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运输车辆中的车厢空气的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304950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机动车辆空气清洁系统的方法、系统和装置,所述机动车辆空气清洁系统可配置来至少以吸附模式和原位再生模式操作。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吸着剂材料,所述至少一种类型的吸着剂材料被配置来根据重复吸附-解吸摆动循环将CO2从机动车辆车厢中去除;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入口被配置来在吸附模式期间将第一空气气流从所述车厢供应到所述系统;以及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被配置来在所述吸附模式期间在所述第一气流在所述吸着剂材料上方通过和/或穿过所述吸着剂材料后,返回所述第一气流。所述系统包括:第二入口,所述第二入口被配置来在再生模式期间向所述系统供应第二外部空气气流;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在所述再生模式期间在所述第二气流在所述吸着剂材料上方通过和/或穿过所述吸着剂材料后,返回所述第二气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引用本申请案要求2013年3月18日提交的名称为“用于车辆的再生空气洗涤器(RegenerableAirScrubberforVehicles)”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1/802984的优先权,所述申请案的公开内容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本公开案中的一些实施方式总体涉及用于管理车辆车厢中的空气质量的装置和方法,并且具体来说涉及清洁运输车辆中的车厢空气。
技术介绍
车辆内的空气质量是重要但未充分解决的问题。客车、公共运输车辆、船舶和商用飞机都共同具有高乘坐人员密度的受限空间。乘客消耗氧气并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CO2)。因此,除非用引入到车辆中的相对大量清洁、外部空气替换空气,否则CO2含量趋于快速上升。用外部空气来替换车厢空气本身存在以下两方面的挑战:调节外部空气流入所需冷却功率,以及环绕车辆的外部空气的质量。对于可能存在于道路和城市中且包括其他车辆的排放废气的烟气、烟雾和灰尘来说,尤其存在后者情况。大多数车辆都具有用于调节和循环空气的系统,以对乘客以及可能最重要的是对驾驶员或操作者提供相对舒适环境。这些系统具有用于用来自车辆外部的外部空气替换空气、同时过滤并处理外部空气的设备。然而,这些系统并非始终足以提供良好空气质量,并且面临与注入到车厢中的外部空气的量相关联的复杂折衷。例如,大多数客车都允许空气的再循环,以便增加空调效率并且避免外部烟气和灰尘的引入。即使存在这些设备,车辆中的空气质量仍可能相当差。具体来说,发现CO2含量在客车以及公共运输系统中非常得高。例如,已经发现:在具有四个乘坐者且无外部空气循环的客车中,汽车的密闭车厢的车厢空气内的CO2浓度以最初超过每分钟约300百万分率(ppm)的速率上升。在车内乘坐了十分钟后,发现车厢空气内的CO2浓度高于2500ppm。在车内乘坐了三十分钟后,车厢空气内的CO2浓度达到约4000ppm的浓度,危险地高于室内1000ppm的建议CO2浓度极限。高CO2效应仅部分地理解,但已表明的是,即使CO2适度升高也会显著影响人的认知功能,因此,不但影响乘客的舒适和健康,而且潜在减弱驾驶员或操作者的表现,并且由此产生潜在安全危害。对在客车或公共运输中去除CO2的需要尚未得到重视,更不用说有效解决,并且直到现在也未提出实际解决方案。这可能归结于若干原因。首先,没有很好理解适度升高的CO2对人的影响,并且对这种影响在车辆车厢中的重要性的理解更少。其次,问题仅出现在具有几乎完整的空气再循环的良好密封车辆中,因此容易忽视。再者另外,CO2去除是在技术上存在困难的挑战,更何况要实现简单空气过滤,并且直到现在仍然无法提供在商用车辆中可具有成本效益的实际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前主题涉及用于从车辆车厢中的厢内空气去除CO2的系统和方法。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是紧凑且轻质的,但是同时操作达延长的时间短而维护最少。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这可通过吸着剂来完成,所述吸附剂经历了通过执行原位再生而实现的、经由温度-浓度摆动吸附(swingadsorption)的频繁再生循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运输车辆(例如,汽车、公共汽车、火车飞机,等等)空气清洁系统,所述运输车辆空气清洁系统可配置来至少以吸附模式和原位再生模式操作。这类实施方式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吸着剂材料,所述至少一种类型的吸着剂材料被配置来根据重复吸附-解吸摆动循环将CO2从机动车辆的车厢空气中去除;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入口被配置来在吸附模式期间将第一空气气流从所述车厢供应到所述系统;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被配置来在吸附模式期间在第一气流在吸着剂材料上方通过和/或穿过吸着剂材料后,返回第一气流;第二入口,所述第二入口配置来在再生模式期间向所述系统供应第二外部空气气流;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在再生模式期间在第二气流在吸着剂材料上方通过和/或穿过吸着剂材料后,排出第二气流;至少一个风门和/或至少一个风扇;以及至少一个控制器,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器被配置来控制第一气流、第二气流以及吸附模式与再生模式之间的循环。控制可以通过至少一个风门和/或至少一个风扇进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运输车辆空气清洁系统,所述运输车辆空气清洁系统被配置来将CO2从机动车辆的车厢空气中去除。