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组合使用的单元模块化折叠活动房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05633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组合使用的单元模块化折叠活动房屋,包括顶板、前可折叠框架、后可折叠框架、前门板、左侧板、右侧板、后板和底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单元模块化设计,既可单独使用,又可在活动房屋的前后和/或左右方向上进行多个单元房的无数量限制的对接组合,对接处各单元内部的连通,底板内平面平齐无障碍。各活动部件均采用铰接方式连接,所以在拆装和组合过程中安全、快捷且省力,并且还可根据各单元房侧板板块结构特征,进行多功能开发利用。如将右侧板上翻板向外上翻,则行成售货房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运输,拆装和组合安全便捷,同时具备防雨、防风、抗震和保暖功能等优点,可广泛适应于抢险救灾、野外施工宿营等活动中。(*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Unit modular folding movable house suitable for combined us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unit modular folding movable house suitable for combined use, comprising a top plate, a front folding frame, a back folding frame, a front door plate, a left side board, a right side plate, a back plate and a bottom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modularized design, can be used alone, with no limit on the number of butt joint can also be used for multiple units before and after the house and / or about the direction of the joint are communicated with each unit inside the bottom plane flat without obstacles. The movabl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hinging, so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afety, rapidity and labor saving during the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process, and the multifunc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can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de plate of each unit room. If the upper plate of the right side plate is turned outwards, the structure of a vending room is form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safety and convenience, a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ain protection, wind protection, earthquake resistance and thermal insulation, etc.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widely adapted for emergency rescue, disaster relief, field construction, camping and other activit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于组合使用的单元模块化折叠活动房屋
本技术涉及活动房屋
,尤其是单元模块化可无限组合的折叠活动房屋。
技术介绍
在抢险救灾、野外施工等活动中常用到活动拆装房,并且要求活动拆装房具有便于运输、拆装方便,并且可组合扩展。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是钢骨架板块螺接结构,拆装时需吊装设备,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使用时具有一定局限性,不适合野外使用。目前,市场上没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并适于无限扩展组合的适于组合使用的单元模块化折叠活动房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组合使用的单元模块化折叠活动房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适于组合使用的单元模块化折叠活动房屋包括顶板、前可折叠框架、后可折叠框架、前门板、左侧板、右侧板、后板和底板;所述前、后可折叠框架结构相同,均包括上横撑、上立柱、下立柱、下立柱立杆和下横撑;上立柱、下立柱和下立柱立杆在上横撑的左右两侧下方对称设有两套;上横撑两端左右内侧分别与两个上立柱的顶端相铰接,两个下立柱上端外侧分别与相应的上立柱下端外侧相铰接;两个下立柱下端内侧分别与相应的下立柱立杆的内侧相铰接,两个下立柱立杆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下横撑