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密控制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28774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3 1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精密控制台。解决了现有技术供学生使用的精密实验平台不足,精密实验台价格太高的问题,技术方案为:包括平台、平台传动器、平台电机、平台电机驱动器、平台位移检测装置、平台控制器、通讯电路、控制电脑、D/A转换器、驱动电路、压电陶瓷执行器、执行器位移检测装置和A/D转换器,平台控制器通过通讯电路与控制电脑电连接,平台控制器通过平台电机驱动器与平台电机连接,平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平台传动器与平台机械连接,平台位移检测装置配设在平台电机的输出轴上,平台位移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平台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成本低廉的精密控制台,实现简单,控制精准,适合大学生各种实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实验用控制台,特别是涉及一种精密控制台
技术介绍
国外在超精密平台的设计研究起步的比较早。这促进了国外发达国家对精密平 台及其相关科学的研究美国国家关键技术委员会将纳米技术列为政府重点支持的22项关 键技术之一,美国国家基金会亦将纳米技术列为优先支持的关键技术之一,美国许多著名 大学都设有纳米技术研究机构,如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精密工程中心,康乃尔大学的国家纳 米加工实验室,路易斯安那大学的微米制造中心等等。日本把纳米技术作为ERATO计划中 6项优先高技术探索项目之一,投资2亿美元发展纳米技术;筑波科学城的交叉学科研究中 心把纳米技术列入2个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英国国家纳米技术(NION)计划已开始实行,在 英国的Cranfield大学成立了以纳米技术为研究目标的精密工程中心。欧洲的其它国家也 不示弱,把纳米技术列入了"尤里卡计划"。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学者相继提出了宏微双重驱动技术,纷纷发表学术 论文展开研究讨论,目前它是实现大行程、高精度定位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清华大学教授 吴鹰飞、周兆英(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的《压电驱动柔性铰链机构传动实现超精 密定位》一文中就详细介绍了压电元件和柔性铰链的概念与特点,列举压电元件与柔性铰 链机构结合实现超精密定位的典型例子,包括超精密测量、超精密加工、光学自动聚焦和大 行程超精密定位。为使超精密定位工作台的结构紧凑,还提出了单驱动多自由度运动机构, 应用蠕动式的运动原理可合成机构上的多自由度运动,并实现大行程运动。设计了对称结 构的柔性铰链机构实现导向功能。 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的叶树亮,谭久彬博士的《具有纳米 分辨力二维超精密定位系统的研制》一文针对传统超精密定位系统存在位移灵敏度、系统 频响及重复定位精度难以兼顾的问题,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具有纳米分辨力的二维超精密定 位系统。系统集成平行四连杆结构双柔性二维工作台无间隙传动、双极性可伸缩压电陶瓷 微位移驱动和纳米精度电容位移监测等先进技术,在微处理器控制下可实现纳米量级的定 位。为改善传统PID控制方法存在的精度低、实时性差等缺陷,提出了一种结合定位过程中 各阶段系统不同响应特性的比例、积分和微分(PID)参数自适应控制算法。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的孟兆新,胡乃文两位在《三维精密定位工作 台的控制系统的研究》一文中对三维精密工作台快速定位系统的控制原理及结构组成进行 了研究,并对系统进行理论和实验分析。为了实现高精度的快速定位,系统采用了独立伺 服控制技术以及变结构的PID自适应控制算法,达到了满意的定位精度。 综上所述,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使用宏微结合的模式再配合陶瓷压电执行 器。采用两级传动机构的超精密平台是比较容易实现和切合实际的一种超精密平台设计方 法。这种方案在学校中为学生精密试验、实验都能提供足够的帮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目前的技术方案供学生使用的精密实验平台不足,精密实 验台价格太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简单方便,成本低廉的精密控制台。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精密控制台,由电源供电,包括 前级采样电路、平台、平台传动器、平台电机、平台电机驱动器、平台位移检测装置、平台控 制器、通讯电路、控制电脑,所述平台控制器通过通讯电路与控制电脑电连接,所述平台控 制器通过平台电机驱动器与平台电机连接,所述平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平台传动器与平台 机械连接,所述平台位移检测装置配设在所述平台电机的输出轴上,平台位移检测装置的 输出端与所述前级采样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前级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平台控制器电连 接,所述前级采样电路包括与门U6、与门U5、第一 D触发器、第二D触发器和74LS161芯片, 所述第一 D触发器的D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一 D触发器的CLK端与与门U5的输出端连接,所 述第一 D触发器的Q端与与门U6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与门U6的第一输入端还与平台控制 