所述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CO2传感器,所述至少一个CO2传感器布置在机动车辆内,并且被配置来产生对应于车辆的车厢空气中的CO2的浓度的信号;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入口被配置来从车辆的车厢接收第一气流;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被配置来将第一气流返回至车厢,其中第一出口被配置来组合第一入口进行操作,使得将CO2的至少一部分从第一气流中分离或去除;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被配置来排出所分离的CO2;至少一个风门和/或至少一个风扇;至少一个控制器,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器被配置来通过至少一个风门和至少一个风扇中的至少一个控制第一气流。各种系统实施方式可另外地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和/或另一个:-可操作的计算机代码,所述计算机代码被配置来控制第一气流、第二气流以及吸附模式与再生模式之间的循环;-吸着剂为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种:固体负载型胺、粘土、硅石、氧化铝、分子筛、金属有机框架、活性碳、纤维材料、聚合物以及碳颗粒;-当以再生模式操作时,使用加热外部气流;-将热量从车辆的发动机、发动机的机械系统以及发动机的流体系统中的至少一个来供应到第二气流;-提供至少一个储筒或子组件,所述至少一个储筒或子组件被配置来包含至少一种类型的吸着剂材料;-壳体,所述壳体被配置来接收至少一个储筒或子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储筒或子组件还被配置来用于从所述壳体中去除;-至少一个CO2传感器,所述至少一个CO2传感器被布置在车辆内,并且被配置来产生对应于车厢空气中的CO2的浓度的车厢CO2信号;-配置控制器以接收车厢CO2信号,并且根据车厢空气中的CO2的浓度控制系统的操作模式;-至少一个第二去除装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去除装置被配置来将第二物质从车厢空气中去除,所述第二物质可为以下各项中的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烟雾、一氧化二氮、臭氧、硫二极管、一氧化碳、霉菌、真菌、细菌以及病毒;-第二去除装置被配置来产生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种:辐射、离子、等离子体以及与第二物质反应和/或根除第二物质的分子种类,并且第二去除装置可包括催化剂;以及-控制器配置来确定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辆空气清洁系统,所述机动车辆空气清洁系统被配置来至少以吸附模式和原位再生模式操作,所述机动车辆空气清洁系统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吸着剂材料,所述吸着剂材料被配置来根据重复吸附‑解吸摆动循环将CO2从机动车辆车厢空气中去除;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入口被配置来在吸附模式期间将第一空气气流从所述车厢供应到所述系统;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被配置来在所述吸附模式期间在所述第一气流在所述吸着剂材料上方通过和/或穿过所述吸着剂材料后,返回所述第一气流;第二入口,所述第二入口被配置来在再生模式期间向所述系统供应第二外部空气气流;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在所述再生模式期间在所述第二气流在所述吸着剂材料上方通过和/或穿过所述吸着剂材料后,排出所述第二气流;至少一个风门和/或至少一个风扇;以及至少一个控制器,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器被配置来控制所述第一气流、所述第二气流以及所述吸附模式与所述再生模式之间的循环,其中控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风门和/或所述至少一个风扇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3.18 US 61/802,9841.一种机动车辆空气清洁系统,所述机动车辆空气清洁系统被配置来至少
以吸附模式和原位再生模式操作,所述机动车辆空气清洁系统包括:
至少一种类型的吸着剂材料,所述吸着剂材料被配置来根据重复吸附-解
吸摆动循环将CO2从机动车辆车厢空气中去除;
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入口被配置来在吸附模式期间将第一空气气流从所述
车厢供应到所述系统;
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被配置来在所述吸附模式期间在所述第一气流在
所述吸着剂材料上方通过和/或穿过所述吸着剂材料后,返回所述第一气流;
第二入口,所述第二入口被配置来在再生模式期间向所述系统供应第二外
部空气气流;
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在所述再生模式期间在所述第二气流在所述吸着
剂材料上方通过和/或穿过所述吸着剂材料后,排出所述第二气流;
至少一个风门和/或至少一个风扇;以及
至少一个控制器,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器被配置来控制所述第一气流、所述
第二气流以及所述吸附模式与所述再生模式之间的循环,其中控制通过所述至
少一个风门和/或所述至少一个风扇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在其上包括可操
作计算机代码,所述可操作计算机代码被配置来控制所述第一气流、所述第二
气流以及所述吸附模式与所述再生模式之间的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着剂材料为以下各项
中的至少一种:固体负载型胺、粘土、硅石、氧化铝、分子筛、金属有机框架、
活性碳、纤维材料、聚合物以及碳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被配置来在以所述
再生模式来操作时,使用加热外部气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被配置来将热量从
