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材料
和生物医学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空心介孔普鲁士蓝的pH响应核磁共振成像(MRI)和光声成像双模式引导下热疗与化疗协同治疗肿瘤的纳米诊疗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方式,具有分辨率较高,同时可获得解剖及生理信息等功能,广泛应用于诊疗领域中。目前在临床上,T1加权造影剂比T2加权造影剂具有更多的优势,例如很难区分一些黑点的产生是由于T2造影剂的作用还是由血液的钙化,金属的沉积,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背底信号引起的。目前使用于临床上的T1加权造影剂是Magnevist(Gd-DTPA),但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最近警示,使用钆基造影剂会引起一些肾脏和肝脏疾病等,存在着危害。所以发展新的T1造影剂是非常有必要的。锰基作为T1造影剂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是目前的研究当中,锰基材料基本上都是基于锰的氧化物,其毒性较大,生物相容性较差,生物安全性没有保证。且其A值较小(一般0.5mM 1S '> ,比Gd-DTPA的小很多(r1= 3.4mM 1S ')。锰基造影剂在体内循环的过程中,一直都是有信号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空心介孔普鲁士蓝的pH响应核磁共振成像和光声成像双模式引导下热疗与化疗协同治疗肿瘤的纳米诊疗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诊疗剂包括具有介孔、内部空心的普鲁士蓝纳米颗粒,以及所述空心介孔普鲁士蓝纳米颗粒的表面包覆的KxMny[Fe(CN)6]z,其中0.05≤x≤0.3,0.5≤y≤0.98,z=1,所述纳米诊疗剂形成为核壳结构空心介孔纳米粒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晓军,陈航榕,施剑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