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集装箱间可拆式连接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4211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使相邻集装箱的角边接头间,尤其使货船甲板上上下叠放的集装箱间实现可拆连接的连接器。集装箱的连接需要扭转含对角螺栓的锁紧螺栓,为此提出了一种实现上述扭转操作的作动装置,该装置配有含两根牵引索的绳索,绳索的中部接在锁紧螺栓上。使用两根牵引索可以使锁紧螺栓沿顺时针及逆时针双向扭转。这样不仅消除了误操作问题,而且连接器的上、下侧对角螺栓均可被置于待连接的集装箱之间。(*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它使相邻集装箱的角边接头间,尤其使货船甲板上上下叠放的集装箱间实现可拆连接。上述类型的连接器在行话中一般被称为″扭锁″。其主要作用是连接由货船运输的集装箱。而海上运输过程中一般不希望发生集装箱间相对移动的现象。为减少连接器上锁及开锁的手动工作量并由此降低在港口装、卸船的时间成本,连接器一般具备半自动功能。其做法是先用手动方式在被连接的某一个集装箱上进行预锁紧。当该集装箱被置于另一集装箱之上后,再用自动方式进行正式锁紧。卸船时需要松开已彼此相连的集装箱,而此时只能用手动方式打开连接器。专利WO 8807006 A1所述的连接器中配有作为其作动装置的单根牵引绳。但该连接器及其牵引绳尚存在以下一些缺点连接器只能依照特定的装配关系才能在被连接集装箱上使用;错装连接器将导致正式锁紧无法自动完成;意外开锁的连接器无法再次上锁;无法根据需要选择从集装箱上侧还是下侧来松开连接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操作方法简单且容错性好的通用半自动连接器。具有本专利技术特征的连接器即可实现上述目标。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连接器上设有两根牵引索,因而锁紧螺栓可双向扭转。使用这种如本专利技术所述配有成对牵引索的连接器可以避免或消除操作失误—尤其是错误锁定现象—的发生。此外,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连接器具有通用性。作为推荐方案,作动装置可以是一根松驰或具弹性的挠性绳或绳状索具,而两根牵引索则是作动装置的某两段(各占一半)。作动装置两端设有相应的作动端头。各牵引索也可以分别由两个较短的作动装置构成。此时,每个作动装置的自由端配有各自的作动端头。具有本专利技术特征的另一种连接器也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目标。为此,锁紧螺栓的两个对角螺栓结构大致相同。因此,在用连接器对被连接集装箱进行预锁紧时,可以无需考虑应该使用哪一端对角螺栓的问题。此外,连接器可以任意翻转使用,也就是说,可以用它的上侧或下侧任一端对角螺栓来对集装箱进行预锁紧。由于这种任选型作动装置在连接器半自动化操作中的应用,其使用要求因操作方法的简化而得以大大简化。总之,对于如上述权利要求所述作动装置配有两根牵引索的连接器来说,操作的简单化实现了对误操作的结构性预防,同时也实现了从上侧或下侧集装箱上对连接器开锁的可选择性。而且,对于已发生的误操作来说,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连接器可以轻易地将其改正。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如本专利技术所述连接器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连接器的侧视图,图2是相对于图1转过90度的连接器侧视图,图3是连接器的中心水平面剖视图,其上侧对角螺栓已开锁,图4是图3所示连接器中上侧对角螺栓的俯视图,图5是图3及图4所示连接器中下侧对角螺栓的视图,其视角与图4同,图6是连接器的中心水平面剖视图,其上侧对角螺栓已被预锁紧,图7是图6所示连接器中已预锁紧的上侧对角螺栓视图,图8是图7视角下的下侧对角螺栓视图,图9是连接器在正式锁紧时的中心水平面剖视图,图10是图9所示连接器在正式锁紧时的下侧对角螺栓俯视图,图11是连接器在正式锁紧时的下侧对角螺栓视图,其视角与图10同,图12是连接器锁紧螺栓的侧视图,图13是锁紧螺栓XIII向的视图,图14是如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器在正式锁紧时的中心水平面剖视图,且图15是图14所示连接器在上侧对角螺栓已开锁时的中心水平面剖视图。