电路输出接点(A)接电阻器(R1)后接地;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是:红外发射接收电路输出接点(A)与集成电路( IC2)的(10)脚相连,(8)脚依次串接电容器(C12)、电阻器(R17)、电容器(C10)后与(IC2)的(13)脚相连,(14)脚串接电阻器(R14)后依次正向串接电解电容器(C9)、二极管(D4)后与(5)脚相连,(7)脚正向串接二极管(D3)后与(3)脚相连,(1)脚与信号放大电路输出接点(B)相连,电容器(C10)与电阻器(R17)之间的接点串接电阻器(R18)后接地,电阻器(R21)、(R20)串连后跨接在+12V电源端和地线之间,(R20)与(R21)之间的接点与(12)脚相连;电阻器(R15)跨接在(8)脚和(9)脚之间,(9)脚依次串接电阻器(R19)、电容器(C13)后接地,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晃朱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秦晃朱小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