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模块化房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34166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3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稳定性模块化房屋,包括房屋主框架、置于房屋主框架上的屋顶结构及设于房屋主框架下的带有配重的支脚;屋顶结构包括屋顶主体及支撑架,屋顶主体包括由内向外依序设置的钢制框架、OSB板和双层玻纤瓦,OSB板和双层玻纤瓦之间设有防潮纸,支撑架包括支撑柱及设于支撑柱上方的支撑件,支撑件的结构与钢制框架的结构匹配,支撑架设于房屋主框架与钢制框架之间,房屋主框架与钢制框架的相交处设有合页轴,合页轴上设有弹簧合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房屋主框架与钢制框架的相交处通过弹簧合页连接,屋顶结构通过支撑架设于房屋主框架上,安装后稳定、牢固,抗风性能好,值得应用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房屋,特别是指一种高稳定性模块化房屋
技术介绍
模块化房屋以其结构简单、材料轻便、易于组装、成本低廉等优势,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有的模块化房屋普遍稳定性差,究其原因是因为支脚不稳及屋顶容易受风的影响引发松动。现有的支脚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其承重性差且支撑性能随着时间推移会出现支撑不稳的问题;支撑性能温度且承重性能好的支脚,其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且安装复杂。现有的屋顶采用成品屋顶安装或者将屋顶各个部分预制成型后现场安排,成品屋顶结构庞大,运输麻烦,但是屋顶各个部分安装又存在操作繁琐及安装后稳定性不佳等问题。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稳定性佳的高稳定性模块化房屋,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定性与抗风性能好的高稳定性模块化房屋。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种高稳定性模块化房屋,包括房屋主框架、置于房屋主框架上的屋顶结构及设于房屋主框架下的带有配重的支脚;屋顶结构包括屋顶主体及支撑架,屋顶主体包括由内向外依序设置的钢制框架、OSB板和双层玻纤瓦,OSB板和双层玻纤瓦之间设有防潮纸,支撑架包括支撑柱及设于支撑柱上方的支撑件,支撑件的结构与钢制框架的结构匹配,支撑架设于房屋主框架与钢制框架之间,房屋主框架与钢制框架的相交处设有合页轴,合页轴上设有弹簧合页。优选的,支脚包括:支撑柱、设于支撑柱顶部的顶托、设于支撑柱底部的底座及至少2个支撑臂,底座上设置有4个加强筋;支撑柱为四棱柱,支撑臂设于支撑柱与房屋主框架之间且支撑臂位于支撑柱的中上部,支撑臂与支撑柱之间的夹角为45° -60°,4个加强筋紧贴支撑柱的棱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房屋主框架的底面与支撑柱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固定座,支撑臂通过固定座与房屋主框架的底面或支撑柱的表面分别连接,支撑臂与固定座之间通过螺丝、螺栓或铰链固定连接。更为优选的,支撑件与钢制框架之间设有防水保温密封层;钢制框架为V型钢制框架,支撑件为V型支撑件,双层玻纤瓦的长度大于OSB板的长度,OSB板的长度大于V型钢制框架的V型面的宽度。最为优选的,支撑臂个数为4个;4个支撑臂的一端分别与支撑柱的4个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房屋主框架的底面连接,4个支撑臂彼此结构对称。本技术提出的高稳定性模块化房屋具有结构简单、承重能力强、稳定性佳、价格低廉、安装方便等优势,值得应用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支脚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钢制框架;2、OSB板;3、双层玻纤瓦;4、支撑架;41、支撑件;42、支撑柱;5、合页轴;6、房屋主框架;7、支脚;71、支撑柱;72、顶托;73、底座;74、加强筋;75、支撑臂;76、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高稳定性模块化房屋,包括房屋主框架6、置于房屋主框架6上的屋顶结构及设于房屋主框架6下的带有配重的支脚7 ;屋顶结构包括屋顶主体及支撑架4,屋顶主体包括由内向外依序设置的钢制框架1、OSB板2和双层玻纤瓦3,OSB板2和双层玻纤瓦3之间设有防潮纸,支撑架4包括支撑柱42及设于支撑柱42上方的支撑件41,支撑件41的结构与钢制框架I的结构匹配,支撑架4设于房屋主框架6与钢制框架I之间,房屋主框架6与钢制框架I的相交处设有合页轴5,合页轴5上设有弹簧合页。