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式快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55430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0 10:31
一种悬浮式快滤池,包括环形滤池,所述环形滤池的中心设置有配水管,所述配水管的周围由多个配水槽所包围,所述配水管与所述配水槽顶部开放,所述配水管内的待过滤水通过顶部溢流的方式进入各配水槽,且经设置流入各配水槽的溢流路径能够被独立地关闭,所述环形滤池通过挡板分隔为多个弧形的滤格,各滤格一一对应地围设在各配水槽的外围,各滤格与相应的配水槽在底端连通,各滤格中设置有悬浮的滤料,各滤格在所述滤料的下方设置有可控的排水阀,至少一个滤格的顶端设置有清水收集管,所述挡板的高度低于所述配水槽的高度和所述环形滤池的清水收集管的高度。该快滤池结构简单,体积小,能耗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浮式快滤池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排水管网体制一般分为两种:合流制排水管网和分流制排水管网。相比而言,普遍认为合流制管网对受纳水体的危害更加严重:在雨天,当合流制管网内接受的雨污混合污水量超过管道输送能力时,未经处理却携带有大量污染物的混合污水就会直接排放到受纳水体当中,对其造成严重污染。事实上,分流制管网虽然对受纳水体的污染程度较小,但雨水管道中收集的径流雨水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依然会造成污染,尤其是降雨初期的雨水更是如此。为了解决由于降雨而产生的一系列污染,目前国内外采取了许多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其中在
应用较广的是雨水花园、人工湿地和过滤技术等。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用于合流制污水溢流和初期雨水快速处理的悬浮过滤装置,通过物理截留作用和生物吸附作用,可有效的过滤污水中的污染物,减轻对受纳水体的危害。然而,现有的快滤池(如CN 102151426A)占地面积大,设备成本高,适用范围较小,较难用于现场进行快速处理,尤其是构造较为复杂,需要设置较复杂的配水部分、反冲洗部分,并需要额外动力提供反冲洗水,甚至在一定条件下需要补充反冲洗水。又如名为“上向流反粒度快滤池”(申请号200420150552.2,公告号CN 2782187Y)的技术专利以及名为“升流式复式深床快滤池”(申请号201320509493.2,公告号CN 203425572 U)的技术专利,也采用了自下而上的进水过滤方式,但由于采用的是传统的石英砂等密度比水大的滤料,在反冲洗过程中必须有足够的动力才能使滤料层松动,进而达到较好的反冲洗效果。又如名为“上向流悬浮滤料滤池”(申请号201220010133.3,公告号CN 202410274 U)的技术专利和名为“自反冲滤池”(申请号200920170992.7,公告号CN 201482261 U)的技术专利,采用了轻型的悬浮滤料,但需要设置单独的添加反冲洗水的装置,使装置复杂化;尤其是“自反冲洗滤池”,设置成全封闭的过滤环境虽然可增加过滤压力提高滤速,但同时也增加了成本,并且使反冲洗系统变得复杂;而“上向流悬浮滤料滤池”采用的球形滤料限制了滤速,滤速较快时无法充分发挥生物处理的功能,滤速较慢时又会影响处理能力。又如名为“相互反冲洗滤池”(申请号200920228856.9,公告号CN 201524463 U)的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可相互提供反冲洗水的过滤系统,但其依旧采用了石英砂等密度比水大的滤料,发冲洗时需要较大的反冲洗强度,因此需要设置额外的动力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低耗能、低成本的悬浮式快滤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悬浮式快滤池,包括环形滤池,所述环形滤池的中心设置有配水管,所述配水管的周围由多个配水槽所包围,所述配水管与所述配水槽顶部开放,所述配水管内的待过滤水通过顶部溢流的方式进入各配水槽,且经设置流入各配水槽的溢流路径能够被独立地关闭,所述环形滤池通过挡板分隔为多个弧形的滤格,各滤格一一对应地围设在各配水槽的外围,各滤格与相应的配水槽在底端连通,各滤格中设置有悬浮的滤料,各滤格在所述滤料的下方设置有可控的排水阀,至少一个滤格的顶端设置有清水收集管,所述挡板的高度低于所述配水槽的高度和所述环形滤池的清水收集管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配水管中设置有过滤槽,待过滤水是先送入所述过滤槽,经过所述过滤槽的过滤后再进入所述配水管。