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电装置、受电装置、车辆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4529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8 18:08
非接触供电系统(10)能够以非接触方式从送电部(220)向受电部(110)供给电力。非接触供电系统具备:升降机构(105),其使受电部在待机位置和与送电部相对的受电位置之间移动;和ECU(300),其用于控制升降机构。在使受电部移动到受电位置之后且在接受来自送电部的电力期间,在与受电开始时相比送电部与受电部之间的距离变大了的情况下,ECU使移动装置动作而使受电部接近送电部。由此,抑制由于送电部与受电部之间的距离变动而产生的输送电力期间的电力传输效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送电装置、受电装置、车辆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更特别地,涉及用于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改善电力传输效率的技术。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不使用电源线、送电电缆的非接触的无线电力传输受到注目,提出了将其应用于能够利用来自车辆外部的电源(以下也称作“外部电源”。)的电力对车载的蓄电装置进行充电的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辆等。在这样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为了提高电力传输效率,适当进行送电侧与受电侧的位置对准变得重要。日本特开2011-036107号公报(专利文献I)公开了在车辆所具备的受电侧线圈与设置于地面的送电侧线圈之间以非接触方式传递电力的充电系统中设置有位置调整部的构成,所述位置调整部调整送电侧线圈的位置以使得送电侧线圈与受电侧线圈成为彼此电磁耦合的位置关系。另外,在日本特开2011-19361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车辆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通过使车辆所具备的受电线圈升降来使受电线圈接近送电线圈的升降装置设置于车辆侧的构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3610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93617号公报【专利技术内容】专利技术要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其能够以非接触方式从送电装置接受电力,所述车辆具备:受电部,其以非接触方式从包含于所述送电装置的送电部接受电力;移动装置,其构成为能够使所述受电部在待机位置和与所述送电部相对的受电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控制装置,其用于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在使所述受电部移动到所述受电位置之后且在接受来自所述送电部的电力期间,在与受电开始时相比所述送电部与所述受电部之间的距离变大了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移动装置动作而使所述受电部接近所述送电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市川真士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