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清波专利>正文

汽车碰撞缓冲吸能、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0904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9 17:17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吸能、复位装置。具体是把保险杠的表层做成软质结构;在前、后保险杠与汽车连接处用压缩弹簧或者其他有类似功能的物体(如改良过的避震器等)连接,形成第一级缓冲吸能、复位区;把汽车底盘和车架设计成相对独立的前、中、后三部分(或者多于或者少于三部分也可),每部分之间用压缩弹簧或者其他有类似功能的物体(如改良过的避震器等)连接,形成第二级缓冲吸能、复位区;缓冲区对应的车身表面采用嵌入式(如活塞结构)的连接方式或者用可折叠复原的物体进行连接,使发生碰撞后缓冲区对应的车身表面不发生变形损坏,节约汽车的维修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被动安全
,具体涉及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或者追尾碰撞时,汽车前、后保险杠的表面软性结构装置。保险杠与车身之间的缓冲吸能、复位装置。相对独立的车身各部分之间的缓冲吸能、复位装置。在缓冲区对应的车身表面采用嵌入式(如抽屉式或者活塞式)的连接方式或者用可折叠复原的物体进行连接的方式。
技术介绍
:汽车作为一种便捷的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因其造成的交通事故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汽车安全问题越来越受社会关注。现在的汽车被动安全装置如安全带、安全气囊、汽车防撞梁和坚固的车体等,虽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减少碰撞车祸中司乘人员的二次伤害,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远达不到可靠的汽车安全保护需要。本专利技术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多重缓冲吸能、复位的汽车被动安全装置。具体是利用与避震器相似的工作原理,通过保险杠的表面软性结构装置保护发生碰撞时的碰撞双方。在汽车的保险杠与车身的连接处、在相对独立的车身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处安装上类似于避震器作用的压缩弹簧(或经改良的避震器或者具有类似作用的其他物体),使汽车在发生碰撞时,利用这些压缩弹簧(或经改良的避震器或者具有类似作用的其他物体)的缓冲吸能和复位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第三者、汽车以及司乘人员的安全,减少乃至消除交通事故中造成的损失。此外,在缓冲区对应的车身表面采用嵌入式(如抽屉式或者活塞式)连接方式或者用可折叠复原的物体进行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确保汽车发生碰撞缓冲吸能时汽车表面不会变形损坏,节约汽车的维修费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设有多重缓冲吸能、复位的汽车被动安全装置,该装置设计思路是:一、前、后保险杠的外部用橡胶(或者其他软性物体)包裹,中间部分用海绵、泡沫、充气气囊或者其他软性缓冲物填充,后部由刚性物体构成。这种前软后硬结构的保险杠形成第一级缓冲吸能区,可以在发生轻微碰撞时达到很好的保护碰撞双方的目的。二、前、后保险杠与车体连接处用压缩弹簧(或者经改良的避震器或者其他有类似功能的物体)连接,构成第二级缓冲吸能、复位区,可以使汽车在发生较高强度的碰撞时起到更好的缓冲、吸能作用,达到进一步保护第三者、汽车车体以及司乘人员的目的。三、保险杠的大小、形状、厚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不同的选择。四、把汽车分成相对独立的前、中、后三部分(也可多于或者少于三部分,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每部分之间也用压缩弹簧(或者经改良的避震器或者其他有类似功能的物体)连接,该处的压缩弹簧(或经改良的避震器或者其他有类似功能的物体)可适当增加强度,形成第三级或更多级的缓冲吸能、复位区,进一步吸收大强度碰撞时产生的巨大动能,达到最大程度地保护第三者(被碰撞物体或追尾物体)、汽车车体和司乘人员的目的。五、缓冲吸能、复位区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增加或者减少。六、连接溃缩吸能缓冲区的压缩弹簧(或经改良的避震器或者其他有类似功能的物体)的数量、形状、大小、长短、强度连接位置和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七、在对应的缓冲吸能、复位区的车身表面位置采用嵌入式(如活塞式或者抽屉式)的连接方式或者用可折叠变形并能复位的物体进行连接的方式,形成碰撞缓冲吸能后可复位的结构,确保汽车发生碰撞溃缩吸能时汽车表面不会变形损坏,并能达到复原的目的,节约汽车的维修费用。