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雾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5097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喷雾装置及汽车,喷雾装置包括控制器、温控箱、喷雾加湿器、制冷按钮和加热按钮等部件。该喷雾装置是一种防疲劳的安全装置,且由于温控箱内包括制冷腔和加热腔,制冷腔和加热腔内分别加有液体,且温控箱内设有半导体制冷片,因此该喷雾装置具有加热和制冷两种功能。在驾驶员行车途中,驾驶员可以开启制冷按钮或加热按钮,使得制冷腔内的液体或加热腔内的液体流通至喷雾加湿器,喷雾加湿器工作时将制冷腔内的液体或加热腔内的液体雾化并喷出,从而达到驾驶员可以随时保持头脑清醒,避免疲劳驾驶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喷雾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递增,现已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同时,我国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率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我国,根据国家交通部门的相关统计,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员疲劳驾驶造成的,而且疲劳驾驶引发的往往都是重大事故,且因疲劳驾驶引起的交通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数千亿元,每年因为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致九万多人死亡或重伤,数十万家庭的幸福被破坏。针对这种现象,市面上出现了很多主动预防驾驶疲劳的技术产品,但由于有些技术产品的检测精度不够,经常发生误报现象,容易造成驾驶员的烦躁情绪,影响驾驶水平,而且在疲劳预警发生时,驾驶员已出现疲劳现象,紧靠声音或者感官预警,无法达到很好的解除疲劳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使得驾驶员经常保持头脑清醒,避免疲劳驾驶现象的发生,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喷雾装置及汽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依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喷雾装置,所述喷雾装置包括:控制器;温控箱,所述温控箱包括制冷腔和加热腔,所述制冷腔和加热腔内分别装有液体,且所述温控箱内设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喷雾加湿器,所述喷雾加湿器的第一进水口通过第一开关与所述制冷腔连接,所述喷雾加湿器的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二开关与所述加热腔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三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喷雾加湿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四输出端电连接;制冷按钮和加热按钮,所述制冷按钮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加热按钮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其中,当启动制冷按钮时,制冷按钮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端发送制冷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制冷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将第一电信号发送至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制冷,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将第二电信号发送至第一开关,第一开关导通,所述制冷腔内的液体通过第一开关流通至喷雾加湿器,通过所述第四输出端将第三电信号发送至喷雾加湿器,喷雾加湿器将所述液体雾化并喷出;当启动加热按钮时,加热按钮通过所述第二输入端发送加热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加热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将第四电信号发送至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制热,通过所述第三输出端将第五电信号发送至第二开关,第二开关导通,所述加热腔内的液体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流通至喷雾加湿器,通过所述第四输出端将第六电信号发送至喷雾加湿器,喷雾加湿器将所述液体雾化并喷出。可选的,所述喷雾装置还包括一计时器,所述计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汽车的点火开关电连接,所述计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三输入端电连接,其中,启动点火开关时,点火开关发送点火信号至计时器,计时器接收到点火信号后开始计时,当计时器计时超过一预设阈值时,计时器通过所述第三输入端发送制冷信号至控制器。可选的,所述制冷腔中设有第一水位传感器,所述加热腔内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可选的,所述喷雾装置还包括制冷腔警示灯和加热腔警示灯,且所述制冷腔警示灯通过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加热腔警示灯通过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电连接。可选的,所述喷雾装置还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所述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继电器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四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继电器与所述喷雾加湿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为第一电磁阀,第二开关为第二电磁阀。