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连杆将侧壁铰接到底座上的可折叠托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4227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折叠容器,包括一个有四个侧面的底座;两对容器侧壁板,该侧壁板通过连杆装置被分别永久地连接到底座的相邻的四个侧面上,一对壁板在各壁板的底边与顶边之间的壁板高度小于另一对壁板的壁板高度,所述这对较短的壁板在连接其壁板的顶边和底边的两侧边之间的壁板宽度大于这对较长壁板的壁板宽度;位于底座四个侧面上的导槽以及位于壁板底边上的凸缘;所述连杆装置,当所述壁板垂直于所述底座时,该所述连杆装置使得所述壁板沿垂直于所述壁板平面的方向岔开地移动,以实现所述壁板凸缘接合在所述底座的导槽内,并且还使得在所述壁板凸缘脱离所述底座导槽后,所述壁板可以绕枢轴转动,以使所述壁板重叠以在相互壁板之间且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叠合关系;可放松的连接装置,当所述壁板垂直于所述底座并且通过所述凸缘接合到所述底座导槽中而被连接时,该可放松的连接装置将所成对壁板的相邻的壁板侧边连接在一起;以及可放松的紧固装置,以防止所述连接装置松开。(*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折叠容器。
技术介绍
已知许多形式的可折叠容器。一种形式是它的底座带有可拆卸的侧壁板。另一种形式是它的底座带有已被连接的侧壁板,该侧壁板可以被折叠以相互形成叠合关系,且所有的侧壁板与底座形成叠合关系。目前后一种类型的容器中,壁板相对于底座的折叠与安装受到壁板与底座之间的联接件的结构的阻碍。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联接件的新颖形式,该联接件与当壁板垂直于底座时接合壁板所用的装置相结合,提供了容器中使用的已知装置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替换方法,该容器的底座带有永久连接的可折叠的侧壁板。专利技术概述广义地讲,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容器,它包括一个有四个侧面的底座;两对容器侧壁板,该壁板通过连杆装置被分别永久地连接到底座的相邻的四个侧面上,一对壁板在各壁板的底边与顶边之间的壁板高度小于另一对壁板的壁板高度,所述这对较短的壁板在连接其壁板的顶边和底边的两侧边之间的壁板宽度大于这对较长壁板的壁板宽度;位于底座四个侧面上的导槽以及位于壁板底边上的凸缘;所述连杆装置,当所述壁板垂直于所述底座时,该连杆装置使得所述壁板沿垂直于所述壁板平面的方向岔开地移动,以便于所述壁板凸缘接合在所述底座的导槽内,并且还使得在所述壁板凸缘脱离所述底座导槽后,所述壁板可以绕枢轴转动,以使所述壁板重叠以在相互壁板之间且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叠合关系;可放松的连接装置,当所述壁板垂直于所述底座并且通过将所述凸缘接合到所述底座导槽中而被连接时,该可放松的连接装置将所述成对壁板的相邻壁板的侧边连接在一起;以及可放松的紧固装置,以防止所述连接装置松开。附图简述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形式的底座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底座采用的一对壁板的透视图;图3是采用图1的底座和两对图2所示的壁板的容器的透视图;图4是用于底座与壁板之间连杆连接的连杆部件的局部放大视图,在操作关系中壁板垂直于底座的壁板安装装置;图5是类似于图4的视图,其中壁板从它的安装装置中脱离出来但仍保持直立;图6是类似于图4的视图,其中壁板从它的安装装置中脱离出来但作为容器折叠工序的一部分而被折叠;图7示意地示出容器折叠的第一步骤;图8是类似于图7的视图,示出容器折叠的第二步骤;图9是类似于图7的视图,示出容器折叠的第三步骤;图10示出折叠好的容器;图11是替换的连杆部件的局部放大视图,该连杆部件将壁板连接到容器的底座上;图12是类似于图11的视图,带有装配好的连杆部件;图13是图12的位于底座与壁板之间的连杆连接件的局部放大视图,壁板处于与装置垂直的操作关系中以将壁板连接到底座上;图14是类似于图13的视图,其中壁板从它的连接装置脱离出来但仍保持直立;以及图15是类似于图14的视图,其中壁板从它的连接装置脱离出来但被折叠以与底座形成叠合关系。