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丽娟专利>正文

正反向气流搅拌式小球藻繁育用培养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22437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2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小球藻培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正反向气流搅拌式小球藻繁育用培养罐,主要由罐体(1)、真空夹层(2)、和曝气装置组成,其中真空夹层(2)设在罐体(1)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装置设在罐体(1)内底部;所述的曝气装置由曝气管(4)、与曝气管(4)相连接的进气管(5)和位于罐体(1)底部的与曝气管(4)相连接的转动轴(6)组成;所述的曝气管(4)在与转动轴(6)外接的电动机带动下做正反向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转动时产生的气泡在罐体内延缓了上升速率,进而加大了气体与小球藻液接触的时间,而且产生的气泡在随着曝气管正反向转动的过程中对罐体内的培养液进行搅动,加快了反应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小球藻培养设备
,具体涉及正反向气流搅拌式小球藻繁育用培养罐
技术介绍
小球藻(ChlorelIa)为绿藻门小球藻属普生性单细胞绿藻,是一种球形单细胞淡水藻类,直径3?8微米,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之一,出现在20多亿年前,基因始终没有变化,是一种高效的光合植物,以光合自养生长繁殖,分布极广。小球藻光合作用非常强,是其他植物的几十倍。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食物纤维、核酸及叶绿素等,是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特别是含有令人注目的生物活性物质糖蛋白、多糖体以及高达13%的核酸等物质。具有增强人体免疫、防止病毒增殖、抑制癌细胞增殖、抑制血糖上升,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排除毒素,迅速修复机体的损伤等功能。小球藻中富含CGF (小球藻生长因子),能迅速恢复机体造成的损伤,并可作为食品风味改良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及发酵领域。小球藻为细胞球形或椭圆形、绿色、单细胞藻类植物,产于淡水或咸水。淡水种常生长在较肥沃的水体中,有时在潮湿土壤、岩石、树干上也能发现。在自然条件下水体中的个体不多,但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能大量生长繁殖,产量很高,蛋白质含量为干重的50%左右,还富含其他成分。小球藻是被最早开发的藻类蛋白,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就开始工厂化生产。中国记载的小球藻有椭圆小球藻、小球藻和蛋白核小球藻3种,它们都可以进行人工培养。与螺旋藻类似,小球藻不仅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合理,还含有许多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对不少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小球藻对身体的强健作用比螺旋藻要强好几倍。小球藻对心、肝、肾肺、肠胃、皮肤、感冒发烧等病都有很好的效果,最少要连续吃一个月。小球藻抗病毒的能力极为强悍,吸毒排毒的能力也极强。小球藻为世界上公认的健康食品,全世界微藻产业中产量最多的品种,在日本保健品中连续十年销量第一,全世界年产量2000吨,主要生产地为东南亚地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采用旋转式曝气装置使得产生正反向气泡,使得小球藻液更好的与营养液进行融合吸收,以及对用来作为曝气动力的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体进行充分吸收的气流搅拌式小球藻繁育用培养罐。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正反向气流搅拌式小球藻繁育用培养罐,主要由罐体1、真空夹层2、和曝气装置组成,其中真空夹层2设在罐体I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装置设在罐体I内底部;所述的曝气装置由曝气管4、与曝气管4相连接的进气管5和位于罐体I底部的与曝气管4相连接的转动轴6组成;所述的曝气管4在与转动轴6外接的电动机带动下做正反向运动。所述的罐体I外侧对称设有与罐体I内相贯通的进液管3,进液管3至少为两组,进液管3分别位于罐体I上端和下端,进液管3沿罐体I切向方向连接其切入角为45°。所述的罐体I上端一侧设有进料口 7,在其上端另一侧设有排气口 8和PH检测及控制装置9,在其底端设有出料口 10。