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制骨料的颗粒整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352722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9 0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制骨料的颗粒整形方法:将破碎后的机制骨料首先经过方孔筛进行筛分处理,分别得到公称粒径5~40mm的粗骨料和公称粒径小于5mm的细骨料,然后将粗骨料和细骨料分别采用辊压机进行辊压整形处理,得到整形后的粗骨料和细骨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整形方法可减少针片状颗粒含量,提高再生骨料的强度,有助于改善新拌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制骨料的颗粒整形技术,属建筑材料生产
(二)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业中广泛采用的机制天然骨料,由于破碎方法的不同,采用某些破碎方 法,特别是采用颚式破碎机时,生产得到的天然粗骨料中含有较多针片状颗粒,而机制砂中 普遍含有较多的针片状颗粒,这些针片状颗粒的存在,不仅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而且 由于本身易折断,其抗压碎强度相对较低,将明显影响硬化混凝土的强度。 另一方面,随建筑业与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各种建设废弃物空前增加,其中含 有的废弃混凝土,若作为简单填埋材料使用,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将其处理后作为骨料再 利用,则不仅节省天然骨料资源,保护骨料产地的生态环境,且可解决建筑废弃物的堆放、 占地和环境污染问题。 对于废弃混凝土制成的再生骨料,由于其表面通常附着有旧混凝土中的砂浆,因 此,与天然骨料相比,再生骨料体积密度、强度、弹性模量较小,而吸水率较大,在用于配制 再生骨料混凝土时,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相比,新拌再生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较差,硬化 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和长期耐久性也普遍比天然骨料混凝土要差。 为提高再生骨料品质,国内外发展了多种高品质再生骨料生产工艺,如研磨整形、 热一机械力分离、酸液预浸等,可较好地将再生骨料表面的软弱颗粒分离,但对减少再生骨 料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作用不大。 (三)
技术实现思路
: 基于以上技术背景,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 为达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机制骨料的颗粒整形方法,所述方法为,将破碎后的机制骨料首先经过方孔 筛进行筛分处理,分别得到公称粒径5~40mm的粗骨料和公称粒径小于5mm的细骨料,然 后将粗骨料和细骨料分别采用辊压机进行辊压整形处理,得到整形后的粗骨料和细骨料。 整形后的粗骨料和细骨料可进一步采用方孔筛进行筛分分级处理,筛分成单粒级 的骨料分别存放。 所述机制骨料是指用机械破碎后的骨料,包括天然机制骨料和/或再生机制骨 料,天然机制骨料和/或再生机制骨料是指天然机制骨料、再生机制骨料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天然机制骨料是指天然骨料经机械破碎后的骨料,所述再生机制骨料是指再 生骨料经机械破碎后的骨料。 进一步,所述再生机制骨料为采用废弃混凝土经机械破碎而成的再生机制骨料。 所述粗骨料和细骨料分别采用辊压机进行辊压整形处理,辊压处理时辊压机的辊 间距分别采取各自骨料粒径上限,即粗骨料辊压整形处理时,辊间距为40mm,细骨料辊压整 形处理时,辊间距为5mm〇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对天然或再生骨料进行辊压处理,利用辊压处理 过程中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挤压作用,将骨料中易于折断的针片状颗粒挤压破断,减少针片 状颗粒含量;对于再生骨料,则可有效利用这种颗粒之间的挤压作用,一方面使骨料中易 于折断的针片状颗粒挤压破断,另一方面可导致再生骨料表面的软弱颗粒在挤压作用下剥 离,从而可减少再生骨料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同时提高再生骨料的强度。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证明,经本专利技术所述整形方法对机制再生粗骨料进行整形处理后, 其颗粒粒型有明显改善,针片状颗粒明显减少,有助于改善新拌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同 时,再生粗骨料压碎指标也明显减小,表明采用该整形方法可使再生粗骨料表面的软弱颗 粒剥落,明显改善了再生粗骨料的强度。 