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往复挤镦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性成形
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制备超细晶饼状材料的往复挤镦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超细晶材料是集优异的强度与良好的塑韧性于一体的高性能材料。而大塑性变形技术(SPD)具有显著的晶粒细化能力,是一种公认的制备超细晶(晶粒大小为100nm-1um)和块体纳米(晶粒小于100nm)材料最有前途的方法。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技术专利“制备超细晶材料的往复挤压装置”(专利号:ZL200720075526.1)公布了一种往复挤压装置,该装置能够显著细化晶粒,但是模具结构决定了该往复挤压装置仅限于生产长径比小于某特定值的短棒材,难以生产板材或体积较大的块体材料;当道次挤压比大时,坯料容易失稳,故道次变形量受到限制;同时,挤压死区难以避免,位于挤压死区的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流动缓慢而不充分,应变量明显小于其他区域。进一步检索发现,专利技术专利“多向复合式循环镦压装置及镦压方法”(专利号:ZL201010595910.0)提供了一种生产体积较大的超细晶块体材料的大塑性变形加工方法。该方法先利用正向镦压装置将方形截面棒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超细晶饼状材料的往复挤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凸模、凹模、下凸模和底座,所述底座可拆卸地设置于凹模的底部,所述凹模内设有相互连通的上型腔和下型腔,且所述上型腔的底部内侧呈具有挤压口的弧形,所述下型腔的内侧也为弧形,上型腔内侧的弧形与下型腔内侧的弧形的具有相等的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超细晶饼状材料的往复挤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凸模、凹模、下凸模和底座,所述底座可拆卸地设置于凹模的底部,所述凹模内设有缩颈区,所述缩颈区将凹模内部划分出相互连通的上型腔和下型腔,且所述上型腔的底部内侧呈具有挤压口的弧形,所述下型腔的内侧也为弧形,上型腔内侧的弧形与下型腔内侧的弧形具有相等的半径,所述凹模内设有相互连通的上型腔和下型腔,且上型腔底部及下型腔顶部的内侧由半径相等、圆截面相交的两个半圆柱的外轮廓线构成;所述的下凸模顶部为几何凹面结构,与凹模下型腔配合,形成完整的圆柱形型腔结构,下凸模的凹面结构会对坯料的侧向流动产生侧向压应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挤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内部的缩颈区为圆弧过渡;凹模型腔厚度控制在0.2R~2R;道次真应变可通过改变两相交圆柱圆截面半径以及圆心距的大小进行调节,R为半圆柱的圆截面半径。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往复挤镦装置的往复挤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王渠东,周浩,刘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