可选的,所述喷雾加湿器包括喷雾加湿器本体和与所述喷雾加湿器本体连接的方位调节管,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设置于所述喷雾加湿器本体上。可选的,所述喷雾加湿器还包括喷雾出口管和扩充喷头,所述喷雾出口管的一端与所述喷雾加湿器本体连接,所述喷雾出口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方位调节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扩充喷头与所述方位调节管的另一端连接。依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仪表板和喷雾装置,且喷雾装置中的制冷按钮、加热按钮、制冷腔警示灯和加热腔警示灯均位于汽车的仪表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喷雾装置包括控制器、温控箱、喷雾加湿器、制冷按钮和加热按钮等部件。该喷雾装置是一种防疲劳的安全装置,且由于温控箱内包括制冷腔和加热腔,制冷腔和加热腔内分别加有液体,且温控箱内设有半导体制冷片,因此该喷雾装置具有加热和制冷两种功能。在驾驶员行车途中,可以开启制冷按钮或加热按钮,使得制冷腔内的液体或加热腔内的液体流通至喷雾加湿器,喷雾加湿器工作时将制冷腔内的液体或加热腔内的液体雾化并喷出,从而达到驾驶员可以随时保持头脑清醒,避免疲劳驾驶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喷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喷雾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1、控制器;2、温控箱;3、喷雾加湿器;4、制冷按钮;5、加热按钮;6、第一开关;7、第二开关;8、计时器;9、制冷腔警示灯;10、加热腔警示灯;11、第一继电器;12、第二继电器;21、制冷腔;22、加热腔;23、半导体制冷片;24、第一水位传感器;25、第二水位传感器;31、喷雾加湿器本体;32、方位调节管;33、喷雾出口管;34、扩充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喷雾装置,该喷雾装置包括控制器1、温控箱2、喷雾加湿器3、制冷按钮4和加热按钮5。其中,温控箱2内设有制冷腔21、加热腔22和半导体制冷片23,且半导体制冷片23与控制器I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制冷腔21通过第一开关6与喷雾加湿器3的第一进水口连接,加热腔22通过第二开关7与喷雾加湿器3的第二进水口连接,第一开关6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I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第二开关7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I的第三输出端电连接,喷雾加湿器3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I的第四输出端电连接;制冷按钮4与控制器I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加热按钮5与控制器I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当启动制冷按钮4时,制冷按钮4通过控制器I的第一输入端发送制冷信号至控制器1,控制器I接收制冷信号后,通过第一输出端将第一电信号发送至半导体制冷片23,半导体制冷片23接通后开始制冷;控制器I通过第二输出端将第二电信号发送至第一开关6,第一开关6接收到第二电信号后导通,此时制冷腔21内的液体通过第一开关6流通至喷雾加湿器3 ;控制器I通过第四输出端将第三电信号发送至喷雾加湿器3,喷雾加湿器3开始工作,即将流通至喷雾加湿器3内的的液体雾化并喷出。当启动加热按钮5时,加热按钮5通过控制器I的第二输入端发送加热信号至控制器1,控制器I接收加热信号后,通过第一输出端将第四电信号发送至半导体制冷片23,半导体制冷片23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装置包括:控制器;温控箱,所述温控箱包括制冷腔和加热腔,所述制冷腔和加热腔内分别装有液体,且所述温控箱内设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喷雾加湿器,所述喷雾加湿器的第一进水口通过第一开关与所述制冷腔连接,所述喷雾加湿器的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二开关与所述加热腔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三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喷雾加湿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四输出端电连接;制冷按钮和加热按钮,所述制冷按钮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加热按钮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其中,当启动制冷按钮时,制冷按钮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端发送制冷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制冷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将第一电信号发送至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制冷,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将第二电信号发送至第一开关,第一开关导通,所述制冷腔内的液体通过第一开关流通至喷雾加湿器,通过所述第四输出端将第三电信号发送至喷雾加湿器,喷雾加湿器将所述液体雾化并喷出;当启动加热按钮时,加热按钮通过所述第二输入端发送加热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加热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将第四电信号发送至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制热,通过所述第三输出端将第五电信号发送至第二开关,第二开关导通,所述加热腔内的液体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流通至喷雾加湿器,通过所述第四输出端将第六电信号发送至喷雾加湿器,喷雾加湿器将所述液体雾化并喷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字满常林于成伟张庚昊陈德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