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详述图1的容器底座1由金属制成且包括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容器的“托板型”底座的部件。可以理解,该底座无需一定是托板型的。底座1有两个平行的侧面2、3以及位于其间的支承4。侧面2、3的底边和支承4由几个横向条板5连接,图1只示出一块横向条板。设有一负载支撑底板6。底板6上的侧面2、3是形成横板7的箱形结构的一部分,每个横板7带有内表面8及顶面9。沿着各横板顶面9的长度有一位于横板顶面9以上一定间隔的板以形成导槽13,在横板7之间的底座的边缘有类似的板形成导槽14。在底座的各个角落部位都有直立的角形支架10,它构成横板7的一部分。通过连杆装置将四块壁板永久地连接到底座1上,在图4到图6中最佳示出。壁板是成对的,一对对置的壁板15、16由连杆11连接到支架10上,一对对置的壁板17、18由类似的连杆11连接到横板7的内表面8上。各壁板最好由带有向外翻(out-turned)的凸缘的角铁框架和附着的内覆盖板20构成。应当指出,壁板15、16的高度小于壁板17、18的高度,其原因将从下文详述中显而易见。如图2所示,壁板17设有滑动插销21与壁板15、16的框架中的孔22相配合。滑动插销21(设置在壁板17和18上)与孔22构成紧固装置,这将在后面描述。图3示出处于安装状态的容器,壁板17(和18)的直立面的凸缘19与钩环23接合以构成直立的壁板的连接装置。通过将滑动插销21插入孔22而得到紧固装置,该紧固装置将壁板紧固而形成连接关系。图10示出容器的折叠状态,其中壁板被折叠以在相互壁板之间及所有壁板相对于底座1形成叠合关系。采用连杆11可以形成这种关系。连杆11的作用是作为壁板折叠与安装工序的一部分,将参照图4至图6描述。在壁板直立状态中,侧面17的底框架的凸缘40接合在导槽14中。图4示出,连杆11位于壁板17的对边,该连杆的顶端连接到横板7的内表面8上的销12处,其底端连接到位于壁板17的相对直立侧边的销20处。按通常的壁板折叠顺序,壁板17首先沿垂直于壁板平面的箭头A的方向移动,连杆11绕两轴销12和20产生弧线移动。与壁板15和16有关的销12被固定在支架10上。图5示出壁板17被移出使得壁板底部凸缘40离开导槽14。当壁板处于图4位置时,直立壁板的凹槽26将销12容纳。图6示出部件的位置,即当壁板17被折叠(实线)以及被倾斜和上升(虚线)以备于下降至实线位置或作为相对的壁板18被折叠以覆盖壁板17时的升高位置。按图7到图9的顺序执行图4到图6的折叠程序,可以得到图10所示的折叠好的形状。从提供的附图可以容易地看出壁板与底座的连接的可靠性及安装与折叠工序的简单性。当需要一个盖子时,可以设计一个合适的盖子与容器的壁板配合,为此在图3中壁板17的顶端横板上示出带有一个孔的托架25。虽然示出的是一“L”形连杆,但也可以使用直的连杆。如果采用直的连杆,壁板17的凸缘40中的容纳连杆的凹槽27比图6所示的采用“L”形连杆11时的凹槽要深。参照图11到图15,示出将壁板17连接到底座的连杆机构的第二种形式。正如示出的,代替连杆11的是连杆41,它带有细长的弯曲段42,该弯曲段由带有顶、底向外翻的平行套管43和44的圆形横截面的杆制成。如图12所示,连杆臂43被可绕枢轴旋转地安装在管套45内,该管套45位于底座支架10的板46上,该板46被加宽以容纳管套45,该管套45由销47固定。连杆支架44被安装在细长的鞍座48中,其中该连杆支架可以在鞍座内绕枢轴转动且滑动,鞍座48被固定在壁板17的底部凸缘40上。如图13示出,在壁板折叠步骤中,壁板17首先沿箭头A的方向被移动,而连杆套管43在管套45内以及连杆套管44在细长鞍座48内沿弧线移动。壁板15、16和18设有相似装置。就壁板17和18而言,管套45可以由横板7的内表面8上的套管支撑孔代替,并且套管43可以足够长以正好穿过横板7。图14示出壁板凸缘40从导槽14中移出,使得壁板的底边离开导槽且由于连杆轴销44沿鞍座48中的开口移动而使得该壁板的底边位于底板6上。如图15中实线所示,这个移动还使得壁板17被折叠到水平地位于板6上。虚线是指在下降到与板6形成叠合关系之前的壁板17,并且虚线也表示壁板18被折叠到壁板17上时的升高位置。壁板的安装工序总体由图10到图7示出,而分别由图6到图4及图15到图13示出。上述是目前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并且可以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S·卡尔皮塞克
申请(专利权)人:L·S·卡尔皮塞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