八、该装置的主要特征是:1、缓冲吸能、复位区用压缩弹簧(或者经改良的避震器或者其他有类似功能的物体)连接,能够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2、压缩弹簧(或者经改良的避震器或者其他有类似功能的物体)可以连接在底盘上,也可以连接在车身的其他位置。3、有一个或者以上的缓冲吸能、复位区,能起到一重吸能或者多重吸能的作用。4、汽车在发生碰撞进行缓冲吸能后,能够在压缩弹簧(或者经改良的避震器或者其他有类似功能的物体)的作用下回复原位,最大程度地减少维修费用。九、本专利技术原理可应用于非承载式汽车,也可应用于承载式汽车或者其他所有类型的汽车。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有:设计简单,安装方便,多重吸能,安全可靠。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第三者、车体和司来人员的安全,发生碰撞溃缩吸能时汽车表面不会变形损坏,节约汽车的维修费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为保险杠构造图。图2为保险杠与汽车底盘结构图。a是前、后保险杠,A、B、C是相对独立的汽车各个组成部分(也可以是汽车的底盘)。图3为汽车结构简图和汽车表面连接方式示意图。其中I是保险杠最外面的橡胶包裹物或者其他软性表面包裹物。2是保险杠中间部分的填充物,填充物可以是海绵或者是充气气囊或者是其他可缓冲吸能物质,起到第一级缓冲吸能的作用。3是保险杠后面的刚性部位,它直接通过压缩弹簧4 (或经改良的避震器或者具有类似作用的其他物体)与汽车的前面部分(或者是底盘)A连接,起到第二级缓冲吸能并复位的作用。5是汽车前面部分(或者是汽车底盘)A与汽车中间部分(或者是汽车底盘)B,汽车中间部分(或者汽车底盘)B与汽车后面部分(或者汽车底盘)C之间的压缩弹簧(或经改良的避震器或者具有类似作用的其他物体),5的强度可以比4增强,可以进一步吸收更大的冲击力,起到更强的缓冲吸能、复位的作用。保险杠a的大小、形状、厚薄、长短、高低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不同的选择。压缩弹簧(或经改良的避震器或者具有类似作用的其他物体)4和压缩弹簧(或经改良的避震器或者具有类似作用的其他物体)5的数量、形状、大小、长短、强度、连接位置和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类似图2、图3中的A与B,B与C之间的缓冲吸能、复位区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增减。图3—2中,汽车车架表层的A与B,B与C之间与图2中的A与B,B与C的位置相对应,汽车表面的连接方式可如图3—2的方式即通过嵌入式(活塞式)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也可在汽车表层的A与B,B与C之间用可折叠变形并能复位的物体进行连接,这样在汽车发生意外碰撞并进行溃缩缓冲吸能时,汽车的表面不会被压缩变形而损坏,节约汽车的维修费用。【主权项】1.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复原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后保险杠的外部用橡胶(或者其他软性物体)包裹,中间部分用海绵、泡沫、充气气囊或者其他软性缓冲物填充,后部由刚性物体构成。这种前软后硬结构的保险杠形成第一级缓冲吸能区,可以在发生轻微碰撞时达到很好的保护碰撞双方的目的。2.前、后保险杠与车体连接处用压缩弹簧(或者经改良的避震器或者其他有类似功能的物体)连接,构成第二级缓冲吸能、复位区,可以使汽车在发生较高强度的碰撞时起到更好的缓冲、吸能作用,达到进一步保护第三者、汽车车体以及司乘人员的目的。3.保险杠的大小、形状、厚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不同的选择。4.把汽车分成相对独立的前、中、后三部分(也可多于或者少于三部分,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每部分之间也用压缩弹簧(或者经改良的避震器或者其他有类似功能的物体)连接,该处的压缩弹簧(或经改良的避震器或者其他有类似功能的物体)可适当增加强度,形成第三级或更多级的缓冲吸能、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前、后保险杠的外部用橡胶(或者其他软性物体)包裹,中间部分用海绵、泡沫、充气气囊或者其他软性缓冲物填充,后部由刚性物体构成。这种前软后硬结构的保险杠形成第一级缓冲吸能区,可以在发生轻微碰撞时达到很好的保护碰撞双方的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清波
申请(专利权)人:潘清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