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新型总体布局的轻型全地形车,车身的左、右侧从前往后依次设有车身壳体和车身箱梁,车身壳体和车身箱梁之间的车身分成三个舱室,从前往后依次为动力舱、驾驶舱和货舱;动力舱前部横向安装有组合式散热器,动力舱的右侧设有发动机、变速器、综合传动箱和一体式泵马达;综合传动箱上同轴连接有左主传动轴和右主传动轴,这两根主传动轴通过H型链传动系统将动力传入对应的外啮合轮边减速器输入轴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动力前置形式,并相应布置动力传递部件等,这样就可以为后部的货舱设置载货平台提供了可能,从而能够很好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且动力总成整合一个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轻型全地形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新型总体布局的轻型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轻型全地形车是一种能够适应多种地形状况的轻型机动车辆,其总体布置形式目前主要有如下两种形式,即:动力舱中置和动力舱后置。动力舱后置形式的全地形车,货舱空间小,且不能形成载货平台,距地很高,所以能够装载的货物的体积就很小,货物上下车不方便,武器等上车改装功能受限。动力舱中置形式的全地形车,后部可以行成载货平台,但由于乘员舱在动力舱货舱的前部,乘员舱的布置不能较多地借用动力舱空间,所以导致货物后部的货舱平台尺寸仍不是很大,并且且现有的这种中置的全地形车的冷却系统的布置结构会影响驾乘人员的舒适性。此外,现有具有原位转向功能的轻型全地形车,行星转向传动机构与变速器、发动机、前取力结构、栗、马达部件等未集成在一起,零部件数量较多,从而一定程度增大了系统的成本,可靠性、可维修性不高。另外,链传动的润滑方式采用敞开式的润滑酯,而轻型全地形车的使用工况较差,风沙量大,这样就容易降低润滑酯的清洁度,从而缩短链条的使用寿命,降低整车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新型总体布局的轻型全地形车,欲尽可能增大后部的货舱空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新型总体布局的轻型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I)和电瓶(15),其中车身(I)的左、右侧从前往后依次设有车身壳体(Ia)和车身箱梁(Ib),该车身壳体和车身箱梁之间的车身(I)分成三个舱室,从前往后依次为动力舱(D)、驾驶舱(J)和货舱(H),且货舱处形成有一个载货平台;所述动力舱(D)前部横向安装有组合式散热器(2),该动力舱的右侧设有发动机(3)、变速器(4)、综合传动箱(5)和一体式栗马达¢),并在动力舱(D)左侧设有机械式轴流风机(7),该机械式轴流风机通过十字轴式传动轴(8)从所述综合传动箱(5)上取力,从而冷却动力舱(D);所述驾驶舱(J)左侧设有驾驶员座椅,驾驶舱(J)的右侧设有副驾驶员座椅;所述综合传动箱(5)上同轴连接有左主传动轴(9)和右主传动轴(10),这两根主传动轴通过H型链传动系统(11)将动力传入对应的外啮合轮边减速器(12)输入轴上,这些外啮合轮边减速器对称安装在所述左、右侧的车身箱梁(Ib)上,且这些外啮合轮边减速器(12)的输出轴上均分别安装有车轮(13);所述左侧的车身壳体(Ia)充当空滤器外壳,该空滤器外壳内装有空滤器滤芯(14),并在左侧的车身壳体(Ia)外侧设有可拆卸的盖板;所述电瓶(15)和燃油箱(16)安装在载货平台的下方,该载货平台用于载货或者加装武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采用动力前置形式,并相应布置动力传递部件等,这样就可以为后部的货舱设置载货平台提供了可能,从而能够很好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在本案中,所述发动机(3)、变速器⑷、综合传动箱(5)和一体式栗马达(6)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该整体通过三点式悬挂系统与所述车身(I)固定连接。 采用以上,不仅可以减少部件数量,而且维修时就可以整体吊装,便于维修。作为重要的优选,所述左、右侧的车身箱梁(Ib)充当全封闭的链盒,所述H型链传动系统(11)中的传动链装在该链盒中,且这个链盒中装有用于润滑传动链的润滑油。