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1161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9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电连接器,主要系包括有一外壳、一绝缘本体、一中心组件、一端子组、一底座、一遮蔽件以及复数夹持片。该等夹持片为左右对称地组装于该底座之底部两侧,每一夹持片概呈一ㄈ字形,其一侧组装于该底座中,另一侧为一缺口状,用以夹持住后端所连接之电路板;藉由该夹持片为组装式的结构,可以依客户需求对该夹持片的结构弹性改变,例如增长或缩短该夹持片的长度。此外,本新型之外壳为两段式抽引铁壳,可加强外壳整体强度,以便于后段之电镀制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可组装夹持片之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乃现今日常生活中常见,且经常被使用之电子组件,尤其近年来3C智能型产品大行其道,几乎已达人手一机之境界。是以,电连接器之使用成为3C智能型装置之必备用品,是非常重要的电子组件。针对目前电连接器中,有USB Type-C之电连接器,是USB 3.0以上规格所采用之电连接器。主要是提供使用者于插接USB时,公插头不论正插或反插进母插头时(亦即不分上下面),皆能插入母插座而正常运作。此外,USB 3.0以上规格之传输速率极为快速,加上规格之需求,其电连接器后端所承载之电路板组件,所运作之电功率相较于旧规格要来得更高,亦即该电路板是运作于较大功率环境下。常见的电连接器请参阅图9,图9为常见USB Type-C之电连接器,图中以一公插头结构为例说明。其设有一外壳12为一铁壳之材质,外壳12 —侧设置有左右侧对称之夹持脚14,其作用是将一 PCB板16夹持住。PCB板16则为USB Type-C之电连接器的电性控制组件。其缺点在于,夹持脚14为外壳12本身之一部份,即夹持脚14与外壳12为一体成型,于进行抽引加工外壳12时,必需额外经过剪裁、弯折加工以产生弯角等作业,制作如图9所示之夹持脚14结构。然而,此弯角于外壳12与PCB板16相互组合并接触夹持该PCB板16时,由于碰撞常使得夹持脚14容易有散开之现象,意即,该夹持脚14之夹持口上下端,因PCB板16插入而被上下撑开;更甚者,使夹持脚14易损坏而无法夹住电路板,导致电连接器无法使用,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上所述,现有的电连接器中用以夹持电路板的夹持脚的结构设计不佳。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的电连接器,能有效改善常见的夹持脚结构容易被撑开而松散电路板的夹持,且将电连接器的夹持结构设计为组装式的结构,能针对客户的选择作增长或者缩短该夹持结构,在运用上极为弹性。本技术之在一目的,在于采用两段式抽引加工外壳,能够加强外壳的整体强度,以便于后段的电镀制程,可改善常见技术之外壳需剪裁、弯折加工等缺失。为达成前述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电连接器,系包括有:—底座,该底座两侧分别形成一夹片槽;—端子组,系包括有复数个端子,各端子之一端系设置在该底座内部;两夹持片,其前后端系对应组装于该底座中之该夹片槽中,该夹持片之后端为一缺口状,用以夹持一电路板;一绝缘本体,系形成有一插接空间以容纳该端子组,该绝缘本体的一侧结合于该底座 '及—外壳,系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以容纳该绝缘本体,该外壳之一侧系与该底座相结合,该外壳上形成一前抽引结构以及一后抽引结构,该后抽引结构连接于该前抽引结构后端,且该后抽引结构为一体成形的环状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本技术电连接器采用组装之方式,将该夹持片组装于该底座中,除了能够加强外壳的整体强度,同时又可以提供给客户较为弹性化的选择,如增长或缩短该夹持片之结构者。前述底座包括有:—上底座及一下底座,该上、下底座系对应组接,该上、下底座之左右两侧分别形成该夹片槽;—遮蔽件,固定夹持于该上底座及下底座之间。前述底座包括有一第一外缘与一第二外缘,该绝缘本体之底部系顶住该第二外缘;该绝缘本体之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安装槽,该遮蔽件之两侧各具有一弹性扣件,用以分别夹持扣住该安装槽。前述底座包括有一第一外缘与一第二外缘,该第一外缘上设置有复数个凸块,该外壳底部设置有复数个固定孔,用以卡扣该些凸块;该外壳之底部边缘系包覆住该第二外缘及该第一外缘。前述遮蔽件包括有一本体,该本体中间形成有两圆孔;该上底座之内面中设置有一对圆柱,该下底座之内面中对应于该对圆柱而形成有一对圆槽,该圆柱系贯穿该圆孔而插入该圆槽中。