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输容器的两个可相对转动壁部之间的铰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3462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尤其是箱型运输容器的两个可绕至少一个转轴(34)相对转动的壁部(6)之间的铰接结构(35)。铰接结构(35)具有两个分别至少有一个自由度的且通过铰接体(40)间隔设置的铰链(38)。转轴(34)彼此平行,从而第一壁部(32)可被调入一个靠着内表面(8)和/或第二壁部(33)外壳面(14)的位置。在靠着第二壁部(33)的且垂直于该壁部的位置上,第一壁部(32)和/或铰接体(40)布置在从内表面(8)起沿第二壁部(33)外壳面(14)方向延伸的环形端面(31)内,铰链(38)转轴(34)位于内表面(8)和壁部(6)外壳面(14)之间。(*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在尤其是箱型运输容器的两个可相对转动的壁部之间的铰接结构。在一种如DE9308051.4U所述的公知容器中,顶壁和侧壁通过转动支承结构铰接在底部上且它在装配位置上被一个可松开的锁定件固定住而形成了容器。在松开锁定件后,借助转动支承结构使侧壁和/或顶壁向外转入一个与底部平齐的位置。因此,在容器空置的情况下,容器具有一个小的运输体积。在这种情况下,在此状态下的容器占据了较大的底面积且因而使用于回收空容器的运输板占据了不适当的空间,这是不利的。在另一种如EP0443327A2所述的公知的折叠式运输箱中,侧壁可如此通过转轴与底部相连,即处于叠置状态下的侧壁可以平行于底部地向内转动。在这种情况下,成本高昂地将侧壁铰接在底部上且不稳定地支承侧壁而由此缩小了这种运输容器的填充量,这是不利的。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设计出一种可以承受高负荷的且可以有选择地使纵侧壁和/或横侧壁转入一个与底部平齐的或平行的位置的运输容器铰接结构。此任务是通过权利要求1的技术特征完成的。由于使一个铰接体的两个铰链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自由度,所以除了平齐位置外,还令人意想不到地有利地实现了壁部可选择地相对转入一个平行位置,在这里,壁部和内表面或其外表面、尤其是外壳面叠置在一起。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计结构也是有利的,通过这种结构实现了简单更换壁部和/或铰接体且也可实现轻松地装配如此设计而成的运输容器。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计方案也是可行的,这是因为由此减少了运输容器所需部件。根据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优选改进方案,可以获得一种承受高负荷的铰接结构。如权利要求5和6所述的设计结构也是有利的,由此获得了对运输容器部件设计结构的可变调整。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优选改进方案,获得了在铰接结构中的对中效果。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进方案允许脱开运动以便松开铰接结构。根据权利要求9-12所述的优选改进方案,可以获得在壁部之间的或在壁部和铰接体之间的预选转动性。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实施例也是可行的,其中避免了侧壁部彼此无意脱开或其无意脱离铰接体。权利要求14和15记载了优选改进方案,其中无论铰接结构的脱开性能如何,都可以获得防止轴向移动的固定结构。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改进方案也是有利的,其中获得了一种在特殊位置上防止了壁部转动的锁定装置。最后,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计方案也是有利的,这是因为由此有效地避免了对铰接结构施加过大的力。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附图说明图1以示意透视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运输容器;图2以端视图示出了容器;图3根据图2的Ⅲ-Ⅲ线剖视了容器局部;图4根据图2的Ⅳ-Ⅳ线剖视了本专利技术的铰接结构;图5根据图5的Ⅴ-Ⅴ线剖视了在壁件之间的本专利技术铰接结构;图6根据图5的Ⅵ-Ⅵ线剖视了铰接结构。在图1中画出了一个容器1、特别是一个箱型(steigenartig)运输容器2。此容器是由一个底部3、两个对置的纵侧壁4和两个与纵侧壁垂直的且构成了可相对转动的壁部6的对置横侧壁5构成的。纵侧壁4和横侧壁5是由具有彼此面对的内表面8的壁件7构成的。