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浆模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1625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纸浆模容器(1),在纸浆模成形体(2)的内面及/或外面上具有经涂布液的涂布形成的厚度5-300μm的树脂层(3)、该树脂层(3)的厚度与该成形体(2)的厚度之比(前者/后者)为1/2-1/100,纸浆模成形体(2)的外面或内面的表面凹凸形状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为0.5-20μm。(*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纸浆模容器。更详细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纸浆模成形体的内面或外面上形成树脂层的纸浆模容器,尤其,涉及利用比以往技术少的原料而能赋予防水、防湿性,并对气体及液体的阻挡性高、能防止在成形体与树脂层之间产生气孔的纸浆模容器。
技术介绍
作为有关在纸浆模成形体上形成树脂层的技术,已知有例如日本专利特开平10-46500号公报上记载的容器等。在该公报上揭示了一种在处于脱水前或常温脱水后的状态的规定含水率的纸浆层的内面喷雾高分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后,利用加热压力机等进行干燥处理来获得浅底的模盘的方法。但是,在所述公报记载的方法中,由于喷雾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向纸浆层的内部浸透,故为了实现防水、防湿性要形成足够厚的层就必需多量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水溶液,且由于干燥时间也变长而使制造费用增高。并且,向纸浆层内部浸透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水溶液,由于作为使纸浆纤维相互间结合的粘接剂而起作用,故纸浆纤维的浸渍软化性降低,再利用就不容易。又,以进一步提高对于气体及气体的阻挡性为目的,当在纸浆模成形体的内外两面上形成厚的树脂层时,在树脂层与成形体之间产生气孔反而不仅使阻挡性降低,还使成形体的外观变差。所谓气孔,是指当在成形体的一面上形成树脂层后的状态下将涂布液涂布在另一面上并使其干燥后,从涂布液中挥发的溶剂的逸散处消失、而使树脂层从成形体表面上剥离的现象。而且,当利用一次涂布形成厚的树脂层时,在涂布后产生涂布液的滴下,干燥后的树脂层的各性能变得不均一。虽然也考虑到将涂布液薄而重叠地涂布至能获得所需的性能,但由于制造工序变多,不得不使制造效率降低,且在成本上也不是上策。作为提高纸浆模成形体性能的另外的方法,已知有在纸浆模成形体的一部分上安装由合成树脂形成的成型构件的方法。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平6-278160号公报上记载着,将与纸浆模成形体一体化的成型构件,用与构成该纸浆模成形体的合成树脂成分相同的树脂成分通过注射成型来形成。但是,在该公报记载的技术中,由于成型构件与成形体被作成一体化,对于废弃其的场合的分别作业带来困难。为了不需要分别作业,最好不用另外构件的所述成型构件而仅用纸浆模成形体来构成制品,尤其,在伴随盖的安装将成形体作为容器使用的场合,不能充分地获得为了获得所需的密闭性所必需的形状精度及能耐受反复使用的耐久性。专利技术的概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比以往少的原料而能赋予防水、防湿性且再利用容易的纸浆模容器。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确保内容物的保存稳定性、外观良好的纸浆模容器。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气体及液体的阻挡性高且可防止在成形体与树树脂层之间产生气孔的纸浆模容器。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均匀地实现所需性能的纸浆模容器。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不分别进行废弃也无环境污染的后顾之忧、在予以分别的场合也能容易地进行该作业、具有密闭性及反复使用也能耐受的耐久性的纸浆模容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一种纸浆模容器,在纸浆模成形体的内面及/或外面上具有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厚度5-300μm的树脂层,该防湿层的厚度与该成形体的厚度之比(前者/后者)为1/2-1/100。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纸浆模容器的一实施形态切去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B是图1A的纵剖视图。