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形钢腹板的外包式连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71997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9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波形钢腹板的外包式连接构造,包括有波形钢腹板、混凝土底板以及连接波形钢腹板和混凝土底板的外包式钢板结构;波形钢腹板固定在外包式钢板结构的上表面,外包式钢板结构一端开口,并设置在混凝土底板一端外表面,将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底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波形钢腹板的外包式连接构造,由三块焊接有焊钉的平钢板将混凝土底板进行外包连接,加大了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底板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强连接强度;三块平钢板组成的外包结构,避免了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外侧模板搭设及混凝土浇筑难度大的问题;三块平钢板焊接形成的外包式钢板结构外包混凝土底板,避免了结合部位混凝土、钢材及水三者相接触导致的结构耐久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道路桥梁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底板的外包式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波形钢腹板组合桥梁结构中,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间一般采用抗剪连接件结合,其连接部位成为设计的关键环节,应确保纵向水平剪力能够有效的传递,同时保证箱梁截面各部分构成一体式结构同时承担荷载。传统的波形钢腹板组合桥梁腹板和混凝土底板通常采用翼缘型连接件及嵌入型连接件进行连接。翼缘型连接件是在波形钢腹板端部焊接一块平钢板,在钢板上焊接有若干焊钉、开孔钢板或型钢,贯穿钢筋起到连接作用;嵌入型连接件是波形钢腹板直接插入混凝土底板,其端部开孔并设置贯穿钢筋起到连接作用。上述翼缘型连接件翼缘下混凝土需逆向浇筑,其工作性能与施工质量受到影响,而嵌入型连接件界面在施工及后期维护中必须采取防水处理,耐久性较差。因此,研究设计出一种受力合理、施工维修方便、经济耐用的连接构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底板的连接方式存在的缺陷,本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底板的连接方式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提高抗剪强度,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包括有波形钢腹板、混凝土底板以及连接波形钢腹板和混凝土底板的外包式钢板结构;所述波形钢腹板固定在所述外包式钢板结构的上表面,所述外包式钢板结构一端开口,并设置在混凝土底板一端外表面,将所述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底板相连接。更进一步的,前述的,所述外包式钢板结构由底板顶面平钢板、底板竖向平钢板、底板底面平钢板所组成,所述底板顶面平钢板和底板底面平钢板互相平行设置,所述底板竖向平钢板垂直的设置在所述底板顶面平钢板和底板底面平钢板之间的一端部位置,其中底板竖向平钢板与底板顶面平钢板和底板底面平钢板之间互相焊接固定。更进一步的,前述的,所述外包式钢板结构中的底板顶面平钢板、底板竖向平钢板和底板底面平钢板分别通过焊钉与混凝土底板相固定。更进一步的,前述的,所述底板底面平钢板的长度大于底板顶面平钢板的长度。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占.V W、.本技术的,由三块焊接有焊钉的平钢板将混凝土底板进行外包连接,加大了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底板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强连接强度;三块平钢板组成的外包结构,避免了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外侧模板搭设及混凝土浇筑难度大的问题;三块平钢板焊接形成的外包式钢板结构外包混凝土底板,避免了结合部位混凝土、钢材及水三者相接触导致的结构耐久性差的问题。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左视图;图中标记含意:1.波形钢腹板,2.混凝土底板,3.底板顶面平钢板,4.底板竖向平钢板,5.底板底面平钢板,6.焊钉。【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其【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的本技术的,包括有波形钢腹板1、混凝土底板2、底板顶面平钢板3、底板竖向平钢板4、底板底面平钢板5和焊钉6。波形钢腹板I固定在外包式钢板结构的上表面,外包式钢板结构由底板顶面平钢板3、底板竖向平钢板4、底板底面平钢板5所组成,底板顶面平钢板3和底板底面平钢板5互相平行设置,底板竖向平钢板4垂直的设置在底板顶面平钢板3和底板底面平钢板5之间的一端部位置。其中外包式钢板结构一端开口,并设置在混凝土底板2 —端外表面,将波形钢腹板I与混凝土底板2相连接;其中底板顶面平钢板3、底板竖向平钢板4和底板底面平钢板5分别通过焊钉6与混凝土底板2相固定;焊钉6分别固定在底板顶面平钢板3、底板竖向平钢板4和底板底面平钢板5靠近混凝土底板2的内侧面,通过焊钉6将波形钢腹板I和混凝土底板2形成整体。底板顶面平钢板3、底板竖向平钢板4和底板底面平钢板5构成的空腔降低了混凝土底板2施工时临时模板的搭设及混凝土浇筑困难等问题;加大波形钢腹板I与混凝土底板2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强连接强度;且避免了结合部位混凝土、钢材及水三者相接触导致结构耐久性差的问题。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波形钢腹板(I)、混凝土底板(2)以及连接波形钢腹板(I)和混凝土底板(2)的外包式钢板结构; 所述波形钢腹板(I)固定在所述外包式钢板结构的上表面,所述外包式钢板结构一端开口,并设置在混凝土底板(2) —端外表面,将所述波形钢腹板(I)与混凝土底板(2)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式钢板结构由底板顶面平钢板(3)、底板竖向平钢板(4)、底板底面平钢板(5)所组成,所述底板顶面平钢板(3)和底板底面平钢板(5)互相平行设置,所述底板竖向平钢板(4)垂直的设置在所述底板顶面平钢板(3)和底板底面平钢板(5)之间的一端部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式钢板结构中的底板顶面平钢板(3)、底板竖向平钢板(4)和底板底面平钢板(5)分别通过焊钉(6)与混凝土底板(2)相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底面平钢板(5)的长度大于底板顶面平钢板(3)的长度。【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包括有波形钢腹板、混凝土底板以及连接波形钢腹板和混凝土底板的外包式钢板结构;波形钢腹板固定在外包式钢板结构的上表面,外包式钢板结构一端开口,并设置在混凝土底板一端外表面,将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底板相连接。本技术的,由三块焊接有焊钉的平钢板将混凝土底板进行外包连接,加大了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底板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强连接强度;三块平钢板组成的外包结构,避免了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外侧模板搭设及混凝土浇筑难度大的问题;三块平钢板焊接形成的外包式钢板结构外包混凝土底板,避免了结合部位混凝土、钢材及水三者相接触导致的结构耐久性差的问题。【IPC分类】E01D19/00【公开号】CN204849567【申请号】CN201520541970【专利技术人】张建东, 邓文琴, 刘朵, 胡隽, 蔡建中, 郑学平, 邓国良 【申请人】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申请日】2015年7月2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波形钢腹板的外包式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波形钢腹板(1)、混凝土底板(2)以及连接波形钢腹板(1)和混凝土底板(2)的外包式钢板结构;所述波形钢腹板(1)固定在所述外包式钢板结构的上表面,所述外包式钢板结构一端开口,并设置在混凝土底板(2)一端外表面,将所述波形钢腹板(1)与混凝土底板(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东邓文琴刘朵胡隽蔡建中郑学平邓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