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复合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419712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2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对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复合净化系统,所述复合净化系统包括:生态沟渠;生物绳,生物绳设在生态沟渠内;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包括第一种植区、第二种植区和第三种植区,第一种植区与生态沟渠的出水端连通,第三种植区具有出水口;第一分隔件,第一分隔件设在第一种植区与第二种植区之间,第一分隔件上设有第一连通口;第一闸门和第一泵站调控装置;第二分隔件,第二分隔件设在第二种植区与第三种植区之间,第二分隔件上设有第二连通口;以及第二闸门和第二泵站调控装置。所述针对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复合净化系统可以多维度、高效地、友好地净化农业面源污染水体,降低入湖污染物的浓度和总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对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复合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沟渠是农业面源污染物进入湖泊的一个主要通道,但是传统的沟渠主要侧重于运输属性,缺乏对生态因素的考量。在沟渠中种植水生植物,丰富其生态过程,缩短氮、磷等营养盐的循环周期,使其形成现代化的生态沟渠,能够有效的在氮、磷等营养盐在迀移过程中进行拦截,从而减少流入湖泊中的污染负荷。同时,生态沟渠还是一种典型的廊道景观,它是基质上的各种斑块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主要传输载体,增加了景观异质性。综合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沟渠的合理设计不仅维持了传统沟渠的输水配送功能,还增加了其生态属性,强化其净化水质、削减盐分的作用。目前,生态沟渠中的水生植物是生态过程的主体,其生物量的多少是净化功能强弱的主要决定因素。但是在时空尺度上,水生植物的生长、繁殖会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例如空间上,生态沟渠能够为水生植物提供的生态位有限。当生物量过多后,激烈的竞争作用会使部分水生植物死亡,最终生物量保持稳定,导致其净化作用有所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以多维度、高效地、友好地净化农业面源污染水体的针对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复合净化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针对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复合净化系统包括:生态沟渠,所述生态沟渠的进水端设有进水控制装置;生物绳,所述生物绳设在所述生态沟渠内;人工湿地,所述人工湿地包括用于种植第一水生植物的第一种植区、用于种植第二水生植物的第二种植区和用于种植第三水生植物的第三种植区,其中所述第一种植区与所述生态沟渠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三种植区具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设有出水控制装置;第一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设在所述第一种植区与所述第二种植区之间,所述第一分隔件上设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一种植区和所述第二种植区中的每一个连通;第一闸门和第一栗站调控装置,所述第一闸门和所述第一栗站调控装置设在所述第一连通口处;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二分隔件设在所述第二种植区与所述第三种植区之间,所述第二分隔件上设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二种植区和所述第三种植区中的每一个连通;以及第二闸门和第二栗站调控装置,所述第二闸门和所述第二栗站调控装置设在所述第二连通口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针对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复合净化系统可以多维度、高效地、友好地净化农业面源污染水体,降低入湖污染物的浓度和总量。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针对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复合净化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生态沟渠的横截面为倒梯形,所述生态沟渠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中的每一个的坡度为30度-60度,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中的每一个上设有多个生态孔组,其中多个所述生态孔组沿所述生态沟渠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每个所述生态孔组包括多个生态孔,每个所述生态孔组的多个生态孔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生物绳包括由亲水性的化学合成纤维制成的环形内芯以及套设在所述环形内芯上的环形纤维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针对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复合净化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设在所述第一侧壁上且沿所述生态沟渠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安装件设在所述第二侧壁上且沿所述生态沟渠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及多个第三安装件,多个所述第三安装件沿所述生态沟渠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每个所述第三安装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件相连且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安装件相连,其中每个所述第三安装件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生态沟渠的宽度方向间隔开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所述生物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水生植物选自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水生植物选自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三水生植物选自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中的再一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水生植物为挺水植物,所述第二水生植物为浮叶植物,所述第三水生植物为沉水植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种植区、所述第二种植区和所述第三种植区中的每一个为长方形,所述第一种植区、所述第二种植区和所述第三种植区中的每一个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生态沟渠的长度方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种植区的第一端与所述生态沟渠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邻近所述第一种植区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种植区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通口邻近所述第二种植区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种植区的第一端,所述出水口邻近所述第三种植区的第二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种植区为两个,所述第三种植区为两个,所述复合净化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三分隔件,所述第三分隔件设在两个所述第二种植区之间,所述第三分隔件上设有第三连通口,所述第三连通口与两个所述第二种植区均连通;第三闸门和第三栗站调控装置,所述第三闸门和所述第三栗站调控装置设在所述第三连通口处;第四分隔件,所述第四分隔件设在两个所述第三种植区之间,所述第四分隔件上设有第四连通口,所述第四连通口与两个所述第三种植区均连通;以及第四闸门和第四栗站调控装置,所述第四闸门和所述第四栗站调控装置设在所述第四连通口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种植区的第一端与所述生态沟渠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邻近所述第一种植区的第二端和一个所述第二种植区的第二端,所述第三连通口邻近两个所述第二种植区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通口邻近另一个所述第二种植区的第二端和一个所述第三种植区的第二端,所述第四连通口邻近两个所述第三种植区的第一端,所述出水口邻近另一个所述第三种植区的第二端。【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生态沟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针对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复合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 复合净化系统10、 生态沟渠101、进水端1011、第一侧壁1012、第二侧壁1013、生态孔1014、 生物绳102、 人工湿地103、第一种植区1031、第二种植区1032、第三种植区1033、出水口 1034、 第一分隔件104、第一连通口 1041、 第二分隔件105、第二连通口 1051、 第三分隔件106、第三连通口 1061、 第四分隔件107、第四连通口 107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针对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复合净化系统10。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针对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复合净化系统10包括生态沟渠101、生物绳102、人工湿地103、第一分隔件104、第一闸门(图中未示出)、第一栗站调控装置(图中未示出)、第二分隔件105、第二闸门(图中未示出)和第二栗站调控装置(图中未示出)。生态沟渠101的进水端1011设有进水控制装置,生物绳102设在生态沟渠101内。人工湿地103包括用于种植第一水生植物的第一种植区1031、用于种植第二水生植物的第二种植区1032和用于种植第三水生植物的第三种植区10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针对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复合净化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对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复合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沟渠,所述生态沟渠的进水端设有进水控制装置;生物绳,所述生物绳设在所述生态沟渠内;人工湿地,所述人工湿地包括用于种植第一水生植物的第一种植区、用于种植第二水生植物的第二种植区和用于种植第三水生植物的第三种植区,其中所述第一种植区与所述生态沟渠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三种植区具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设有出水控制装置;第一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设在所述第一种植区与所述第二种植区之间,所述第一分隔件上设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一种植区和所述第二种植区中的每一个连通;第一闸门和第一泵站调控装置,所述第一闸门和所述第一泵站调控装置设在所述第一连通口处;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二分隔件设在所述第二种植区与所述第三种植区之间,所述第二分隔件上设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二种植区和所述第三种植区中的每一个连通;以及第二闸门和第二泵站调控装置,所述第二闸门和所述第二泵站调控装置设在所述第二连通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洋邵克强汤祥明赛·巴雅尔图高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