图2A、图2B、图2C及图2D是分别依次表示纸浆模容器中的纸浆模成形体制造工序中的抄纸工序的模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的纸浆模容器的第2实施形态的立体图,图3B是俯视剖视图。图4A-图4D是表示在纸浆模成形体的内面上形成树脂层的工序的概略图,图4A是表示将喷雾装置的喷嘴头插入纸浆模成形体内前状态的图,图4B是表示将喷嘴头插入并向纸浆模成形体的内面喷射涂布液的状态的图,图4C是表示将喷嘴头插入并向纸浆模成形体的底部内面喷射涂布液的状态的图,图4D是表示使树脂层干燥的状态的图。图5A-图5C是表示在纸浆模成形体的外面形成树脂层的工序的概略图,图5A是表示从喷雾装置的喷嘴头将涂布液向纸浆模成形体的外面喷射的状态的图,图5B是表示将涂布液向纸浆模成形体的底部外面喷射的状态的图,图5C是表示使树脂层干燥的状态的图。图6A-图6C是表示在纸浆模成形体的内面上形成树脂层的工序的概略图,图6A是表示由充填喷嘴注入涂布液状态的图,图6B是表示使充填喷嘴从瓶内退出状态的图,图6C是表示使涂布液从瓶内排出状态的图。图7A及图7B是表示在纸浆模成形体的外面形成树脂层的工序的概略图,图7A是表示将瓶浸渍在装满涂布液的槽内的状态的图,图7B是表示去除多余的涂布液的状态的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纸浆模容器的第3实施形态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纸浆模容器的第4实施形态的半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纸浆模容器的第5实施形态的半剖视图。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以下,根据最佳实施形态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纸浆模容器进行说明。图1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形态的纸浆模容器(以下,简称为容器)的立体图,表示切去一部分后的状态。又,图1B表示图1A的纵剖视图。本实施形态的纸浆模容器1,是在纸浆模成形体(以下,简称为成形体)2的内面(收容面)整体上设有树脂层3的容器,在其上部具有开口部4,另外有筒体部5及底部6,还在筒体部5上,沿其全周形成连续的凹状部7。该容器1被用作适宜于收容粉状体、粒状体及液体等内容物的中空容器。构成筒体部5的前后壁的外面,在从侧面方向看容器1时,是沿容器1的高度方向构成直线的形状(但凹状部7除外)。同样地,构成筒体部5的左右侧的外面,在从正面方向看容器1时,也是沿容器1的高度方向构成直线的形状(同样地凹状部7除外)。而且,底部6的接地面6'与筒体部5的各壁的外面所构成的角θ在前后壁及左右壁的任一壁面都呈大致90°的状态地使各壁竖起。树脂层3的厚度为5-300μm,较好的是10-300μm,更好的是20-150μm。在厚度小于5μm时,由于不能获得充分的防水、防湿效果,故内容物的保存稳定性不充分,而在厚度超过300μm时,树脂层3的干燥需要较长时间,并产生涂布时涂布液滴下而产生树脂层3厚度不匀等的问题。树脂层3的厚度,通过显微镜观察容器1的剖面来测定。本实施形态的容器1,与所述的日本特开平10-46500号公报上记载的模盘不同,构成成形体2的纸浆纤维的区域与构成树脂层3的合成树脂的区域被明确地区分着。也就是说,在所述公报所记载的模盘中,由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水溶液浸透于规定含水率的纸浆层的内部,故纸浆纤维的区域与高分子化合物的区域的边界不大明确,而在本实施形态的容器1中,从后述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可知,由于合成树脂的浸透少,故所述的边界很清楚。其结果,与以往相比能以少量的合成树脂赋予防水、防湿性,且再使用时的纸浆纤维的浸渍软化性变得良好。树脂层3的厚度与成形体2的厚度的相对关系是,前者/后者之比为1/2-1/100,最好为1/5-1/50。当两者之比超过1/2时,再使用时的浸渍软化性变差,当小于1/100时不能获得足够的防水、防湿性。另外,成形体2的厚度,根据容器1的用途等,所述比被调整为1/2-1/00的范围,较好的是100-3000μm,更好的是500-2000μm。树脂层3由各种合成树脂形成。作为合成树脂可例举丙烯酸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纸浆模容器,其特征在于,在纸浆模成形体的内面及/或外面,具有经涂布液的涂布形成的、厚度为5-300μm的树脂层,该树脂层的厚度与该成形体的厚度之比(前者/后者)为1/2-1/100,所述纸浆模成形体的外面或内面的表面凹凸形状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为0.5-20μm。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城武彦熊本吉晃石川雅隆松井邦夫木村荣纪相良幸一大谷宪一小田嵨信吾惣野诗人藤田忠司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