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轨道巨菌草排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15343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30 0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轨道巨菌草排种器,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端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机架在进料口的下方嵌套有至少两层用以承接巨菌草种苗的L形排种轨道,所有L形排种轨道的出口的朝向一致,且所述机架在所有L形排种轨道的出口处竖直设置有可内外移动的活动挡板,所有L形排种轨道的出口与活动挡板之间形成排种通道,所述L形排种轨道与活动挡板相互配合从上层到下层依次进行巨菌草种苗连续排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依靠种苗自身自重以及弹簧的弹性力,实现巨菌草种苗分层单颗依次排出的功能,有效避免的堵种、卡种以及不连续排种等问题,适用于小型菌草种植机械的精密播种,且结构设计合理,拆装、修理方便,造价低廉,绿色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轨道巨菌草排种器
技术介绍
巨菌草种植属于劳动强度最大且作业最为繁琐的一个环节。其包含开沟、施肥、投 种、覆土、压实、铺膜、压膜等工序,属于劳动密集型工序。现有的人工种植工效低、劳动强度 大且很不经济。因此,菌草种植的机械化就越来越显得必要而迫切。目前我国对菌草种植 设备的研制投入较少,生产单位总体实力不强,产品质量不高,适应性差、机械化程度低、生 产效率不高。虽然进口的菌草种植设备在性能和质量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其高昂的价格,也 使其难以在中国大陆广泛推广。 适宜巨菌草荒地、平原大面积种植的自动化机械已经陆续出现并向市场推广。然 而适宜巨菌草丘陵、坡地环境种植的,以预切种埋土方式繁殖的种植机械还是相对匮乏,为 实现菌草产业的全程自动化,预切种式山地巨菌草种植机械的研发将成为必然发展趋势, 然而决定该种植机械种植作业性能的关键因素是排种器的性能。由于巨菌草种苗个体间直 径差异较大,最小直径范围为19~20mm,最大直径范围为20~21mm,合格种苗存在一定曲 度,且在预切种式埋土种植过程中的种苗必须保留1-2个突起幼芽造成种苗轴向直径大小 不一等独特植物物理特性,易导致其预切式埋土繁殖的种植排种器卡种、堵种和不连续排 种,造成巨菌草种植出现漏播、重播和发芽率和发芽势不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巨菌草种植 设备的机械化种植效率和大面积推广种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 理、排种效率高的多轨道巨菌草排种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轨道巨菌草排种器,包 括机架,所述机架上端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机架在进料口的下方嵌套有至少两层用以承 接巨菌草种苗的L形排种轨道,所有L形排种轨道的出口的朝向一致,且所述机架在所有L 形排种轨道的出口处竖直设置有可内外移动的活动挡板,所有L形排种轨道的出口与活动 挡板之间形成排种通道,所述L形排种轨道与活动挡板相互配合从上层到下层依次进行巨 菌草种苗连续排种。 优选的,所述L形排种轨道包含经铰链首尾相接的主、副轨道,所述副轨道竖直固 定在机架上,且所述副轨道的入口连接至进料口,所述主轨道设置在副轨道的下方,所述主 轨道经第一复位弹簧悬挂在机架上,且所述主轨道的出口连接至排种通道。 优选的,所述主轨道的出口下边缘均固定有向下延伸的卡板,所述卡板的长度均 不相同,且所述卡板的厚度小于巨菌草种苗的半径,任意两L形排种轨道的主轨道与卡板 的夹角均不相等;当L形排种轨道空载且不受活动挡板挤压时,任意两卡板不在同一平面 上,当L形排种轨道满载时,任意两卡板位于同一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副轨道从内层到外层依次排列设置,所述主轨道从上层到下层依次 排列设置,且所述主轨道的长度均不相等。 优选的,所述主轨道、副轨道的内腔径向大小为23~25_,巨菌草种苗依次紧密 排列在主轨道、副轨道内腔中。 优选的,所述活动挡板的外侧竖直设置有固连在机架上的固定挡板,所述活动挡 板经导向轴与固定挡板相连接,所述导向轴上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和轴承,所述固定挡板 上穿设有用以推动活动挡板向内滑动的插销。 优选的,所述机架在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斗,所述机架在排种通道的出口处倾斜 设置有出料槽,所述机架与出料槽之间设置有支撑杆。 