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刺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9795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09:08
提供一种使使用者不感到热的磁刺激装置。磁刺激装置(1)具有:抵接板(2),配置在使用者的头部的附近;励磁线圈(3),被保持在抵接板(2)之上;壳体(4),将励磁线圈(3)的至少上侧覆盖,在励磁线圈(3)的卷绕中心的上方设有开口(17、18),在与抵接板(2)之间形成在励磁线圈(3)的外侧开放的间隙;和吸引风扇(5),从壳体(4)的开口(17、18)将抵接板(2)与壳体(4)之间的空气吸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磁刺激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磁刺激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例如神经损伤那样的难治疗性疾病的非侵袭性治疗方法,有反复经头盖磁刺激法(rTMS: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反复经头盖磁刺激法是下述治疗法:将导电线圈靠近患者的头部,由通过在线圈中流过电流产生的磁场从外部对脑的特定部位(运动区)施加磁刺激,由此改善症状。在反复经头盖磁刺激法中,需要使磁场作用在与疾病对应的脑的运动区。此外,线圈从能量效率的观点看,也希望尽可能以紧贴于患者的方式配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用于反复经头盖磁刺激法的磁刺激装置中、将线圈固定到戴在患者的头部上的帽子或头盔那样的壳上的技术。但是,线圈因通电产生热,如果连续使用磁刺激装置则装置变热,所以有患者感到热的情况。此外,也有可能因通过磁刺激装置的发热而被加热的空气使患者感到不舒适的热感,患者也有可能逃避治疗。为了解决该课题,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以下方法:在就座部位设有磁刺激部的尿失禁治疗用磁刺激装置中,向风不直接吹到患者的方向送风,将线圈冷却。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具备头盔的经头盖磁刺激系统中的位置设定方法和冷却方式。根据本文献,记载了一些关于如何将从在头部较多的磁线圈产生的热排散的技术,上述磁线圈对治疗部位施加刺激。具体而言,是利用氟利昂气体的气化热的冷却方式、利用储存在其他单元中的水的水冷方式、以及利用空气的空冷方式。关于它们中的水冷、空冷方式,记载有使散热器系统接触在线圈上、使线圈的温度稳定的技术。但是,使用氟利昂气体的冷却方式从环境汚染的观点看并不适当。关于水冷方式,在使用罐这一点上有可能成为非常庞大的装置。此外,使用散热器系统的水冷、空冷方式带来线圈部的大型化、此外在散热器内产生压力损失或噪声、进而将带有这样的问题的装置在患者的头部附近(耳朵附近)使用并不实用,并且,如果使用时间变长,则有可能散热器劣化而液体泄漏,所以对于在患者头顶部的附近持续长期使用,在安全性上有问题。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以下这样的冷却技术:在包括患者接口板的框体的内部,从接口板起依次配置线圈和风扇,基于风扇的驱动,使从离开患者的框体后部的入口吸引的空气依次与接口板、线圈接触。但是,在该冷却技术中,由于入口形成在框体的外周附近(风扇的外侧),所以被吸引到框体内的空气首先将包围线圈的周围的框体周壁冷却,然后将接口板冷却,最后将线圈冷却,从框体的中央部排出。因而,在到达接口板的时点空气已经变暖,因此,该冷却技术不能说能实现将最接近于患者的接口板冷却的本来的目的。此外,在该冷却技术中,有可能被吸入到框体内的空气的一部分不会将接口板冷却或将线圈冷却,而立即被风扇向外排出,所以有不能得到充分的冷却效率的课题。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7/123147号专利文献2:特开2010-162204号专利文献3:特表2008-543416号专利文献4:特表2013-500081号。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向患者等使用者传递的热尽可能减轻的磁刺激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磁刺激装置具有:抵接板,配置在患者等使用者的头部的附近;励磁线圈,被保持在上述抵接板之上;壳体,将上述励磁线圈的至少上侧覆盖,在上述励磁线圈的上方设有开口,在与上述抵接板之间形成在上述励磁线圈的外侧开放的间隙;和吸引风扇,从上述壳体的上述开口将上述抵接板与上述壳体之间的空气吸出。根据该结构,从励磁线圈的外侧的抵接板与壳体的间隙吸入空气,在抵接板与励磁线圈之间形成空气的流动,向使用者的上方释放空气。因此,与使用者接触的抵接板被空气冷却,所以不会过度地变热。此外,由于将带走励磁线圈产生的热而变热的空气向使用者的上方排出,所以也不会有使用者处在热风中而感到不舒适的情况。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磁刺激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励磁线圈为将导体平面地卷绕而成;上述开口位于上述励磁线圈的卷绕中心的上方。根据该结构,由于使励磁线圈的中央的空间为空气的流路,所以能够确保充分的空气流量。此外,容易形成将抵接板及励磁线圈没有遗漏地冷却那样的均匀的气流。