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后可折叠框架上横撑的左右两端部于上横撑的下侧面与后侧面的交接棱处分别设有挂接轴;所述前门板由右门板、左门板组成,所述左右门板、分别通过铰链与底板铰接;所述右侧板由右上翻板、右中调整板、右下翻板、右下底翻板和右下底翻板转轴组成;所述右上翻板上端内侧与顶板下侧铰接,右上翻板下端外侧与右中调整板上端外侧相铰接;所述右下翻板上端与右中调整板的下端螺栓连接;右下翻板下端内侧与右下底翻板上端内侧相铰接;所述右下底翻板前后两侧底部分别通过旋转轴与前、后可折叠框架的下立柱立杆相铰接;所述左侧板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所述左侧板的前部分由上至下包括左侧前上板、左侧前中板和左侧前下连接板;所述左侧板的中间部分由上至下包括左侧中上板、左侧中间板和左侧中下连接板;所述左侧板的后部分由上至下包括左侧后上板、左侧后中板和左侧后下连接板;所述左侧前上板、左侧中上板和左侧后上板的上端分别与顶板左侧相铰接;所述左侧前上板、左侧中上板和左侧后上板的下端分别与左侧前中板、左侧中间板和左侧后中板的上端一一对应通过铰链相铰接;所述左侧前中板、左侧中间板和左侧后中板的下端分别与左侧前下连接板、左侧中下连接板和左侧后下连接板一一对应通过铰链相铰接;所述左侧前下连接板、左侧中下连接板、左侧后下连接板分别与底板左侧螺栓连接;所述左侧前上板、左侧前中板的前侧与前可折叠框架的上立柱、下立柱的左侧面一一对应通过铰链相铰接;所述左侧前上板和左侧前中板的后侧分别与左侧中上板、左侧中间板的前侧螺栓连接;所述左侧后上板和左侧后中板的后侧分别与后可折叠框架的上立柱、下立柱的左侧面一一对应通过铰链相铰接;所述左侧后上板和左侧后中板的前侧分别与左侧中上板、左侧中间板的后侧一一对应并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后板由后上板和后下板组成,所述后上板的下端与后下板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后下板下端与底板通过铰链相铰接;所述后上板的上部设有与所述挂接轴相适配的挂钩。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架。所述底架优选采用由金属型材构成的框架,其前后边框与前后可折叠框架的下横撑固定连接。所述底架四角下部固定连接有可折叠支腿。所述挂接轴的轴线与上横撑的下侧面与后侧面的交接棱重合。所述顶板包括复合保温板以及连接在复合保温板四边的金属型材骨架。所述底板优选采用由金属骨架、绝热材料和内外蒙皮组成的常规复合保温板材。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1.本技术实现在活动房屋高度方向上进行折叠,节省运输空间,便于运输。2.本技术的折叠活动房屋实现单元模块化设计,各单元房既可单独使用,又可在长度、宽度方向或长宽交叉方向上进行两个以上单元房的无数量限制的对接组合,对接处各单元内部连通、底板内平面平齐,无台阶障碍,也可进行2?3层上下组合使用。3.本折叠活动房屋各活动部件均采用铰接方式连接,所以在拆装和组合过程中安全系数高、施工方便快捷且省力。4.本折叠活动房屋可人工或使用小型专用配套机械工具即可完成拆装和组合工作,不需要吊装设备,特别适合野外使用。本技术的适于组合使用的单元模块化折叠活动房屋在所有缝隙处均设置防雨罩和带有橡胶密封条的固定装饰板,抗风、防雨效果良好。总之,本技术的适于组合使用的单元模块化折叠活动房屋采用单元模块化设计,既可单独使用,又可在长度、宽度方向或长宽交叉方向上进行多个单元房的无数量限制的对接组合,对接处各单元内部的连通,底板内平面平齐,无台阶障碍。也可进行2?3层上下组合使用。各活动部件均采用铰接方式连接,所以在拆装和组合过程中安全、快捷且省力,并且还可根据各单元房侧板板块结构特征,进行多功能开发利用。如将右侧板上翻板向外上翻,则行成售货房结构;也可将左侧板的前部分(包括左侧前上板、左侧前中板和左侧前下连接板)和左侧板的后部分(包括左侧后上板、左侧后中板和左侧后下连接板)作为侧门使用等。本技术具有便于运输,拆装和组合安全便捷,同时具备防雨、防风、抗震和保暖功能等优点,可广泛适应于抢险救灾、野外施工宿营等活动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折叠状态图;图5是图1的B — B局部剖视图;图6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的适于组合使用的单元模块化折叠活动房屋在前后、左右两个方向上组合使用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中的左向为本技术的前向。本技术中所述“外侧”意指远离本技术的折叠活动房屋中心的一侧,本技术中所述“内侧”意指某部件靠近本技术的折叠活动房屋中心的一侧。各视图中的曲线箭头表示相应部件的旋转方向,直线箭头表示相应部件的直线运动方向;除图4外,各视图中虚线所示是组合使用状态下相应部件的打开位置。图4中虚线所示是折叠或撑开过程中各部件的中间状态,以及撑开状态下各部件的状态。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适于组合使用的单元模块化折叠活动房屋包括顶板15、前可折叠框架、后可折叠框架、前门板、左侧板、右侧板、后板、底板20、底架21和可折叠支腿34。所述顶板15包括复合保温板以及连接在复合保温板四边的金属型材骨架,金属型材骨架构成顶板边框。此种结构为常规技术,图未详示顶板15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前、后可折叠框架结构相同,均包括上横撑1、上立柱2、下立柱4、下立柱立杆5和下横撑6。其中上立柱2、下立柱4和下立柱立杆5在上横撑I的左右两侧下方对称设有两套。前、后可折叠框架中各部件具体的连接关系是:上横撑I两端左右内侧分别与两个上立柱2的顶端通过一铰链9铰接,两个下立柱4上端外侧分别通过一铰链9与相应的上立柱2下端外侧相铰接,两个下立柱4下端内侧分别通过一铰链9与相应的下立柱立杆5的内侧相铰接。两个下立柱立杆5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下横撑6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前可折叠框架上的左右两侧的上立柱2和左右两侧的下立柱4的前外侧分别固定有铰链9。