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2581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削减包装所需的零件数量、加工费低廉、搬运时作业效率高、保护性佳、用一个零件兼顾缓冲功能和保管强度的包装装置。在图2中,用粘接部6、7将设有多处折痕和切痕的厚纸3与由设有折痕的5个面组成的厚纸1的两端粘合,成为一体化的平滑纸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产品包装时使用的包装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包装装置在包装譬如空调机时,如图8所示,是将两端支承在托架状缓冲构件A上的被包装物B插入筒状外箱C中并用捆扎带D捆扎后完成包装。然而,采用上述传统的结构时,只是用缓冲构件支承被包装物的两端,而被包装物的中央部分并未得到支承。从而,传统的结构在因掉下等而受到冲击时容易因被包装物的挠曲而使被包装物自身受损,故必须改变缓冲构件的形状,或为防止被包装物破损而部分地追加缓冲构件。另外,传统的结构是使筒状的外箱保持保管强度,使缓冲构件保持保护被包装物免受冲击的缓冲保护功能,故如果再增加其他辅助零件就会使零件数量增多、包装作业所需的工时增加,导致成本上升。而且传统的结构在进行开包及再包装作业时,在从包装装置内部取出被包装物时,要将筒状外箱的开口部一侧放在地上,从另一侧的开口部将缓冲构件和外箱拔出,然后再取出被包装物。从而,安装现场的操作十分不便。另外,刚拔掉缓冲构件和外箱的被包装物仅靠一侧的缓冲构件固定着,故容易翻倒,导致被包装物受损。再有,在搬运包装装置时,作业人员是将手指伸进设在缓冲构件侧面的手孔进行搬运。但因手孔的大小会影响商品保管时的保管强度,故不能太大。由于手孔较小,搬运十分不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价格低廉、用一个包装零件兼顾对被包装物的保护功能和保管功能、便于搬运作业、保护性能优良的包装装置。专利技术的公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包装装置采用如下结构底面的相对的两边分别与第1及第2矩形侧面的一边相连,该第1及第2侧面的与底面相反一侧的边分别与第1及第2顶面相连,第3、第4侧面的一边分别横跨前述底面和前述第1及第2侧面的另外两边而与它们相连,在该第3及第4侧面的与前述第1及第2侧面相连的部位分别设置对角状折痕。采用上述结构,可以提供价格低廉、用一个包装零件兼顾对被包装物的保护功能和保管功能、便于搬运作业、保护性能优良的包装装置。对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A是构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包装装置的厚纸1的零件图。图1B是构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包装装置的厚纸3的零件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包装装置的展开图。图3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包装装置的组装方法的分解立体图。图3B是表示图3A包装装置的下道工序组装方法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包装装置外观图。图5是沿图3B的A-A线剖视图。图6是沿图4的B-B线剖视图。图7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开包方法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传统包装装置的立体图。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形态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第3及第4侧面作为另外的零件说明。实施例1图1A表示构成本实施例的厚纸1。厚纸1由设有折痕的5个面组成,形成支承并覆盖被包装物2背面的面(底面)1-a、覆盖其上下的面(第1及第2侧面)1-b以及支承固定其前面的面(第1顶面)1-c和面(第2顶面)1-d。图1A中的虚线表示折痕。图1B表示构成本实施例的厚纸3。在用厚纸1包裹被包装物2并形成筒状外箱时形成的两端开口部就用厚纸3封闭,厚纸3上设有多处折痕或切痕。厚纸3相当于第3及第4侧面。设有多处折痕和切痕的厚纸3将用厚纸1形成的筒状外箱的开口部封闭,具有支承被包装物2的侧面的面3-a和支承被包装物2的上下的面3-b和3-c。面3-a和面3-b用折痕4来划分,面3-b和3-c之间用有切痕的折痕5来划分。