这里提出的连接器可以以半自动方式连接上下叠放的集装箱(图中未加表示)。该连接器大致包括以下部分壳体20;锁紧螺栓21;作动装置22以及固定装置23。该连接器的壳体20为两件剖分式结构。构成该壳体的两个半边24及25通过螺纹连接而在其中心剖分面26上结合。该剖分面沿纵向穿过壳体20内通孔27的中心。相对于图1和2所示的连接器常态位置来说,剖分面26和通孔27是垂直穿过壳体20的。壳体20可从外部分成三段,即中段的对接支承部分28以及分列于中段28两侧的中央部分29和30。当集装箱彼此上下叠放并相连时,对接支承部分28可以作为隔离体而位于相邻集装箱的角边接头之间,而中央部分29和30则可分别伸入角边接头上的相应深孔中。锁紧螺栓21包括大体为圆柱体的中间段21和两个对角螺栓32及33。锁紧螺栓21为单件结构,为此,两个对角螺栓32及33应分别由中间段21的两个端头形成。锁紧螺栓21可通过中间段21而装入壳体20内的通孔27中并可绕其纵向中心线34转动。两个对角螺栓32及33分别从壳体20的两端伸出。这样,对角螺栓32及33便可分别位于壳体20的中央部分29和30以外。如本专利技术所述,锁紧螺栓21的两个对角螺栓32及33在结构上大致相同。每个对角螺栓32在其朝向壳体20中央部分29和30的一侧(背侧)具有近似为矩形的底面(图12)。从该底面开始,对角螺栓32及33表现为向其自由端逐渐变细的锥形,并由此形成平头35。在对角螺栓32及33平行长边上设有以对角方式布置的凸部36。这些凸部36是从各对角螺栓32、33矩形底面的某些部分伸出的(图13)。凸部36的顶边以斜向延伸至相应对角螺栓32、33的平头35处。由此便使各对角螺栓32、33上形成从平头35至凸部36的螺旋线。凸部36相对于各对角螺栓32、33的底侧设有斜面部分37。斜面部分37与各对角螺栓32、33顶边螺旋线之间的节距是设定的,在确定好各对角螺栓32、33相对于相应集装箱之角边接头的位置之后,如果将上述对角螺栓插入角边接头中或从中拔出,锁紧螺栓21便会自动扭转。此外,如本专利技术所述,某一对角螺栓相对于另一对角螺栓恰好偏转约90度(图13)。因此,在使连接器翻转,从而使下侧对角螺栓33处于上侧之后,如果使锁紧螺栓绕其纵向中心线34转动90度,原来的下侧对角螺栓33就会取代先前由上侧对角螺栓32占据的角色。设在壳体20内的固定装置23可以按图3、6及9所示的三种不同模式锁定锁紧螺栓21。固定装置23包括装在壳体20内的弹簧加载顶块38以及为锁紧螺栓21而设的连接块39,二者之间具有特定的配和关系。连接块39固接在锁紧螺栓21的中间段31上,因而可与锁紧螺栓21共同扭转。弹簧加载顶块38可以沿某一横向中心轴线40移动,该轴线穿过壳体20对接支承部分的中心并正交于锁紧螺栓21的纵向中心线。弹簧加载顶块38的顶板41在朝向锁紧螺栓21的方向上受到弹簧(即压力弹簧42)的预紧。这样,垂直于横向中心轴线40的顶板41前止推面43便会压在连接块39上。当连接器的锁紧螺栓21处于如图9所示使相邻集装箱连接的正式锁紧状态时,两个对角螺栓32、33都将脱离与壳体20中央部分29和30的结合(图10及11),此时,连接块39止推面44将受到顶板41止推面43的压迫。借助于连接块39的作用,弹簧加载顶块38可将连接器的锁紧螺栓21锁定在正式锁紧状态。连接块39止推面44的两侧分别设有凸状部分45和46。在连接器处于预锁紧状态时,上侧对角螺栓32将脱离与壳体20中央部分29的结合(图6及7),而下侧对角螺栓32却可与壳体20的中央部分30结合(除开凸部36),此时,连接块39的凸状部分45将接触到顶板41止推面43上槽48中的中心凹部47(图6)。由此将连接器的锁紧螺栓21锁定在预锁紧状态。反过来,当上侧对角螺栓32处于开锁状态而下侧对角螺栓33处于锁紧状态时(图5),连接块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它使相邻集装箱,在尤其使货船甲板上上下叠放的集装箱之间实现可拆连接。该连接器包含以下部分:壳体;可扭转的锁紧螺栓,其中间段以可回转方式装在壳体内,且中间段的两端为对角螺栓;以及用来扭转锁紧螺栓的作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作动装置(22)配有用来从两个相反方向扭转锁紧螺栓(21)的至少两根牵引索(57,58)。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利乌斯唐纳托马斯尼曼威廉维尔克
申请(专利权)人:马克乔治高康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