如图1和图6所示,后可折叠框架上横撑I的左右两端部于上横撑I的下侧面与后侧面的交接棱处分别设有挂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适于组合使用的单元模块化折叠活动房屋,包括顶板(15)、前可折叠框架、后可折叠框架、前门板、左侧板、右侧板、后板和底板(20);所述前、后可折叠框架结构相同,均包括上横撑(1)、上立柱(2)、下立柱(4)、下立柱立杆(5)和下横撑(6);上立柱(2)、下立柱(4)和下立柱立杆(5)在上横撑(1)的左右两侧下方对称设有两套;上横撑(1)两端左右内侧分别与两个上立柱(2)的顶端相铰接,两个下立柱(4)上端外侧分别与相应的上立柱(2)下端外侧相铰接;两个下立柱(4)下端内侧分别与相应的下立柱立杆(5)的内侧相铰接,两个下立柱立杆(5)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下横撑(6)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后可折叠框架上横撑(1)的左右两端部于上横撑(1)的下侧面与后侧面的交接棱处分别设有挂接轴(51);所述前门板由右门板(31)、左门板(32)组成,所述左右门板(31)、(32)分别通过铰链(9)与底板(20)铰接;所述右侧板由右上翻板(24)、右中调整板(25)、右下翻板(26)、右下底翻板(27)和右下底翻板转轴(28)组成;所述右上翻板(24)上端内侧与顶板(15)下侧铰接,右上翻板(24)下端外侧与右中调整板(25)上端外侧相铰接;所述右下翻板(26)上端与右中调整板(25)的下端螺栓连接;右下翻板(26)下端内侧与右下底翻板(27)上端内侧相铰接;所述右下底翻板(27)前后两侧底部分别通过旋转轴(28)与前、后可折叠框架的下立柱立杆(5)相铰接;所述左侧板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所述左侧板的前部分由上至下包括左侧前上板(8)、左侧前中板(10)和左侧前下连接板(11);所述左侧板的中间部分由上至下包括左侧中上板(12)、左侧中间板(13)和左侧中下连接板(14);所述左侧板的后部分由上至下包括左侧后上板(16)、左侧后中板(17)和左侧后下连接板(18);所述左侧前上板(8)、左侧中上板(12)和左侧后上板(16)的上端分别与顶板(15)左侧相铰接;所述左侧前上板(8)、左侧中上板(12)和左侧后上板(16)的下端分别与左侧前中板(10)、左侧中间板(13)和左侧后中板(17)的上端一一对应通过铰链(9)相铰接;所述左侧前中板(10)、左侧中间板(13)和左侧后中板(17)的下端分别与左侧前下连接板(11)、左侧中下连接板(14)和左侧后下连接板(18)一一对应通过铰链(9)相铰接;所述左侧前下连接板(11)、左侧中下连接板(14)、左侧后下连接板分别与底板(20)左侧螺栓连接;所述左侧前上板(8)、左侧前中板(10)的前侧与前可折叠框架的上立柱(2)、下立柱(4)的左侧面一一对应通过铰链(9)相铰接;所述左侧前上板(8)和左侧前中板(10)的后侧分别与左侧中上板(12)、左侧中间板(13)的前侧螺栓连接;所述左侧后上板(16)和左侧后中板(17)的后侧分别与后可折叠框架的上立柱(2)、下立柱(4)的左侧面一一对应通过铰链(9)相铰接;所述左侧后上板(16)和左侧后中板(17)的前侧分别与左侧中上板(12)、左侧中间板(13)的后侧一一对应并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后板由后上板(22)和后下板(23)组成,所述后上板(22)的下端与后下板(23)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后下板(23)下端与底板(20)通过铰链(9)相铰接;所述后上板(22)的上部设有与所述挂接轴(51)相适配的挂钩(7)。...

【技术特征摘要】
1.适于组合使用的单元模块化折叠活动房屋,包括顶板(15)、前可折叠框架、后可折叠框架、前门板、左侧板、右侧板、后板和底板(20 ); 所述前、后可折叠框架结构相同,均包括上横撑(I)、上立柱(2)、下立柱(4)、下立柱立杆(5)和下横撑(6);上立柱(2)、下立柱(4)和下立柱立杆(5)在上横撑(I)的左右两侧下方对称设有两套; 上横撑(I)两端左右内侧分别与两个上立柱(2 )的顶端相铰接,两个下立柱(4 )上端外侧分别与相应的上立柱(2)下端外侧相铰接; 两个下立柱(4)下端内侧分别与相应的下立柱立杆(5)的内侧相铰接,两个下立柱立杆(5)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下横撑(6)上表面的左右两侧; 后可折叠框架上横撑(I)的左右两端部于上横撑(I)的下侧面与后侧面的交接棱处分别设有挂接轴(51); 所述前门板由右门板(31)、左门板(32 )组成,所述左右门板(31)、( 32 )分别通过铰链(9)与底板(20)铰接; 所述右侧板由右上翻板(24)、右中调整板(25)、右下翻板(26)、右下底翻板(27)和右下底翻板转轴(28)组成;所述右上翻板(24)上端内侧与顶板(15)下侧铰接,右上翻板(24)下端外侧与右中调整板(25)上端外侧相铰接;所述右下翻板(26)上端与右中调整板(25)的下端螺栓连接;右下翻板(26)下端内侧与右下底翻板(27)上端内侧相铰接;所述右下底翻板(27)前后两侧底部分别通过旋转轴(28)与前、后可折叠框架的下立柱立杆(5)相铰接; 所述左侧板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所述左侧板的前部分由上至下包括左侧前上板(8 )、左侧前中板(IO )和左侧前下连接板(11);所述左侧板的中间部分由上至下包括左侧中上板(12)、左侧中间板(13)和左侧中下连接板(14);所述左侧板的后部分由上至下包括左侧后上板(16 )、左侧后中板(17 )和左侧后下连接板(18);所述左侧前上板(8 )、左侧中上板(12)和左侧后上板(16)的上端分别与顶板(15)左侧相铰接; 所述左侧前上板(8)、左侧中上板(12)和左侧后上板(16)的下端分别与左侧前中板(10)、左侧中间板(13)和左侧后中板(17)的上端——对应通过铰链(9)相铰接;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杰汉王建国侯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红宇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