前述绝缘本体之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一上弹片座与一下弹片座;其中该上弹片座与该下弹片座之底端两侧边,系皆个别设置有插件,前端则皆设置有复数个弹片;其中该绝缘本体前端之上、下面,个别设置有上贯穿槽与下贯穿槽,系用以容置该些弹片贯穿;该绝缘本体之上、下表面底部对应于该插件而设置有复数个插孔,系用以容置该些插件。前述绝缘本体之上、下面系更包括设置有复数个端子导槽,系对应于该端子组中之复数个端子所设置以容置该些端子者。前述上、下底座之夹片槽的内部个别设置有肩块,该夹片槽之一侧缘系个别设置有扣槽,该夹持片之前端外缘形成有对称之肩部,该前端之内侧设置有一扣块,该扣块系用以抵扣住该扣槽,使该夹持片无法向后端拉;该肩块系抵住该肩部,使该夹持片无法向前端推。通过该夹持片之扣块及肩部,对应于夹片槽中的扣槽及肩块,使得该夹持片能固定装设于该夹片槽之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另一视角之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省略外盖、绝缘本体、上、下板与上、下弹片座之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相对于图3与图4另一视角之详细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夹持片组合于夹片槽中之俯视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夹持片组合于夹片槽中之侧视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为常见电连接器之立体图。符号说明12、20外壳 14夹持脚16 PCB 板21前抽引结构23后抽引结构22容置空间 222固定孔30绝缘本体32插接空间 33上板34下板 35上弹片座36下弹片座 38安装槽322上端子导槽 324下端子导槽325、326 插接孔 352、362 弹片354、364 插件40、400 底座42上底座44下底座422、442 凸块 425、445 夹片槽426、446 肩块 427、447 扣槽428固定槽450第一外缘460 第二外缘50夹持片52扣块 54肩部60端子组62、620上端子组64、640下端子组70遮蔽件72本体 74弹性扣件76固定段78圆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主要提供一个采用组装式夹持结构的电连接器,以及采用两段式抽引加工之外壳,为能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其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之第一较佳实施例,该电连接器整体系包括有一外壳20、一绝缘本体30、一底座40、两夹持片50、一端子组60及一遮蔽件70。其中,该外壳20的材质可为金属,包括但不限定于铁,或是与铁相组合、相化合之合金材质。外壳20本身系以两段式抽引、冲压加工而形成有一前抽引结构21,以及一后抽引结构23,该后抽引结构23连接于该前抽引结构21后端,且该后抽引结构23为一体成形的环状结构,如图1、图2所示的结构,其中该后抽引结构23之截面空间系大于该前抽引结构21之截面空间,该前抽引结构21与后抽引结构23经由抽引加工,为一体成形,完成后没有接脚,不需另外进行剪裁、弯折加工。同时,采用与铁相关之金属,可使电连接器具备有屏蔽之作用,亦即该外壳20为一可屏蔽的外壳,系可将噪声屏蔽消除。电连接器设置有复数个夹持片50,于图1之较佳实施例中,夹持片50系采用成对的方式设置,意即在外壳20底部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夹持片50,成为左右对称设置之夹持片50。每一夹持片50主要系呈现?字形之结构,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含有:一底座,该底座两侧分别形成一夹片槽;一端子组,包括有复数个端子,各端子之一端设置在该底座内部;两夹持片,其前后端对应组装于该底座中之该夹片槽中,该夹持片之后端为一缺口状,用以夹持一电路板;一绝缘本体,形成有一插接空间以容纳该端子组,该绝缘本体的一侧结合于该底座;及一外壳,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以容纳该绝缘本体,该外壳之一侧与该底座相结合,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上形成一前抽引结构以及一后抽引结构,该后抽引结构连接于该前抽引结构后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雅芬蔡侑伦侯斌元廖崇甫陈龙飞周杨杨
申请(专利权)人: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