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永华专利>正文

改进的置物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0593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置物笼,在置物笼之左、右网围框外边所粘固之管柱设有插栓孔,可供前后网围框的门栓作插设,而管柱在近底段则皆设有一短凸柱;而底面网围框其四个角皆粘固有竖立支脚,且每一竖立支脚之底段制成底扩内缩之深凹部,而在上系成角铁段,选在角铁段的一边设有有一长圆孔,位在最上则设有一凹弧;使在组立时,配合管柱之短凸柱卡入于所相对之凹弧内而位于短凸柱较下方所锁设的导销,则有一段系嵌设于长圆孔中。在层叠堆置时,可藉由底扩内缩之深凹部,在受各角铁段插入时,即有自动导正之效用,这样堆高溅的驾驶员就能凭自己目视,把笼与笼堆叠的极为整齐,并获得稳固安全效益。(*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的置物笼本技术涉及一种置物装置,特别是一种改进的置物笼。通常,制造厂会将一些要出货的物品,先叠放整齐于栈板上(目前有塑胶制之栈板及木板制之栈板),然後再藉由堆高机的铁牙伸设于栈板可伸设进入下方空间,即可将长铁牙升高进而搬运移,而要能够叠放于栈板位置上的货物,其先决条件是这些物品是经过包装成箱为整齐材积才能够做整齐叠放,才有办法以堆高机来进行搬移;但是有一些物品的形状是不规则的,或者是一些较零散的货品,其大都会用置物笼来作为盛装,然後藉以天车吊钩于框笼四边或堆高机来进行整笼搬移。常用的置物笼1如图1所示:主要是在底部框11之四个角粘固有脚座111,底部框11内制设有一固定网层112,而在后方网框12之左、右两边则藉由螺旋弹簧13各结合有一折收网框14,并能作收、展之利用,而有一前方网框15,以其底边与固定网层112之前边亦配合一螺旋弹簧13来作联结,亦能作收、展之利用,在前方网框15其平分处亦配合一螺旋弹簧13使联结成有上半围框151与下半围框152,而上半围框151与下半围框152左右两边各粘制有一门栓153,可与所相对的折收网框14的栓耳141作插设,使成为一立体展开,供置物使用的置物笼(图1),而当要取拿置物笼1最里(底)处所盛放之东西时,可以把上半围框151之门栓153拉退出所插设之栓耳141,就可把上半围框151向外翻掀而下(见图1A所示),方便工作者取拿;而如果要把置物笼1作折收时,就把所有门栓153拉退出所对插设之栓耳141,再配合合各螺旋弹簧13,依顺序把折收纲框14、後方网框12、前方绸框15折收完成(见第图1A、1B、1C所示),而且当要将各折收暂时收藏不用的置物笼1摆放堆叠靠时,则是采用一纵一横的方式一层层堆置上去(如图2所示);但是由于采这样摆放,使每一置物笼1与上层置物笼工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如要籍由堆高机的牙板伸入其内,然後拿取下来,实在很难办得到,如要硬插则可能会将置物笼1撞歪变形。所以,在取拿上就得依靠工作人员,采用多人互相合力帮助(因置物笼1较重),才能将上层之置物笼1拿下,因而费时、费劲;若不慎还会压到人(或闪到腰)。所以在折收叠靠置物笼1时,亦不敢堆得太高,怕下回再要拿下时会很困难,在不敢堆太高叠放情形下,就会耗掉较多厂房空间供暂时闲置的置物笼1摆放占用。另外,常用的置物笼因网框与网框联结采用螺旋弹簧13来联设,所以稳固性较差,致使用一段时间,原本是方正之置物笼,常是被堆靠(运上车之时)走样变形,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另外在收藏堆置时,受压于较底之置物笼1也会-->被压坏或变形;再者,由于常用置物笼1在做收藏时,当门栓153拉退出所对插设之栓耳141时,则左右两面的折收网框14便先向外开展,这样很容易打到旁边的工作者,而且当在折收时,若左右两侧不能腾出一些空间,则将无法将折收网框14先向外掀开(如图1B所示),所以其在排放必须兼顾许多小细节,否则将会有一些后续问题让人感觉很不好用。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的改进置物笼。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的置物笼,在一底面网围框之前、后边以扣环来与前、后网围框的底边成钩结,而前、后网围框则粘设有插栓,可供与左、右网围框其外边管柱之插栓孔作相对插设;其中:每一管柱在近底段则皆设有一短凸柱,位于短凸柱下方且同侧则制设有一螺纹孔;底面网围框,其在四个角皆粘固有竖立支脚,且每一竖立支脚之底段制成底扩内缩的深凹部,而在上成角铁段,在角铁段的一边制设有一长圆孔,位于最上则设有一凹弧。