在纵侧壁4或横侧壁5垂直于底部3的组装状态下,内表面8构成了一个用于容纳各种运输件的内腔9。一个在内腔9反面限定壁件7的外表面10平行于内表面8。壁件7还由一个与该壁件连成一体的条边11包围,所述条边反向于内腔9地从内表面8突出了一个平行于底部3测得的条边宽度12。背向内表面8地由一个条边外表面13限定了条边11边界。在其离内表面8的距离等于条边宽度12的条边外表面13平面内,外壳面14平行于内表面8,它反向于内腔9地在外面包围横侧壁5或纵侧壁4。在壁件7外表面10上形成了一个腹条15且最好是一体地形成一个加强部,其中壁件7具有凹口16以便减轻运输容器2的运输重量。凹口16在这种情况下被设计成提手开口17,而开口边界是由一个成型于壁件7上的且与内腔9相反地垂直凸起的提手边18限定的。限定纵侧壁4和/或横侧壁5边界的端面19垂直于内表面8或外表面10并垂直于底部3。在此端面上设有一个、尤其是一体形成了一个对中和/或锁定件20。位于一个假想覆盖区22内的对中和/或锁定卡口21配属于该对中和/或锁定件20。覆盖区22是壁件7内表面8的局部,该壁件7垂直于具有对中和/或锁定件20的壁件7。覆盖区22因而具有一个约等于条边宽度12的覆盖宽度23且该宽度是从一个垂直于底部3的横侧壁5和/或纵侧壁4的端侧面24起指向内腔9地测得的。条边11最好在垂直于端面19或端侧面24的且平行于底部3的纵侧面25上具有对中凹口26,纵侧面25平行于底部3地限定了条边11边界,对中凹口26尤其是在许多运输容器2叠置的情况下防止了这些运输容器在运输过程中相对运动。当然,对中和/或锁定件20也可以安装在覆盖区22内,此覆盖区由此最好与壁件7形成一体且它与外壳面14相反地沿端面19方向如纵侧壁4的方向从内表面8上突起。在此变型方案中,对中和/或锁定卡口21可设置在端面19上。底部3是由平面底板27构成的,它同样可能因重量的缘故而具有许多凹口16。底板27的外表面是由一个其上侧29平行于底板27的底条边28围成的,上侧29也构成了一个比底板27伸出一个与之垂直地测得的凸肩高度30的内表面8。底条边28的外面是由一个背向于内腔9的环形侧面31限定的。底部3也具有与内腔9相对地对准的且未示出的腹条15,该腹条是由平行于且背向上侧29的外壳面14在与内腔9相反的方向上所限定的。例如,以下将把两个壁部6定义为第一壁部32和第二壁部33。第一壁部32如横侧壁5和第二壁部33如底部3可绕至少一个转轴34相对转动。转轴34平行于底部3和内表面8。在本实施例中,转轴34不仅可以在纵侧壁4中,它也可以在横侧壁5中。但是,也可以例如使横侧壁5与底部3刚性连接且只有纵侧壁4绕转轴34相对地且相对于底部3转动。在两个绕至少一个转轴34相对转动的运输容器2的壁部6之间设有一个铰接结构35,它具有至少一个如通过回转销36和一个回转销座37或通过一个软片合页构成的且具有至少一个自由度的铰链38。在这种情况下,转轴34平行于一个如通过纵侧面25和条边外表面13构成的壁部6的侧边39。于是,可相对第二壁部33将第一壁部32调节到一个与第二壁部33平齐的或对准的垂直位置上或反之。铰接结构35具有两个分别有至少一个自由度的铰链38,它们通过铰接体40间隔设置并两个铰链38的转轴34彼此平行地设置。这样一来,可将第一壁部32调入一个贴靠在内表面8和/或第二壁部33的外壳面14上的位置。在贴靠在第二壁部33的和/或与之垂直的位置上,第一壁部32和/或铰接体40设置在从内表面8起沿第二壁部33的外壳面14方向延伸的侧面31内。铰链38的转轴34设置在内表面8和壁部6的外壳面14之间即在纵侧壁4的底部3和横侧壁5之间。转轴34经过回转销36和回转销座37的中心。通过铰接体40彼此分开的铰链38或其平行设置的转轴34彼此间隔了一段垂直于底部3测得的轴向间距41。这样一来,实现了第一壁部32从一个垂直于底部3的位置起共转动270度地转入一个与之平行的位置。如果一个垂直于底部3测得的壁部6如纵侧壁4的壁高度42不大于内宽4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尤其是箱型运输容器的两个可绕至少一个转轴相对转动的壁部之间的铰接结构,它具有至少一个如通过一个回转销和一个回转销座或通过一个软片合页构成的且具有至少一个自由度的铰链,所述转轴平行于一个壁部的侧边设置,从而可以相对第二壁部将第一壁部调入一个垂直的且与第二壁部对准的或平齐的位置,其特征在于,铰接结构(35)具有两个分别有至少一个自由度的铰链(38),它们通过一个铰接体(40)彼此间隔地设置并且转轴(34)相互平行设置,从而第一壁部(32)可进入一个靠着内表面(8)和/或第二壁部(33)的外壳面(14)的位置,在靠着第二壁部(33)的和/或与其垂直的位置上,第一壁部(32)和/或铰接体(40)位于从内表面(8)起沿第二壁部(33)外壳面(14)方向延伸的环形端面(31)内,铰链(38)的转轴(34)位于内表面(8)和壁部(6)外壳面(14)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尔弗雷兹施泰讷
申请(专利权)人:施泰讷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AT[奥地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