采用以上设计,这样就能很好地对H型链传动系统(11)中的传动链进行润滑,不仅能够保证传动链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以保证本专利技术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在本案中,所述发动机(3)横向设置,该发动机的左侧依次设置所述综合传动箱(5)和变速器(4),并在发动机(3)后侧设置所述一体式栗马达¢),且一体式栗马达(6)安装在综合传动箱(5)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动力前置形式,并相应布置动力传递部件等,这样就可以为后部的货舱设置载货平台提供了可能,从而能够很好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且动力总成整合一个整体,不仅有效减小了部件数量,也便于维修时整体吊装,另外传动链的润滑有效,传动链的使用寿命可以得到有效保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去掉车身后的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具有新型总体布局的轻型全地形车,主要由车身1、组合式散热器2、发动机3、变速器4、综合传动箱5、一体式栗马达6、机械式轴流风机7、十字轴式传动轴8、左主传动轴9、右主传动轴10、H型链传动系统11、外啮合轮边减速器12、车轮13、空滤器滤芯14、电瓶15和燃油箱16构成。其中,车身I的左侧和右侧从前往后依次设有车身壳体Ia和车身箱梁lb,该车身壳体Ia和车身箱梁Ib之间的车身I分成三个舱室,从前往后依次为动力舱D、驾驶舱J和货舱H。货舱H处形成有一个载货平台,该载货平台用于载货或者加装武器,电瓶15和燃油箱16安装在载货平台的下方。动力舱D的前部横向安装有组合式散热器2,该动力舱D的右侧设有发动机3、变速器4、综合传动箱5和一体式栗马达6。发动机3、变速器4、综合传动箱5和一体式栗马达6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该整体通过三点式悬挂系统与车身I固定连接,且三点式悬挂系统为成熟技术。发动机3横向设置,该发动机的左侧依次设置所述综合传动箱5和变速器4,并在发动机3后侧设置所述一体式栗马达6,且一体式栗马达6安装在综合传动箱5上。在动力舱D左侧设有机械式轴流风机7,该机械式轴流风机通过十字轴式传动轴8从所述综合传动箱5上取力,从而冷却动力舱D。驾驶舱J左侧设有驾驶员座椅,驾驶舱J的右侧设有副驾驶员座椅。如图1、2所示,左侧的车身壳体Ia充当空滤器外壳,该空滤器外壳内装有空滤器滤芯14,并在左侧的车身壳体Ia外侧设有可拆卸的盖板。综合传动箱5上同轴连接有左主传动轴9和右主传动轴10,这两根主传动轴通过H型链传动系统11将动力传入对应的外啮合轮边减速器12输入轴上,这些外啮合轮边减速器对称安装在左侧和右侧的车身箱梁Ib上,且这些外啮合轮边减速器12的输出轴上均分别安装有车轮13。左侧和右侧的车身箱梁Ib充当全封闭的链盒,H型链传动系统11中的传动链装在该链盒中,且这个链盒中装有用于润滑传动链的润滑油。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专利技术为限制,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具有新型总体布局的轻型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I)和电瓶(15),其中车身(I)的左、右侧从前往后依次设有车身壳体(Ia)和车身箱梁(Ib),该车身壳体和车身箱梁之间的车身(I)分成三个舱室,从前往后依次为动力舱(D)、驾驶舱(J)和货舱(H),且货舱处形成有一个载货平台;所述动力舱(D)前部横向安装有组合式散热器(2),该动力舱的右侧设有发动机(3)、变速器(4)、综合传动箱(5)和一体式栗马达¢),并在动力舱(D)左侧设有机械式轴流风机(7),该机械式轴流风机通过十字轴式传动轴(8)从所述综合传动箱(5)上取力,从而冷却动力舱(D);所述驾驶舱(J)左侧设有驾驶员座椅,驾驶舱(J)的右侧设有副驾驶员座椅; 所述综合传动箱(5)上同轴连接有左主传动轴(9)和右主传动轴(10),这两根主传动轴通过H型链传动系统(11)将动力传入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新型总体布局的轻型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1)和电瓶(15),其中车身(1)的左、右侧从前往后依次设有车身壳体(1a)和车身箱梁(1b),该车身壳体和车身箱梁之间的车身(1)分成三个舱室,从前往后依次为动力舱(D)、驾驶舱(J)和货舱(H),且货舱处形成有一个载货平台;所述动力舱(D)前部横向安装有组合式散热器(2),该动力舱的右侧设有发动机(3)、变速器(4)、综合传动箱(5)和一体式泵马达(6),并在动力舱(D)左侧设有机械式轴流风机(7),该机械式轴流风机通过十字轴式传动轴(8)从所述综合传动箱(5)上取力,从而冷却动力舱(D);所述驾驶舱(J)左侧设有驾驶员座椅,驾驶舱(J)的右侧设有副驾驶员座椅;所述综合传动箱(5)上同轴连接有左主传动轴(9)和右主传动轴(10),这两根主传动轴通过H型链传动系统(11)将动力传入对应的外啮合轮边减速器(12)输入轴上,这些外啮合轮边减速器对称安装在所述左、右侧的车身箱梁(1b)上,且这些外啮合轮边减速器(12)的输出轴上均分别安装有车轮(13);所述左侧的车身壳体(1a)充当空滤器外壳,该空滤器外壳内装有空滤器滤芯(14),并在左侧的车身壳体(1a)外侧设有可拆卸的盖板;所述电瓶(15)和燃油箱(16)安装在载货平台的下方,该载货平台用于载货或者加装武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劲,刘静,雍跃,杨光兴,张勇,刘猛,李勇,叶富平,朱丽芳,冯玉春,陈万智,李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