优选的,在所述机架上下端部的边沿处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粘附有阻 尼垫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弥补了国内外巨菌草预切种埋土种植方式类排种装置的空白,提出 了一种全新的圆柱状茎杆类作物种苗茎繁殖种植排种器结构和排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 性; 2、本技术通过进行对模型的理论计算,确定本技术每个主轨道上第一复 位弹簧所需的弹性系数K值,推导出每个主轨道的长度、以及每个主轨道与其出口处卡板 的夹角,成功实现在L形排种轨道满载时,从上到下各层卡板在同一平面上,且上层主轨道 的卡板与下层主轨道的出口保持需求间距,从而实现巨菌草种苗分层单颗依次排出的功 能,避免的堵种、卡种以及不连续排种等问题的出现,适用于小型菌草种植机械的精密播 种; 3、本技术可在数学模型上得出相应弹簧弹性系数与滑轨长度的数学关系曲 线,对比关系曲线,可证明本技术本身体积、自重的增大对弹簧弹性系数影响不大,不 影响排种的实际效果,适用性好,本技术排种效果的影响因素比较少,易于排种效果的 直接控制; 4、本技术依靠巨菌草种苗自身自重以及第一复位弹簧的弹性力,实现各层L 形排种轨道种苗的分层排出,节能、环保,且结构紧凑,造价低廉,便于拆装、修理; 5、本技术在排种过程中几乎没有碰撞和冲击的产生,可避免损伤种苗的幼 芽,且排种过程平稳、种苗落下距离均匀,有利于提高种苗的发芽率; 6、本技术在排种器种苗排放完毕前,可不间断的连续排出,有利于种植效率 和速度的提高,降低人工种植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刚开始排种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轨道与卡板之间夹角的角度差异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轨道及卡板几何参数模型。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单一主轨道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中:1-机架,2-进料口,3-L形排种轨道,31-铰链,32-主轨道,33-副轨道, 34-卡板,4-活动挡板,5-排种通道,6-第一复位弹簧,7-固定挡板,8-导向轴,9-第二复位 弹簧,10-轴承,11-插销,12-进料斗,13-出料槽,14-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 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6所示,一种多轨道巨菌草排种器,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端部设置有 进料口 2,所述机架1在进料口 2的下方嵌套有至少两层用以承接巨菌草种苗的L形排种轨 道3,所有L形排种轨道3的出口的朝向一致,且所述机架1在所有L形排种轨道3的出口 处竖直设置有可内外移动的活动挡板4,所有L形排种轨道3的出口与活动挡板4之间形成 排种通道5,所述L形排种轨道3与活动挡板4相互配合从上层到下层依次进行巨菌草种苗 连续排种。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L形排种轨道3包含经铰链31首尾相接的主轨道 32、副轨道33,所述主轨道32两侧设置有避免巨菌草种苗掉落的护栏,所述铰链31优选合 页,所述副轨道33竖直固定在机架1上,且所述副轨道33的入口连接至进料口 2,所述主轨 道32设置在副轨道33的下方,所述主轨道32经第一复位弹簧6悬挂在机架1上,且所述 主轨道32的出口连接至排种通道5,所述机架1、主轨道32上均开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挂孔, 所述第一复位弹簧6的首末两端经刚性挂钩与第一复位弹簧挂孔相连接固定。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主轨道32的出口下边缘均固定有向下延伸的卡板 34,所述卡板34的长度均不相同,且所述卡板34的厚度小于巨菌草种苗的半径,任意两L 形排种轨道3的主轨道32与卡板34的夹角均不相等;最下层主轨道32是否设置卡板34 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轨道巨菌草排种器,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端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机架在进料口的下方嵌套有至少两层用以承接巨菌草种苗的L形排种轨道,所有L形排种轨道的出口的朝向一致,且所述机架在所有L形排种轨道的出口处竖直设置有可内外移动的活动挡板,所有L形排种轨道的出口与活动挡板之间形成排种通道,所述L形排种轨道与活动挡板相互配合从上层到下层依次进行巨菌草种苗连续排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向亚林长山朱舟杨狄赛吴思杰谢大涛郑书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