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能耗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20512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4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能耗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包括有一沉淀器和过滤器,所述沉淀器通过一U型管连接所述过滤器;所述沉淀器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集水配水装置、折板絮凝反应装置和鱼骨刺型进水布水装置;所述过滤器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清水箱和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均匀布水混合、悬浮污泥过滤、折板絮凝反应、澄清沉淀、滤料过滤以及自动虹吸反冲洗等工艺为一体,具有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处理浊度高、处理效果好、反冲洗效果好、清洗周期长、产水量稳定、产水安全卫生且无需另外动力设备维护,无能耗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农村地区的山泉水、地下水、地表水等的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保
,尤其涉及一种无能耗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处理 目.0
技术介绍
饮用水安全问题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特别是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农村人口在我国人口总数中占绝大比例,关注农民的饮水安全既是维护我国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关系到我国能否圆满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所谓农村安全饮水,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卫生的生活饮用水,且农民在经济上能够负担得起。—般而言,农村饮用供水主要有2种方式,即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集中式供水是指从水源地取水,经过检测、消毒等处理后通过输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者从公共供水点取水的供水方式;分散式供水是指用户直接从水源地取水,未经任何设施或仅有简易设施处理的供水方式。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和地域的限制,我国大部分农村以分散式供水为主。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仍有超过4000万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据我国农村贫困检测报告显示,我国有18%的农户获取饮用水困难,14.1%的农户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有37.3%的农户没有安全饮用水(除去水源被污染和用水水源困难的农户)。我国农村饮用水的取水方式调查:饮用自来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32.2%,饮用深井水的农户占20.9%,饮用浅水井的农户占24.9%,直接饮用江河湖泊的用户占6.9%,直接饮用塘水的用户占2.3%,直接饮用其他水源的用户占了 12.7%。且农村安全饮水率呈现区域差异。目前,我国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水平大致为东部70%,中部40%,西部不到40%。饮水不安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是水源污染严重、据对我国44个城市地下水调查,有42个受到污染,并检出数百种有毒有机物,过去水质超标大多表现在感观和细菌学指标方面,现在则是化学和毒理学指标超标。农业化肥用量和农药用量施量过多,畜禽养殖业粪便及废水排放显著增加,对湖泊、河道及地下水会造成氨氮、磷污染,所施加的农业化肥只有10% - 20%得到利用,80% - 90%流失在土壤、空气和水体中;二是部分地区水质含有对人体造成损害的物质、农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致骨骼变形乃至瘫痪,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水性地方病的问题,其中饮用高氟水有5085万人,高砷水289万人,苦咸水3855万人,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和黄淮海地区;三是水中病原菌和致病微生物等问题、如血吸虫病区的患病人数达934万人;四是铁锰等其它水质问题、东北、湖南、湖北等地由于水文地质原因,造成地下水质感官性状差(发红或黄色);五是局部地区还有季节性缺水和水源保证率低等问题。六是农村集中式供水存在的问题,据调查,农村现有的浅水井和水窖的环境卫生问题较为突出,有关部门对234个农村供水站的饮用水卫生监测表明,其细菌指标合格率仅为8.81%。村镇集中式供水普遍缺乏必要的水处理设施、消毒设施和水质检测设备,即使有水处理设施的,多数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分散式供水、小规模集中式供水的村镇几乎无水处理设施,直接饮用水源水,造成饮用水中细菌学指标、污染物、有害矿物成分超标问题严重。七是农村分散式供水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农户饮水安全意思淡薄,未考虑到社会发展对身边饮用水的影响;另一方面,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饮水安全宣传和检测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在中西部相对发达程度较低的地区。现有技术中并未有一种能简便快速处理有污染水体,以供农村生活饮用水的装置。市场中出现的饮用水一体化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运行自动控制的问题,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如能耗大、需外接动力设备维护、操作复杂或占用面积大等缺点。因此,现有农村地区供水方式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能耗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处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生活饮用水一体化装置占用面积大、操作复杂且能耗大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能耗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中,所述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沉淀器和过滤器,所述沉淀器通过一 U型管连接所述过滤器;所述沉淀器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集水配水装置、折板絮凝反应装置和鱼骨刺型进水布水装置;所述过滤器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清水箱和过滤装置。所述无能耗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中,所述一体化处理装置长为2.8-3.2 米,宽为 1.0-1.4 米,高 4.5-5.8 米。所述无能耗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中,所述集水配水装置包括设置在沉淀器两侧顶部的出水配水堰,所述出水配水堰通过一出水下降槽连接一出水管。所述无能耗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沉淀器的中部设置有2个折板絮凝反应装置,以及与所述折板絮凝反应装置相间设置的3个污泥集泥斗,所述污泥集泥斗内的下部还设置有一穿孔排泥管。所述无能耗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中,所述鱼骨刺型进水布水装置包括有一主管和支管,所述支管位于所述主管的上方。所述无能耗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支管上还等距设置有若干用于向下布水的分支管。所述无能耗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清水箱的箱壁设置有一过滤后的清水排放口,所述清水箱的内部还设置有一自动虹吸反冲洗装置。所述无能耗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上部装填有石英砂填料的滤板和滤帽,所述滤板的底部设置有一与清水箱连接的连通管。所述无能耗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清水箱和所述过滤装置之间设置有一密封隔板,所述密封隔板与所述过滤装置非接触设置。所述无能耗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沉淀器的上部还设置有一斜管填料结构,所述斜管填料结构中的斜管斜度为60°。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无能耗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包括有一沉淀器和过滤器,所述沉淀器通过一 U型管连接所述过滤器;所述沉淀器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集水配水装置、折板絮凝反应装置和鱼骨刺型进水布水装置;所述过滤器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清水箱和过滤装置。本技术集均匀布水混合、悬浮污泥过滤、折板絮凝反应、澄清沉淀、滤料过滤以及自动虹吸反冲洗等工艺为一体,具有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处理浊度高、处理效果好、反冲洗效果好、清洗周期长、产水量稳定、产水安全卫生且无需另外动力设备维护(无能耗)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农村地区的山泉水、地下水、地表水等的净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无能耗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无能耗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中沉淀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无能耗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中过滤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无能耗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中过滤器的自动反冲洗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无能耗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及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无能耗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中,所述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沉淀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能耗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沉淀器和过滤器,所述沉淀器通过一U型管连接所述过滤器;所述沉淀器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集水配水装置、折板絮凝反应装置和鱼骨刺型进水布水装置;所述过滤器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清水箱和过滤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永光张平黄好通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新泰隆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