当组合使用时,以管柱之短凸柱卡入于所相对竖立支脚的凹弧内,配合一导销由长圆孔穿设并螺入于管柱之螺纹孔,使导销有一段尚嵌设于长圆孔中;若当要将置物笼折收时,则就直接使所有插栓拉退出插栓孔,使两前、后网围框呈相对折收,再把左、右网围框向上拉高,使得短凸柱脱离凹弧。这样就可将左、右网圃框翻掀而下,然后再做一上、一下折收,实在很方便。折收时一点也不受空间所影响,又配合了各管柱使整体结构更形坚固,永不惧堆压、推碰,使用寿命更为延长;再者,由于在不用堆置时或载货层叠时,使上层以深凹部受插于底层之角铁段,如此,使上层与下层之间余留有较宽裕之空隙,可容许堆高机之牙板直接插入,使能获得搬运堆叠、取拿之方便;另外,在层叠堆置时,可藉由底扩内缩之深凹部,在受各角铁段入插时,即有自动导正的效用,这样堆高机之驾驶就能凭自己目视,把笼与笼堆叠的极为整齐与获得稳固安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传统置物笼组立完成图,其中图1A、1C、1B是折收顺图;图2是传统置物笼收藏堆放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组立完成图,其中图3A、3B、3C是本技术折收顺序图;图4是本技术收藏堆放的示意图;其中图4A是本技术组装的局部放大图,图4B是本技术堆放的局部剖视图。在图中各标号分别代表:置物笼1        底部框11      脚座111固定网层112    后方网框12    螺旋弹簧13    折收网框14前方网框15     上半围框151   下半围框152-->门栓153             栓耳141底面网围框2         扣环3前、后纲围框4、5    插栓6左、右纲围框7、7`   管柱71插栓孔711           短凸柱712螺纹孔713           竖立支脚8深凹部81            角铁段82长圆孔821           凹弧822导销9               置物笼20首先,请参阅图3和图4A、4B,在一底面网围框2之前、后边以扣环3来与前、後网围框4、5之底边成钩设,并能达到作翻掀使用,而前、后网围框4、5在适当处粘设有插栓6,可供与左、右网围框7、7`其外边管柱71的插栓孔771作相对插设,而管柱71在近底段则皆设有一短凸柱712,位在短凸柱712下方且同侧则制设有一螺纹孔713;而底面网围框2其在四个角皆粘固有竖立支脚8,且每一竖立支脚8的底段是制成底扩内缩的深凹部81,而在上成角铁段82,选在角铁段82的一边制设有有一长圆孔821,位在最上则设有一凹弧822;在组立时,配合管柱71的短凸柱712卡入于所相对之凹弧822内,配合一导销9由长圆孔821穿设并入于管柱7的螺纹孔713,使导销9有一段嵌设于长圆孔821中;当要将置物笼20折收时(图3A、3B、3C),则就直接使所有插栓6拉退出,使两前、后网围框4、5呈相对折收,再把左、右网围框7、7`向上拉高,使短凸柱712脱离凹弧822,这样就可将左、右网围框7、7`翻掀而下(如图3B的箭头所示),然後作一上、一下折收,实在很方便,折收一点也不受空间所影响,又配合各管柱71使整体结构更形坚固,不惧堆压、推碰;再者,由于在不用堆置时或载货层叠时,使上层以深凹部81受插于底层之角铁段82(如图4所示),如此,使上层舆下层之间当余留有较宽裕之空隙,可容许堆高机的牙板直接插入,使能获得搬运之方便;另外,在层叠堆置时,可藉由底扩内缩之深凹部81,在受各角铁段82入插时,即有自动导正之效用,这样堆高机之驾驶就能凭自己目视,把笼与笼堆叠的极为整齐舆获得稳固安全效益者。综上所述,本案之结构设计,能获得方便组装与折收、叠放整齐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置物笼,在一底面网围框之前、后边以扣环来与前、后网围框的底边成钩结,而前、后网围框则粘设有插栓,可供与左、右网围框其外边管柱之插栓孔作相对插设;而其特征在于:每一管柱在近底段则皆设有一短凸柱,位在短凸柱下方且同侧则制设有一螺纹孔;底面网围框,其在四个角皆粘固有竖立支脚,且每一竖立支脚之底段系制成底扩内缩之深凹部,而在上成角铁段,在角铁段的一边制设有有一长圆孔,位在最上则设有一凹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置物笼,在一底面网围框之前、后边以扣环来与前、后网围框的底边成钩结,而前、后网围框则粘设有插栓,可供与左、右网围框其外边管柱之插栓孔作相对插设;而其特征在于:每一管柱在近底段则皆设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永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