芯片的INTO端连接,与门U6的第二输入端与平台位移检测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与门U6的 输出端与74LS161的CLK端连接,与门U5的第二输入端也与平台位移检测装置的输出端连 接,与门U5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D触发器的Q端连接,第二D触发器的D端与电源连接,第 二D触发器的CLK端与平台控制芯片的一个标准输入输出端连接,第二D触发器的R端和 第一 D触发器的R端均与74LS161芯片的MR端连接,74LS161芯片的CET端和CEP端均与 所述平台位移检测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本专利技术上位机采用PC机,下位机采用AT89C51单片 机为核心设计,测量系统采用的是光栅尺电路,宏平台采用直流电机驱动滚珠丝杠带动原 理设计。硬件系统是实现精密定位的基础。本精密定位系统采用宏-微相结合的两级模式 来实现大行程、高精度、高速的定位,其硬件系统由宏平台进给系统、位移测量系统、微位移 定位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组成。首先介绍了精密定位系统硬件的总体构成,然后分别对宏平 台伺服进给系统、光栅位移测量计数系统、微位移精密定位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 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精密定位系统硬件总体结构X-Y精密定位平台采用了宏平台和微平台 相结合的模式,微位移平台固定安装在宏平台的上底板上,两平台的运动中心重合。宏平台 完成高速、大行程、微米级定位,微位移定位平台用以完成对宏平台定位误差的补偿。通过 两级机构的组合,共同实现了大行程高精度的定位动作。虽然输出的光栅信号属于是数字 信号但是要被单片机采集的话还是需要其他了解单片机对信号采集的方法然后再制作合 适的分频电路来进行高频率的数据采集。单片机工片内定时/计数器在计数方式工作时, 采用外输入脉冲作为计数脉冲,当输入脉冲从高到低跳变时,计数器加1。最高计数频率为 晶振的1/24。故当时钟为12MHZ时,最高计数频率为500KHZ。这样的计数频率并不能让我 们满意,因为在高速的情况下,过低的计数频率会引起误差。这个就是计数电路中的一个比 较棘手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通过扩展集成计数器,作为前级计数器,而把片内的计数器作 为后续计数器。如果把集成计数器仅仅作为分频器来使用的话虽然测量范围扩大了,但是 相应的测量的精度会降低。为了不降低测量精度,要把扩展的集成计数器作为低位计数器 通过并行接口相连读入,参加数据运算处理。扩展的位数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如果扩展一 片74LS161四位计数器芯片,就可把原来的测量上限扩展16倍。如果需要把频率上限进一 步提高,就要扩展高位计数器,并且要选用工作速度更高的集成计数器如:74LS161、74F161 等。 作为优选,所述平台控制器为51单片机,所述通讯电路包括MX232芯片和九针接 口,所述51单片机的通讯串口依次通过MX232芯片和九针接口与控制电脑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平台电机驱动器包括PWM波形产生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构成,所 述PWM波形产生电路由74LS373芯片和8253芯片组成的,所述平台控制器通过74LS373芯 片与8253芯片的输入端连接,8253芯片的输出端通过信号处理电路与所述平台电机电连 接。8253内部具有三个功能完全相同相互独立的计数器(0, 1,2),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精密控制台,由电源供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级采样电路、平台、平台传动器、平台电机、平台电机驱动器、平台位移检测装置、平台控制器、通讯电路、控制电脑,所述平台控制器通过通讯电路与控制电脑电连接,所述平台控制器通过平台电机驱动器与平台电机连接,所述平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平台传动器与平台机械连接,所述平台位移检测装置配设在所述平台电机的输出轴上,平台位移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前级采样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前级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平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前级采样电路包括与门U6、与门U5、第一D触发器、第二D触发器和74LS161芯片,所述第一D触发器的D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一D触发器的CLK端与与门U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D触发器的Q端与与门U6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与门U6的第一输入端还与平台控制芯片的INT0端连接,与门U6的第二输入端与平台位移检测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与门U6的输出端与74LS161的CLK端连接,与门U5的第二输入端也与平台位移检测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与门U5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D触发器的Q端连接,第二D触发器的D端与电源连接,第二D触发器的CLK端与平台控制芯片的一个标准输入输出端连接,第二D触发器的R端和第一D触发器的R端均与74LS161芯片的MR端连接,74LS161芯片的CET端和CEP端均与所述平台位移检测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