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I)采用曝气管4在与转动轴6外接的电动机带动下做正反向运动,进而使得曝气管4在罐体I底部进行转动时产生的气泡在罐体I内延缓了上升速率,进而加大了气体与小球藻液接触的时间,而且产生的气泡在随着曝气管4正反向转动的过程中对罐体I内的培养液进行搅动,加快了反应速率。 2)曝气装置能够对小球藻液进行搅动,加速了小球藻与营养液的反应速率。3)罐体I顶盖设置为透明的,能够给小球藻生长提供光合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罐体1、真空夹层2、进液管3、曝气管4、进气管5、转动轴6、进料口 7、排气口 8、PH检测及控制装置9、出料口 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正反向气流搅拌式小球藻繁育用培养罐,包括罐体1、真空夹层2、进液管3、曝气管4、进气管5、转动轴6、进料口 7、排气口 8、PH检测及控制装置9和出料口 10。其中由曝气管4、与曝气管4相连接的进气管5和位于罐体I底部的与曝气管4相连接的转动轴6组成的曝气装置设在罐体I内底部;曝气管4在与转动轴6外接的电动机带动下做正反向运动。其中罐体I外侧对称设有与罐体I内相贯通的进液管3,进液管3至少为两组,进液管3分别位于罐体I上端和下端,进液管3沿罐体I切向方向连接其切入角为45°。其中罐体I上端一侧设有进料口 7,在其上端另一侧设有排气口 8和PH检测及控制装置9,在其底端设有出料口 10。本专利技术在具体使用时,小球藻液通过进料口 7进入罐体I内,营养液通过进液管3进入,而曝气管4在与转动轴6外接的电动机带动下做正反向运动,进而使得曝气管4在罐体I底部进行转动时产生的气泡在罐体I内延缓了上升速率,进而加大了气体与小球藻液接触的时间,而且产生的气泡在随着曝气管4正反向转动的过程中对罐体I内的培养液进行搅动,加快了反应速率。【主权项】1.正反向气流搅拌式小球藻繁育用培养罐,主要由罐体(1)、真空夹层(2)、和曝气装置组成,其中真空夹层(2 )设在罐体(I)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装置设在罐体(I)内底部;所述的曝气装置由曝气管(4)、与曝气管(4)相连接的进气管(5)和位于罐体(I)底部的与曝气管(4)相连接的转动轴(6)组成;所述的曝气管(4)在与转动轴(6)外接的电动机带动下做正反向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向气流搅拌式小球藻繁育用培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I)外侧对称设有与罐体(I)内相贯通的进液管(3),进液管(3)至少为两组,进液管(3)分别位于罐体(I)上端和下端,进液管(3)沿罐体(I)切向方向连接其切入角为4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向气流搅拌式小球藻繁育用培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I)上端一侧设有进料口(7),在其上端另一侧设有排气口(8)和PH检测及控制装置(9),在其底端设有出料口(10)。【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小球藻培养设备
,具体涉及正反向气流搅拌式小球藻繁育用培养罐,主要由罐体(1)、真空夹层(2)、和曝气装置组成,其中真空夹层(2)设在罐体(1)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装置设在罐体(1)内底部;所述的曝气装置由曝气管(4)、与曝气管(4)相连接的进气管(5)和位于罐体(1)底部的与曝气管(4)相连接的转动轴(6)组成;所述的曝气管(4)在与转动轴(6)外接的电动机带动下做正反向运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转动时产生的气泡在罐体内延缓了上升速率,进而加大了气体与小球藻液接触的时间,而且产生的气泡在随着曝气管正反向转动的过程中对罐体内的培养液进行搅动,加快了反应速率。【IPC分类】C12M1/02, C12M1/04, C12M1/00, C12M1/36, C12R1/89, C12M1/34【公开号】CN105112292【申请号】CN201510539463【专利技术人】赵丽娟 【申请人】赵丽娟【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申请日】2015年8月3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正反向气流搅拌式小球藻繁育用培养罐,主要由罐体(1)、真空夹层(2)、和曝气装置组成,其中真空夹层(2)设在罐体(1)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装置设在罐体(1)内底部;所述的曝气装置由曝气管(4)、与曝气管(4)相连接的进气管(5)和位于罐体(1)底部的与曝气管(4)相连接的转动轴(6)组成;所述的曝气管(4)在与转动轴(6)外接的电动机带动下做正反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赵丽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