本技术提出的高稳定性模块化房屋,房屋主框架6与钢制框架I的相交处通过弹簧合页连接,屋顶结构通过支撑架4设于房屋主框架6上,安装后稳定、牢固,抗风性能好,值得应用推广。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再一实施例,支脚7包括:支撑柱71、设于支撑柱71顶部的顶托72、设于支撑柱71底部的底座73及至少2个支撑臂75,底座73上设置有4个加强筋4 ;支撑柱71为四棱柱,支撑臂75设于支撑柱71与屋体主框架6之间且支撑臂75位于支撑柱71的中上部,支撑臂75与支撑柱71之间的夹角为45° -60°,4个加强筋74紧贴支撑柱71的棱设置。加强筋4既起加强支撑柱I支撑的作用,又相当于配重块,有助于提高支撑柱I的支撑稳定性。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房屋主框架6的底面与支撑柱71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固定座76,支撑臂75通过固定座76与房屋主框架6的底面或支撑柱71的表面分别连接,支撑臂75与固定座76之间通过螺丝、螺栓或铰链固定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支撑件41与钢制框架I之间设有防水保温密封层;钢制框架I为V型钢制框架,支撑件41为V型支撑件,双层玻纤瓦3的长度大于OSB板2的长度,OSB板2的长度大于V型钢制框架的V型面的宽度。长度参差设计,有助于改善屋顶的排水效果,避免雨水渗入屋顶内部,影响居住。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再一实施例,支撑臂75个数为4个;4个支撑臂75的一端分别与支撑柱71的4个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房屋主框架6的底面连接,4个支撑臂75彼此结构对称。本实施例提出的支脚7适合用于房屋主框架6上的十字相交处,4个支撑臂5分别支撑交汇的4个钢件,支撑效果更佳。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高稳定性模块化房屋,其特征在于,包括房屋主框架(6)、置于房屋主框架(6)上的屋顶结构及设于房屋主框架(6)下的带有配重的支脚(7);所述屋顶结构包括屋顶主体及支撑架(4),所述屋顶主体包括由内向外依序设置的钢制框架(1)、OSB板(2)和双层玻纤瓦(3),OSB板(2)和双层玻纤瓦(3)之间设有防潮纸,支撑架(4)包括支撑柱(42)及设于支撑柱(42)上方的支撑件(41),支撑件(41)的结构与钢制框架(I)的结构匹配,支撑架⑷设于房屋主框架(6)与钢制框架⑴之间,房屋主框架(6)与钢制框架⑴的相交处设有合页轴(5),合页轴(5)上设有弹簧合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模块化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7)包括:支撑柱(71)、设于支撑柱(71)顶部的顶托(72)、设于支撑柱(71)底部的底座(73)及至少2个支撑臂(75),底座(73)上设置有4个加强筋(4);支撑柱(71)为四棱柱,支撑臂(75)设于支撑柱(71)与房屋主框架(6)之间且支撑臂(75)位于支撑柱(71)的中上部,支撑臂(75)与支撑柱(71)之间的夹角为45° -60°,4个加强筋(74)紧贴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稳定性模块化房屋,其特征在于,包括房屋主框架(6)、置于房屋主框架(6)上的屋顶结构及设于房屋主框架(6)下的带有配重的支脚(7);所述屋顶结构包括屋顶主体及支撑架(4),所述屋顶主体包括由内向外依序设置的钢制框架(1)、OSB板(2)和双层玻纤瓦(3),OSB板(2)和双层玻纤瓦(3)之间设有防潮纸,支撑架(4)包括支撑柱(42)及设于支撑柱(42)上方的支撑件(41),支撑件(41)的结构与钢制框架(1)的结构匹配,支撑架(4)设于房屋主框架(6)与钢制框架(1)之间,房屋主框架(6)与钢制框架(1)的相交处设有合页轴(5),合页轴(5)上设有弹簧合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强程志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天工天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