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状态检测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00679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6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状态检测车,涉及隧道检测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采用人工检测方式难以满足当前隧道状态检测中对于质量和效率要求的问题而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隧道状态检测车,包括车体,车体上设置有地质雷达,以及分别与地质雷达主机电连接的计算机终端和衬砌检测天线,车体上安装有机械臂和控制系统,衬砌检测天线设置在机械臂的末端;机械臂包括第一机械臂、第二机械臂和第三机械臂,检测时,第一机械臂与隧道拱顶的衬砌相对应且始终间隔第一预定距离,第二机械臂与隧道拱腰的衬砌相对应且始终间隔第一预定距离,第三机械臂与隧道侧墙的衬砌相对应且始终间隔第一预定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隧道状态检测车用于隧道状态的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状态检测车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凿隧道成为实现交通便利的一种手段,随之而来地,如何维护隧道的安全使用性及延长隧道的使用寿命成为科研人员的必要研究任务。具体地,隧道衬砌及隧底在先天的或使用过程中,常出现开裂、渗水,衬砌厚度不足、衬砌脱空,钢筋和钢拱架分布错位,隧底破损、翻浆冒泥等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着隧道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为确保隧道工程的运营安全,有必要对隧道工程进行长期的健康状态检测。现有技术中,铁路隧道衬砌及隧底的健康检测主要依靠铁路管理单位的日常巡查、定期检查进行维护,检测人员通过人工视觉、简单测量、数码相机拍照、隧道钻孔等方式进行检查、记录,这种以人工检查为主、辅以仪器设备的检测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只能发现隧道衬砌和隧底中大而明显的病害;对于隐伏于隧道衬砌内部及背后的空洞及不密实等病害现象,该检测方式难以发现;即使能够发现,由于以人工方式所获取的检测数据与实际数据误差较大,致使施工人员难于做出相对准确的补救措施。随着铁路技术的发展,隧道状态检测技术对于检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人工检测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隧道状态检测中对于质量的要求。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铁路隧道状态检测中采用人工方式获取检测数据时效率低,且由于所获取的检测数据与实际数据误差较大而导致人工检测方式不满足当前隧道状态检测中对于质量的要求。因此,隧道检测中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以提高检测的效率和质量,以便利于工作人员快速、准确地实施补救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状态检测车,以解决现有技术采用人工检测方式难以满足当前隧道状态检测中对于质量和效率的要求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状态检测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地质雷达,以及分别与所述地质雷达主机电连接的计算机终端、用于检测隧道衬砌的衬砌检测天线,所述车体上安装有机械臂和用于控制所述机械臂的控制系统,所述衬砌检测天线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械臂的末端。所述机械臂包括第一机械臂、第二机械臂和第三机械臂,检测时,所述第一机械臂上设置有所述衬砌检测天线的末端与隧道拱顶的衬砌相对应且始终间隔第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二机械臂上设置有所述衬砌检测天线的末端与隧道拱腰的衬砌相对应且始终间隔所述第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三机械臂上设置有所述衬砌检测天线的末端与隧道侧墙的衬砌相对应且始终间隔所述第一预定距离。基于上述隧道状态检测车,为进一步提高其检测效率,实现同时检测隧道两侧拱腰的衬砌的目的,设置所述第二机械臂包括相同的两个机械臂,且检测时两个所述第二机械臂上设置有所述衬砌检测天线的末端分别与隧道两侧拱腰的衬砌相对应。同理,为进一步提高隧道状态检测车的检测效率,实现同时检测隧道两侧侧墙的衬砌的目的,设置所述第三机械臂包括相同的两个机械臂,且检测时两个所述第三机械臂上设置有所述衬砌检测天线的末端分别与隧道两侧侧墙的衬砌相对应。