另外,为了与厚纸1粘接,设有粘接部(下侧重叠部)6、7。粘接部6与面3-a之间以折痕8为界。粘接部7与面3-c之间以折痕9为界。在粘接部6的对面设有粘接部(上侧重叠部)10,粘接部10与面3-a之间以折痕11为界。图2表示将本实施例的图1A、图1B所示的构件粘接成一体化的包装装置。在由设有折痕的5个面组成的厚纸1的面1-a及1-b的两端部,用设有多处折痕和切痕的厚纸3上的粘接部6、7将厚纸3粘合。使本实施例的包装装置成为一张展开的纸板。而且,包装时如图3A所示,将粘合在由设有折痕的5个面组成的厚纸1的两端的厚纸3从折痕8、9处弯折竖立。在该竖立的厚纸3之间装入被包装物2,用厚纸3的面3-a支承被包装物2的两侧面。然后如图3B所示,沿着折痕将厚纸1上的面1-b弯折以将被包装物2的上下两侧包覆。这时,厚纸3的面3-b、3-c沿折痕4、9和切痕5弯折。如图5所示,面3-b和3-c相邻,形成支承固定被包装物2的上下的缓冲厚度。然后如图6所示,将厚纸3上的粘接部10向与被包装物2相反的方向弯折,在厚纸1的端面内侧形成厚纸3的支承覆盖被包装物2的两侧面的面3-a。最后将厚纸3上的粘接部10与沿折痕弯折的厚纸1的面1-c、1-d在包装装置顶面粘合,成为图4所示的包装完成状态。在将包装装置开包、再包装时如图7所示,将由设有折痕的5个面组成的厚纸1的面1-c从厚纸3的粘接部10处剥离,即可取放被包装物2。采用上述结构,用由厚纸1和厚纸3粘合而成的一个零件即可形成既有对被包装物2进行保护的缓冲功能,又有商品保管所需的必要保管强度的包装装置,而且可削减零件数量、减少作业工时、从而降低整个包装费用。另外,如图2所示,包装装置开包后即成为一张平滑的纸板,故无需与其他零件之间进行剥离、分开作业,即可方便地作废弃处理。另外还可减少包装前的包装构件存放空间。另外,通过在厚纸端面内侧形成支承覆盖被包装物2两侧面的面3-a,能够从厚纸1的两侧边任一方向搬运包装装置。而且增加了作业人员搬运包装装置时搭手部位的面积,便于搬运。另外,通过在支承覆盖被包装物2的侧面的面3-a上设置锥形,能够沿被包装物2侧面外观形状从两端可靠支承,防止搬运时的冲击或振动引起包装装置内部的被包装物移动而导致受损。另外,成为搭手部位的厚纸1的面1-a、1-b、1-c、1-d在厚纸3的粘接部6、7、10处粘合后形成双重结构,由此可提高强度。另外,由于将包装装置最后的对接封箱部位设在顶面,只要将厚纸1的面1-c从粘合的厚纸3的粘接部10处剥开,即可从包装装置的较长的一面方便地取放被包装物2。因此便于再包装及开包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另外,由于能在稳定的状态下取出被包装物2,故可防止开包作业时被包装物意外落下、翻倒而受损。再有,由于面1-c的面积小于面1-d,故从粘接部110处剥开厚纸1的面1-c时,包装装置整体的展开面积小,即使在狭小的安置场所,也能进行再包装及开包作业。不过,以上所述是另外做成厚纸3,然后与厚纸1粘合,当然也可以将二者做在一张纸板上。另外,被包装物2适于采用较轻的大致为长方体的物品,最好是如空调机室内机那样的10公斤左右的物品。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如上述实施例所述,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用一个零件就能兼顾对被包装物进行保护的缓冲功能和保管时的保管强度,可削减包装构件的零件数量、降低成本、便于作业。而且在对包装构件作废弃处理时,同样便于捆扎,可提高作业效率。另外,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可以从筒状外箱开口部四边的任一方向抓住包装装置,同时增加了作业人员在包装装置上的搭手面积,提高搬运效率。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无须将包装装置全部解体即可方便地在开包及再包装时取放被包装物,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可在稳定的状态下取放被包装物,故可防止被包装物意外落下、翻倒而导致受损另外,采用本发的结构,在从包装装置内部取放被包装物时,包装装置整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面的相对的两边分别与第1及第2矩形侧面的一边相连,该第1及第2侧面的与底面相反一侧的边分别与第1及第2顶面相连,第3、第4侧面的一边分别横跨前述底面和前述第1及第2侧面的另外两边而与它们相连,在该第3及第4侧面的与前述第1及第2侧面相连的部位分别设置对角状折痕。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村正和龟田宗雄村濑哲也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