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磁刺激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壳体具有将上述励磁线圈的下侧覆盖的底面部,在该底面部与上述抵接板之间形成空气的流路。根据该结构,由于吸入的空气全部在抵接板的表面上流动,所以将使用者直接接触的抵接板冷却的效果较高。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磁刺激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抵接板是戴在上述使用者的头部上的壳。根据该结构,磁刺激装置的定位较容易,还能够实现向自家治疗的应用。如以上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将励磁线圈产生的热通过吸引风扇向患者的上方释放,防止抵接板变热,所以不会使使用者感到不舒适的热感。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磁刺激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磁刺激装置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图2的磁刺激装置的壳体的剖视图。图4是图2的磁刺激装置的壳体的立体图。图5是概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磁刺激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磁刺激装置的概略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磁刺激装置的概略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5实施方式的磁刺激装置的概略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磁刺激装置的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磁刺激装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在图1中概略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磁刺激装置1的使用状态。磁刺激装置1是在作为神经损伤等的治疗方法的反复经头盖磁刺激法(rTMS)中使用的装置。磁刺激装置1具有:硬质的壳(帽)2,是对使用者P应用的抵接板的一例,戴在使用者P的头部上,以尽可能紧贴于使用者P的头部的方式形成;壳体4,安装在壳2上,在内部收容卷绕为8字状的励磁线圈3;和两个吸引风扇5,配设在壳体4的上部。对于励磁线圈3,经由线缆6从驱动装置7供给电力。由此,励磁线圈3形成磁场,向与使用者P的疾病对应的脑的部位施加磁刺激。为了辅助将励磁线圈3正确地定位到使用者P的希望的部位,壳2被支承部件8支承。在图2及图3中表示磁刺激装置1的详细的构造。在壳2上,形成有与壳体4对应的凹陷9和将壳体4定位保持的保持突起10。保持突起10将壳体4从壳2稍稍浮起而保持,以在与壳2之间形成间隙100。壳体4与壳2的间隙100优选的是1~3mm左右。图2的壳2被成形为头盔的形状,但只要能够在壳体4与使用者头部之间形成空间,壳的形状并不限于图示的头盔的形状。壳2为在壳2与壳体4之间确保间隙、使得壳体4的底面不直接接触到使用者那样的结构。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设置沿着主体部4a的底面将其覆盖的罩200,代替壳而使用该罩200。在此情况下,与头盔状的结构相比,能够进行转弯半径小的操作。罩200也可以构成为,由与主体部4a不同的部件形成并一体地组装到主体部4a上,也可以与主体部4a一起一体地成形为一个部件。如图3的剖视图所示,励磁线圈3由两个圈12、13构成,上述两个圈12、13为将导电线11卷绕为平面性的(严格地讲是以构成球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弯曲的)椭圆型的偏芯螺旋状而成。圈12、13被保持为,使相互以导电线11的间隔变窄的方式紧密卷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磁刺激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抵接板,配置在使用者的头部的附近;励磁线圈,被保持在上述抵接板之上;壳体,将上述励磁线圈的至少上侧覆盖,在上述励磁线圈的上方设有开口,在与上述抵接板之间形成在上述励磁线圈的外侧开放的间隙;和吸引风扇,从上述壳体的上述开口将上述抵接板与上述壳体之间的空气吸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4.02 JP 2013-0771551.一种磁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抵接板,配置在使用者的头部的附近;励磁线圈,被保持在上述抵接板之上;壳体,将上述励磁线圈的至少上侧覆盖,在上述励磁线圈的上方设有开口,在与上述抵接板之间形成在上述励磁线圈的外侧开放的间隙;和吸引风扇,从上述壳体的上述开口将上述抵接板与上述壳体之间的空气吸出,上述壳体具有将上述励磁线圈的下侧覆盖的底面部,在该底面部与上述抵接板之间形成空气的流路。2.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翠川匡道冈山贵光田宫怜
申请(专利权)人:帝人制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