经本专利技术所述整形方法进行机制砂的整形处理后,其颗粒粒型有明显改善,有助 于改善新拌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 采用颚式破碎机对某天然岩石进行破碎和粗筛处理后,得到公称粒径5~40mm的 天然机制粗骨料和公称粒径小于5mm的机制砂,然后分别采用辊间距为骨料粒径上限的辊 压机进行整形处理,即粗骨料辊压整形处理时,辊间距为40mm,机制砂辊压整形处理时,辊 间距为5mm,整形后的粗骨料和机制砂进一步进行筛分处理。 按照《建设用碎石、卵石》GBT 14685-2011对整形处理前后的粗骨料进行颗粒级 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和压碎指标的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1。由表1-1可见,经整形处理后, 粗骨料的颗粒级配有明显变化,其粗颗粒含量减小,细颗粒含量增多,针片状颗粒明显减 少,但压碎指标仅略有减小。由此可见,经本专利技术所述整形方法进行粗骨料的整形处理后, 其颗粒粒型有明显改善,有助于改善新拌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表1-1粗骨料经整形处理后的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与压碎指标 按《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测得整形处理前后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如表1-2所 示,采用专利技术专利201310490600. 6方法测得的机制砂不规则颗粒含量结果亦列于表1-2。 如表1-2可见,经整形处理后,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发生变化,其细度模数有所下降,表明其 中部分粗颗粒,尤其是不规则颗粒在辊压作用下被压碎,其不规则颗粒含量由整形处理前 的21. 9% (未考虑粒径I. 18mm以下颗粒)减小为整形处理后的12. 2%,其不规则颗粒含 量大幅度减少。由此亦可见,经本专利技术所述整形方法进行机制砂的整形处理后,其颗粒粒型 有明显改善,有助于改善新拌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表1-2机制砂经整形处理后的颗粒级配和不规则颗粒含量 实施例2 : 采用颚式破碎机对废弃混凝土进行破碎和粗筛处理后,得到公称粒径5~40mm的 再生机制粗骨料和公称粒径小于5_的再生机制细骨料,然后分别采用辊间距为骨料粒径 上限的辊压机进行整形处理,即粗骨料辊压整形处理时,辊间距为40mm,细骨料辊压整形处 理时,辊间距为5mm,整形后的粗骨料和细骨料进一步进行筛分处理。 按照《建设用碎石、卵石》GBT 14685-2011对整形处理前后的粗骨料进行颗粒级 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和压碎指标的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1。由表2-1可见,经整形处理后, 粗骨料的颗粒级配有明显变化,其粗颗粒含量减小,细颗粒含量增多,针片状颗粒明显减 少,同时压碎指标也明显减小。由此可见,经本专利技术所述整形方法对机制再生粗骨料进行整 形处理后,其颗粒粒型有明显改善,针片状颗粒明显减少,有助于改善新拌混凝土拌合物的 和易性。同时,再生粗骨料压碎指标也明显减小,表明采用该整形方法可使再生粗骨料表面 的软弱颗粒剥落,明显改善了再生粗骨料的强度。 表2-1机制再生粗骨料经整形处理后的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与压碎指标 按《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测得整形处理前后机制再生细骨料的颗粒级配如 表2-2所示,采用专利技术专利201310490600. 6方法测得的机制再生细骨料不规则颗粒含量结 果亦列于表2-2。如表2-2可见,经整形处理后,机制再生细骨料的颗粒级配发生明显变化, 其细度模数有所下降,表明其中部分粗颗粒,尤其是不规则颗粒在辊压作用下被压碎,其不 规则颗粒含量由整形处理前的15. 4% (未考虑粒径I. 18mm以下颗粒)减小为整形处理后 的8. 5%,其不规则颗粒含量大幅度减少。由此亦可见,经本专利技术所述整形方法进行机制砂 的整形处理后,其颗粒粒型有明显改善,有助于改善新拌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表2-2机制再生细骨料经整形处理后的颗粒级配和不规则颗粒含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制骨料的颗粒整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将破碎后的机制骨料首先经过方孔筛进行筛分处理,分别得到公称粒径5~40mm的粗骨料和公称粒径小于5mm的细骨料,然后将粗骨料和细骨料分别采用辊压机进行辊压整形处理,得到整形后的粗骨料和细骨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励孔德玉徐林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