所述配水管的顶部设置有水堰,顶部溢流的路径形成在所述配水管的顶部边缘和所述水堰之间,所述过滤槽具有开放的顶部,且所述过滤槽的顶部低于所述水堰。所述水堰为锯齿形的水堰。所述配水槽设置有液位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配水槽中的水位是否上升到设定位置。所述环形滤池等分地设置三个以上弧形的滤格和三个以上弧形的配水槽。所述配水管和所述过滤槽为圆形。所述滤格中在所述滤料的上方和下方设置有阻挡滤料颗粒随水流走的拦网。所述配水管设置有可控的排水阀。所述配水管设置有可控的排水阀,各滤格的排水阀与所述配水管的排水阀连接同一排水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I)通过不同滤格之间自身提供反冲洗水,从而不必再另外安装反冲洗设备,既极大地节约了成本,又使得滤池运行变得简单高效;2)采用环形滤池设计,同时将整个滤池分为不同的滤格,保证了每个滤格的过滤条件基本一致,从而使得过滤过程中充分发挥滤料的过滤能力,避免因配水等因素分配不均匀而使得部分滤料无法充分过滤;3)使用悬浮型(轻型)滤料用于污水处理,过滤时由于浮力滤料可被压得紧密而达到较好的过滤效果;反冲洗时由于滤料上附着污染物而是密度增加,依靠本身的重力相互摩擦而达到较好的冲洗效果;悬浮型滤料比表面积较大,可有效增加吸附面积,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4)滤池处理能力强、占地面积小,当处理量达到100m3/h时的占地面积不超过7m2,极大地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并可以根据实际处理需求进行选型。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运行高效、产水量高、出水水质好、低耗能、体积小、便于现场安装等显著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悬浮式快滤池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悬浮式快滤池的A-A截面示意图。图中标号:1-过滤槽;2_配水管;3_水堰;4_配水槽;5_滤料;6_拦网;7_挡板;8-清水收集管;9、10-液位检测器;11、12-电动阀;13_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及其应用。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悬浮式快滤池,包括环形滤池,该环形滤池的中心设置有配水管2,配水管2的周围由多个配水槽4所包围,配水管2与配水槽4顶部开放,配水管2内的待过滤水通过顶部溢流的方式进入各配水槽4,且经设置流入各配水槽4的溢流路径能够被独立地关闭,环形滤池通过挡板7分隔为多个弧形的滤格,各滤格一一对应地围设在各配水槽4的外围,各滤格与相应的配水槽4在底端连通,各滤格中设置有悬浮的滤料5,各滤格在滤料5的下方设置有可控的排水阀,如电动阀11。至少一个滤格的顶端设置有清水收集管8,挡板7的高度低于配水槽4的高度和环形滤池的清水收集管的高度。溢流路径的关闭和打开可以采用各种阀门的类似设计。如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环形滤池可等分地设置三个以上弧形的滤格和三个以上弧形的配水槽4。所选择的滤料为轻型小颗粒滤料,其密度小于水,因此能够悬浮,且其粒径较小,优选不大于1cm。滤料优选采用不规则的形状,如十字形等,便于过滤时拦截污染物以及反冲洗时相互摩擦,提高过滤效果。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配水管2中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浮式快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滤池,所述环形滤池的中心设置有配水管,所述配水管的周围由多个配水槽所包围,所述配水管与所述配水槽顶部开放,所述配水管内的待过滤水通过顶部溢流的方式进入各配水槽,且经设置流入各配水槽的溢流路径能够被独立地关闭,所述环形滤池通过挡板分隔为多个弧形的滤格,各滤格一一对应地围设在各配水槽的外围,各滤格与相应的配水槽在底端连通,各滤格中设置有悬浮的滤料,各滤格在所述滤料的下方设置有可控的排水阀,至少一个滤格的顶端设置有清水收集管,所述挡板的高度低于所述配水槽的高度和所述环形滤池的清水收集管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运涛许光明李思远陈俊杨云安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常州市排水管理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