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膜法油气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66765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0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级膜法油气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其包括橡胶态膜组件、玻璃态膜组件、真空泵一和真空泵二,橡胶态膜组件的入口端与油气入口管道接通,橡胶态膜组件渗余侧出口端通过管道与风机的进口端连接,风机的出口端与玻璃态膜组件的入口端连接,玻璃态膜组件的渗透侧出口端与真空泵二连接,经真空泵二后达标排放,橡胶态膜组件的渗透侧出口端与真空泵一连接,真空泵一连接有吸收塔或油罐,玻璃态膜组件的渗余侧经管道连接至吸收塔或油罐。与传统的橡胶态膜分离+活性炭吸附工艺方案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且结构精巧,占地面积较小,没有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
,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升高,成品油的消耗量迅速攀升,汽油在储存、运输及销售过程中向大气排放的有机气体污染物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 GB20950《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所有的储油库、加油站在规定时间之前完成油气回收改造。传统的油气回收方法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冷凝法四种,单独采用某种工艺往往无法达到较好的回收效果,因此,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工艺均为复合工艺,如:吸附-吸收法、膜分离-吸收法、冷凝-膜分离法等等。其中,吸附-吸收法以其简单成熟的工艺、可靠的性能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油气回收工艺。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的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各地的环保法规也日趋严苛,虽然吸附-吸收法能够满足现有的国标要求,但却无法满足更高的排放指标,达到更高的油气回收率。近年来,随着气体分离膜技术的不断进步,膜分离法作为最为先进的一种油气回收技术,市场占有率得到了稳步地提升。膜分离法的基本原理为根据有机气体和空气在膜中的溶解与扩散速度不同,来实现有机气体和空气的分离。与传统的吸附吸收法相比,膜分离法具有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费用低、运行维护较少、操作安全、没有二次污染等优点。根据玻璃化转化温度Tg,气体分离膜可分为橡胶态聚合物(Tg〈室温)和玻璃态聚合物(Tg>室温)两大类,目前的膜法油气回收工艺中,绝大部分采用的为橡胶态油气分离膜,主要为PDMS (聚二甲基硅氧烷)和POMS (聚甲基辛基硅氧烷)两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单纯采用橡胶态膜分离工艺的装置往往无法有效保证排放浓度达到国标要求,为了保证排放达标,往往还需要在后端增加小型的活性炭吸附装置,由于活性炭需要定期真空解吸,且吸附过程中存在温升,大大增加了工艺的复杂度和危险性,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和易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通过将橡胶态膜组件和玻璃态膜组件并用,与传统的膜分离油气回收工艺相比,具有油气排放浓度低,工艺可靠,性能稳定等特点。本专利技术的任务之一是提供一种两级膜法油气回收装置。一种两级膜法油气回收装置,其包括橡胶态膜组件、玻璃态膜组件、真空泵一和真空泵二,所述橡胶态膜组件的入口端与油气入口管道接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态膜组件有两个出口端,分别为橡胶态膜组件渗余侧出口端和橡胶态膜组件渗透侧出口端,所述橡胶态膜组件渗余侧出口端通过管道与风机的进口端连接,所述风机的出口端与玻璃态膜组件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玻璃态膜组件的渗透侧出口端与真空泵二连接,真空泵二后与外界连通,所述橡胶态膜组件的渗透侧出口端通过管道与真空泵一连接,所述真空泵一连接有吸收塔或油罐,所述玻璃态膜组件的渗余侧经管道连接至所述吸收塔或油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上述油气入口管道上设置有微压传感器。本专利技术的任务之二是提供上述两级膜法油气回收装置的回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经过油气入口管道向橡胶态膜组件的入口端通入油气,油气首先进入橡胶态膜组件,在真空泵一的作用下,部分油气分子将优先透过橡胶态膜组件而作为渗透侧油气,残余的油气分子将留在橡胶态膜组件的渗余侧而作为渗余侧油气;b、打开风机,在风机的作用下,橡胶态膜组件渗余侧油气进入玻璃态膜组件的入口端,开启真空泵二进行抽真空,在真空泵二的作用下,橡胶态膜组件渗余侧油气中的小分子混合物将优先进入所述玻璃态膜组件而进入渗透侧,然后直接排放到外界,而油气分子则留在玻璃态膜组件的渗余侧;C、橡胶态膜组件的渗透侧油气与玻璃态膜组件的渗余侧油气经各自连接的管道后汇集在一起,通入吸收塔或油罐内。本专利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橡胶态膜组件和玻璃态膜组件并用,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在橡胶态膜组件后端的活性炭吸附装置,聚合物材料通常有玻璃态、橡胶态和粘流态三种力学状态,玻璃化转变是玻璃态与橡胶态的转变,聚合物处于玻璃态时自由体积达到最低值,链段运动被冻结,而聚合物处于橡胶态时自由体积增大,链段进入运动状态。根据玻璃化转化温度Tg,气体分离膜可分为橡胶态聚合物(Tg〈室温)和玻璃态聚合物(Tg>室温)两大类,两种膜分离气体时控制因素各不相同;本专利技术采用橡胶态聚合物作为分离层的气体分离膜溶解选择性起主要作用,对油气分子具有优先透过性,其丙烷/氮气的分离系数可达30左右;采用玻璃态聚合物作为分离层的气体分离膜则刚好相反,其扩散选择性占主要地位,对小体积惰性分子具有优先透过性,其氮气/丙烷的分离系数可达40左右。与橡胶态膜相比,玻璃态膜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能够达到更好的油气分离性能,同时寿命也更长。本专利技术通过真空泵一的作用下,在橡胶态膜组件内形成一定的压力差,可使渗透侧的高浓度油气和空气混合物与渗余侧的低浓度油气和空气混合物分离,渗余侧的低浓度油气和空气混合物再经玻璃态膜组件进行分离,本专利技术通过同时采用了橡胶态油气回收膜组件和玻璃态油气回收膜组件,将橡胶态油气回收膜组件的高通量、低选择性和玻璃态油气回收膜的低通量、高选择性结合在一起,起到了互补长短的作用,使得油气回收工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达到更低的排放指标,与传统的橡胶态膜分离+活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级膜法油气回收装置,其包括橡胶态膜组件、玻璃态膜组件、真空泵一和真空泵二,所述橡胶态膜组件的入口端与油气入口管道接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态膜组件有两个出口端,分别为橡胶态膜组件渗余侧出口端和橡胶态膜组件渗透侧出口端,所述橡胶态膜组件渗余侧出口端通过管道与风机的进口端连接,所述风机的出口端与玻璃态膜组件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玻璃态膜组件的渗透侧出口端与真空泵二连接,真空泵二后与外界连通,所述橡胶态膜组件的渗透侧出口端通过管道与真空泵一连接,所述真空泵一连接有吸收塔或油罐,所述玻璃态膜组件的渗余侧经管道连接至所述吸收塔或油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中张卫华修德欣丁莉丽蒲鹤王洁吴锋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