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旋片式真空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3391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3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旋片式真空泵,包括泵壳、置于泵壳内的泵体、抽气装置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泵体内部设有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内均填充有油,抽气装置为容置于第一空腔内的偏心安装的转子以及沿转子轴向连接的径向可移动的旋片,该旋片端部于第一空腔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一空腔上部设置有进气管及出气管,该进气管上设有阀门,第一空腔底部开设有出油口,侧部开设有进油口,所述泵壳内部设置有由散热壳、冷凝管构成的散热件,该冷凝管置于散热壳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抽真空速度快,工作效率高;散热件保证泵体内温度均匀,抽气装置及驱动装置均置于泵腔内,避免油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抽真空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旋片式真空栗。
技术介绍
真空栗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而获得真空的器件或设备。真空栗在低温设备、医药化工、食品机械、工业电炉、电子行业等均有广泛的应用。真空栗根据按照真空度可以划分为粗真空度、高真空度、超高真空度,对于抽取高真空度的真空栗可以根据工作原理划分为滑阀式真空栗、真空栗、罗茨真空栗。其中,真空栗主要是通过栗体空腔内的转子以及位于转子上的多个旋片,沿着转子的径向移动,并与空腔内壁之间相接触,将栗腔分为几个可变容积的一种旋转变容积真空栗。通过转子及旋片的作用将所需抽取的部件的空气抽出,获得较高的真空度。在这样的工作原理下,旋片和栗体空腔之间通常会注入油来对其进行密封,使得抽真空的效果更好。但是这样的设置使得真空栗在出现故障停止时,栗体空腔内的油容易因为压强的原因而进入到所需抽取真空的部件内部,对部件造成污染。在旋片旋转的过程中,旋片于空腔内壁之间摩擦会产生热量,使得空腔内的油温升高,现有技术中的栗体通常没有回油装置,栗体内部升温后的油无法通过制冷。当然,可以通过放除内部已升温的油,重新注入新的油来降低空腔内的温度,但是这样的做法的油耗非常大,浪费资源,并且成本很高。现有技术中的驱动部件一般安装在栗体外部,通过在转轴和栗体的接触处设置密封件来实现密封,但是在工作时转轴均为转动状态,长期工作后,密封件容易损坏,从而发生油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可保持栗腔内温度恒定、避免油泄漏的高效节能的新型旋片式真空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旋片式真空栗,包括栗壳、置于栗壳内的栗体、抽气装置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栗体内部设有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内均填充有油,抽气装置为容置于第一空腔内的偏心安装的转子以及沿转子轴向连接的径向可移动的旋片,该旋片端部于第一空腔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一空腔上部设置有进气管及出气管,该进气管上设有阀门,第一空腔底部开设有出油口,侧部开设有进油口,所述栗壳内部设置有由散热壳、冷凝管构成的散热件,该冷凝管置于散热壳内,该散热壳一侧通过油管于第一空腔进油口连通,散热壳另一侧通过油管于出油口连通,所述驱动部置于第二空腔内,包括驱动电机、联轴、联轴套以及转轴,所述转轴其中一端部置于第一空腔内与转子固接,另一端部置于第二空腔内且外圆周表面设为齿状,所述联轴其中一端部固接于驱动电机,另一端部外圆周表面设为齿状,所述联轴套内表面也设为齿状,该转轴齿状端部与联轴齿状端部均置于联轴套内,三者之间齿状结构相互配合以使驱动电机驱动转子转动,所述栗壳底部设置撑地件,该撑地件包括上部的连接头及于连接头螺纹连接的支撑脚,该连接头上部固接有连接轴,该连接轴外表面设有螺纹,所述栗壳底部对应撑地件开设有通孔,该通孔内表面设有螺纹,所述连接轴置于该通孔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其中一侧部设有凹部,所述转子及驱动电机对应于凹部位置固连有凸缘,该凸缘置于凹部内以支撑转子及驱动电机,由于抽真空的需要,驱动电机需带动转子进行高速旋转,通过凸缘及凹部的相互配合,使得转子和驱动电机固定在栗腔内固定位置,即使在高速旋转的情况下也不易发生位移,保证抽气的正常运行。