从预防同一位置被重复检测的角度分析,例如隧道拱顶与拱腰的交界处、拱腰与侧墙的交界处,为防止该两处位置被不同的机械臂重复检测,为进一步提高隧道检测车的检测效率和质量,检测时,使所述第一机械臂、所述第二机械臂和所述第三机械臂上设置有所述衬砌检测天线的末端均能够在隧道横截面内、在0-45度范围内转动。在上述基础上,为使所述隧道状态检测车能够检测不同限界条件的隧道,设置所述第一机械臂、所述第二机械臂和所述第三机械臂均能够独立伸缩。上述方案适用于隧道衬砌的检测,为扩大上述隧道状态检测车的使用范围,并进一步提高其检测效率,使其实现同时检测隧道衬砌和隧底的目的,在所述车体上还设置用于检测隧底的隧底检测天线,所述隧底检测天线与所述地质雷达主机电连接。为提高上述检测车在检测隧底时的检测质量,设置所述地基检测天线包括用于检测轨道中心隧底的中位天线和用于检测轨道两侧隧底的侧位天线,检测时,使所述中位天线与轨道中心隧底相对应且间隔第二预定距离,使所述侧位天线与轨道两侧隧底相对应且间隔所述第二预定距离。考虑铁路车辆限界要求,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定距离为10-30cm ;所述第二预定距离大于等于35cm。—般地,采用较高频率的电磁波检测所获取的数据的质量较高,采用较低频率的电磁波检测时可达深度数值较大,为提高检测质量和增大检测深度,优选地,设置所述衬砌检测天线检测时向隧道衬砌同时发射中心频率为400MHz和900MHz的电磁波;设置所述中位天线向轨道中心隧底、所述侧位天线向轨道两侧隧底,检测时均发射中心频率为400MHz的电磁波。基于对上述隧道状态检测车的检测质量和检测效率的综合考虑,优选的,所述隧道状态检测车的检测速度为10km/h。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隧道状态检测车时,其上的地质雷达主机控制衬砌检测天线向隧道衬砌发射电磁波并接受来自衬砌的反射电磁波,接受到的反射电磁波信息经过计算机终端的处理形成地质雷达图形,通过对地质雷达图像的分析可获得衬砌厚度、衬砌背后密实或疏松情况、钢筋、钢拱架分布情况等等需要检测的具体项目数据;使用过程中,通过控制系统操作机械臂,将第一机械臂上设置有衬砌检测天线的末端定位在与隧道拱顶相对应的位置且间隔预定距离,将第二机械臂上设置有衬砌检测天线的末端定位在与隧道拱腰相对应的位置且间隔预定距离,将第三机械臂上设置有衬砌检测天线的末端定位在与隧道侧墙相对应的位置且间隔预定距离,该预定距离经过实验所得,检测时采用该预定距离,检测效率较高,同时保证所获得检测数据的质量较高,与实际数据的误差较小;如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隧道状态检测车不仅能够同时完成拱顶、拱腰和侧墙的检测,而且,由于检测过程中各机械臂始终与被检测位置间隔预定距离,保证检测数据获得过程的稳定性,使得所获取检测数据的质量进一步提高,最终实现同时提高该隧道状态检测车的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的目的。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方式对隧道状态进行检测,由于设备简单,通过人为判断并获取检测数据,效率较低且获取数据的误差较大,难以满足当前隧道状态检测的要求。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检测的过程中,上述隧道状态检测车因其能够实现同时进行隧道拱顶、拱腰和侧墙的检测,且各机械臂始终与被检测位置间隔预定距离,使得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同时得到较大的提高,使所述隧道状态检测车能够达到当前隧道状态检测对于效率和质量的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隧道状态检测车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隧道状态检测车在检测时各个机械臂与隧道衬砌的拱顶、两侧拱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状态检测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地质雷达,以及分别与所述地质雷达主机电连接的计算机终端、用于检测隧道衬砌的衬砌检测天线,所述车体上安装有机械臂和用于控制所述机械臂的控制系统,所述衬砌检测天线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械臂的末端;所述机械臂包括第一机械臂、第二机械臂和第三机械臂,检测时,所述第一机械臂上设置有所述衬砌检测天线的末端与隧道拱顶的衬砌相对应且始终间隔第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二机械臂上设置有所述衬砌检测天线的末端与隧道拱腰的衬砌相对应且始终间隔所述第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三机械臂上设置有所述衬砌检测天线的末端与隧道侧墙的衬砌相对应且始终间隔所述第一预定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法琳江波张翠兵徐其瑞陈东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