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个供应到所述第二气流:所述车辆的发动机、所述发动机
的机械系统、所述发动机的流体系统、来源于所述发动机以及附接至所述发动
机的所述机械系统或流体系统的热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储筒或子组
件,所述至少一个储筒或子组件被配置来容纳所述至少一种类型的吸着剂材
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被配
置来接收所述至少一个储筒或子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储筒或子组件还被配
置用于从所述壳体中去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CO2传感
器,所述至少一个CO2传感器布置在所述车辆内,并且被配置来产生对应于
所述车厢空气中的CO2的浓度的车厢CO2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配置来接收所述
车厢CO2信号,并且根据所述车厢空气中的CO2的所述浓度控制所述系统的
所述操作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去
除装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去除装置被配置来将第二物质从所述车厢空气中去
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质为以下各
项中的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烟雾、一氧化二氮、臭氧、硫二极管、一氧
化碳、霉菌、真菌、细菌以及病毒。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去除装置被配

\t置来产生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种:辐射、离子、等离子体以及与所述第二物质
反应和/或根除所述第二物质的分子种类。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去除装置包括
催化剂。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进一步配置
来确定所述车辆的门、窗以及通风口中的至少一个的打开和/或关闭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配置来基于
所述打开和/或关闭状态来修改所述系统的所述操作模式。
16.一种机动车辆空气清洁系统,所述机动车辆空气清洁系统被配置来
将CO2从机动车辆车厢空气中去除,所述机动车辆空气清洁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CO2传感器,所述至少一个CO2传感器布置在机动车辆内,并
且被配置来产生对应于所述车辆的车厢的空气中的CO2的浓度的信号;
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入口被配置来从所述车辆的所述车厢接收第一气流;
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被配置来将所述第一气流返回至所述车厢,其中
所述第一出口被配置来组合所述第一入口进行操作,使得所述CO2的至少一
部分从所述第一气流中分离或以其他方式去除;
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被配置来排出所分离的CO2;
至少一个风门和/或至少一个风扇;以及
至少一个控制器,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器被配置来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风门和
所述至少一个风扇中的至少一个来控制所述第一气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
吸着剂材料,所述至少一种类型的吸着剂材料被配置来根据重复吸附-解吸摆
动循环将CO2从所述车辆的所述车厢中去除。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膜,所述膜为选

\t择性对CO2可渗透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着剂材料为以下
各项中的至少一种:固体负载型胺、粘土、硅石、氧化铝、分子筛、金属有机
框架、活性碳、纤维材料、聚合物以及碳颗粒。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储筒或
子组件,所述至少一个储筒或子组件被配置来容纳所述至少一种类型的吸着剂
材料或所述膜。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壳体,所述壳体
被配置来接收所述至少一个储筒或子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储筒或子组件还
被配置用于从所述壳体中去除。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去
除装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去除装置被配置来将第二物质从所述车厢空气中去
除。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质为以下各
项中的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烟雾、一氧化二氮、臭氧、硫二极管、一氧
化碳、霉菌、真菌、细菌以及病毒。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去除装置被配
置来产生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种:辐射、离子、等离子体以及与所述第二物质
反应和/或根除所述第二物质的分子种类。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去除装置包括
催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乌迪·梅拉夫伊斯拉埃尔·比兰
申请(专利权)人:恩弗里德系统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