进一步的,所述油管于进油口及出油口的接触表面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环,保证该接触面之间的密封状态,防止发生油泄漏。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脚下部连接有防震垫,栗体、电机壳均为圆柱结构,在放置在平面时平稳度较低,加设支撑脚可增大其落地的平稳度,使得栗体在工作过程中不会由于震动而发生倾覆等情况。并且支撑脚的设置使得栗体的抓地更紧,在工作过程发生的震动不会使栗体发生位移。防震垫的设置可减弱栗体的震动情况,使得栗体工作时因为震动产生的噪音减小。更进一步的,所述冷凝管设置为螺旋状,该冷凝管横向设置于散热壳底部,冷凝管两端部固接于散热壳侧壁,栗腔中的油会因为吸收了旋片与栗腔摩擦的摩擦热而升温,升温后的油可通过油管流到散热件内进行制冷,通过制冷后的油再通过油管流回到栗腔内,使得栗腔内的温度恒定。冷凝管螺旋状的设置使得冷凝管与油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加快了制冷速度,在同一时间内提升制冷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新型旋片式真空栗结构简单,旋转零件较少,噪音小。抽气于驱动装置一体设置于栗腔内,密封性能好,解决油泄漏问题。油管及散热件配合实现栗腔内油的制冷循环,实现资源循环使用,节省油耗,降低成本。各接触面之间的密封件可有效保障栗体的密封效果,防止栗腔内的油向外泄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旋片式真空栗,包括栗壳1、置于栗壳I内的栗体2、抽气装置3以及驱动装置4。栗壳I的底部设置有四个撑地件11,分别设置在四个边角处,用于支撑栗壳及栗体。该撑地件11包括上部的连接头111以及于连接头111螺纹连接的支撑脚112。因为栗体、电机壳均为圆柱结构,在放置在平面时平稳度较低,加设支撑脚112可增大其落地的平稳度,使得栗体2在工作过程中不会由于震动而发生倾覆等情况。并且支撑脚112的设置使得栗体2的抓地更紧,在工作过程发生的震动不会使栗体2发生位移。栗壳I的底部对应四个撑地件的位置开设有四个通孔13,通孔13内表面设有螺纹,当连接头111的上部固定连接的连接轴12置于该通孔13内时,通孔内的螺纹与连接头12外表面的螺纹相配合,实现连接头111与栗壳之间的螺纹连接。在支撑脚112的下部还连接有防震垫,防震垫的设置可减弱栗体2的震动情况,使得栗体2工作时因为震动产生的噪音减小。所述栗体2的内部开设有了两个圆柱形的空腔,分别为第一空腔21和第二空腔22。第一空腔21用于放置抽气装置3,第二空腔22用于放置驱动装置4。在第一空腔21的上部右侧位置设置有进气管5,并且进气管5上设有可控制管体开启和关闭的阀门,在机器出现故障而突然停止运转时,可通过关闭阀门来关闭栗体2和需抽真空的物体的连接,从而防止栗体2内的油因为气压的关系被压入抽真空的物体内。第一空腔21的上部左侧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旋片式真空泵,包括泵壳(1)、置于泵壳(1)内的泵体(2)、抽气装置(3)以及驱动装置(4),所述泵体(2)内部设有第一空腔(21)及第二空腔(22),第一空腔(21)及第二空腔(22)内均填充有油,抽气装置(3)为容置于第一空腔(21)内的偏心安装的转子(31)以及沿转子轴向连接的径向可移动的旋片(32),该旋片(32)端部于第一空腔(21)内壁相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21)上部设置有进气管(5)及出气管(6),该进气管(5)上设有阀门,第一空腔(21)底部开设有出油口(7),侧部开设有进油口(8),所述泵壳(1)内部设置有由散热壳(91)、冷凝管(92)构成的散热件(9),该冷凝管(92)置于散热壳(91)内,该散热壳(91)一侧通过油管(10)于第一空腔进油口(8)连通,散热壳(91)另一侧通过油管(10)于出油口(7)连通,所述驱动部置(4)于第二空腔(22)内,包括驱动电机(41)、联轴(42)、联轴套(43)以及转轴(44),所述转轴(44)其中一端部置于第一空腔(21)内与转子(31)固接,另一端部置于第二空腔(22)内且外圆周表面设为齿状,所述联轴(42)其中一端部固接于驱动电机(41),另一端部外圆周表面设为齿状,所述联轴套(43)内表面也设为齿状,该转轴(44)齿状端部与联轴(42)齿状端部均置于联轴套(43)内,三者之间齿状结构相互配合以使驱动电机(41)驱动转子(31)转动,所述泵壳(1)底部设置撑地件(11),该撑地件(11)包括上部的连接头(111)及于连接头(111)螺纹连接的支撑脚(112),该连接头(111)上部固接有连接轴(12),该连接轴(12)外表面设有螺纹,所述泵壳(1)底部对应撑地件开设有通孔(13),该通孔(13)内表面设有螺纹,所述连接轴(12)置于该通孔(13)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云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格凌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