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9439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一种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具有口部、胴部和跟部,口部用于充填或排出内装物,胴部从该口部处沿容器的中心轴线开始延伸,跟部设置在该胴部的底部且能自立载置该胴部。前述跟部具有朝向容器内侧成凹状的曲面所构成的侧壁。在减少树脂用量的同时,容器在沿中心轴线方向重力作用下,跟部不会发生倾斜或压曲现象,可以稳固自立。(*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ボトル)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该容器具有口部、胴部和跟(ヒ一ル)部,口部用于充填或排出内装物,胴部从口部处开始延伸,跟部设置在该胴部的底部且能自立载置该胴部。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
技术介绍
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比通常所用瓶状容器壁薄,例如,作为重新填装卫生间用洗涤剂或浴室用洗涤剂等的容器而利用,能达到容器质量轻或减少垃圾的目的。另外,由于薄壁瓶状容器是在其原状态下使用,所以,在容器胴部底面附近设置有环状跟部,用于使容器自体自立在搁板或桌子等的支持面上。该跟部还具有侧壁、底面部以及底上部;侧壁具有朝向容器外侧成凸状的曲面;底面部是与侧壁连续着的平坦环状;底上部是与底面部连续着且向瓶中心轴线附近在内侧凹入。这种薄壁瓶状容器由于是用聚丙烯(ボリプロピレン)(PP)等热可塑性合成树脂吹塑(ブロ一)拉伸成形的,成形品(瓶状容器)厚度不均匀,或者,不能完全排除局部偏厚现象。因此,对以往的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来说,在考虑环境问题等的同时还要减少树脂用量的情况,具有充填内装物的瓶状容器在沿中心轴线方向重力作用下,在造成局部壁厚的跟部薄壁部分中会发生倾斜或压曲现象。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其在减少树脂用量的同时,提供一种能稳定自立的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该容器充填内装物后在沿中心轴线方向重力作用下不会发生倾斜或压曲现象,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具有口部、胴部和跟部,前述口部用于充填或排出内装物,前述胴部从前述口部处开始延伸,前述跟部设置在前述胴部的底部且能自立载置前述胴部;其中前述跟部具有朝向容器内侧成凹状的曲面所构成的侧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其中所述的跟部还具有底面部、底上部和立起部;前述底面部从前述侧壁开始延续,且由朝向瓶状容器外侧成凸状的曲面构成;前述底上部朝向瓶中心轴线附近在内侧凹入;前述立起部连续的连接着前述底面部和前述底上部。前述的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其中在容器容量为560ml的情况下,前述容器的树脂使用量约为6g左右。前述的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其中前述合成树脂是聚丙烯。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其具有口部、胴部和跟部,口部用于充填或排出内装物,胴部从该口部处开始延伸,跟部设置在该胴部的底部且能自立载置该胴部;跟部具有朝向容器内侧成凹状曲面所构成的侧壁。根据本专利技术,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中的跟部,因具有朝向容器内侧成凹状曲面所构成的侧壁,例如,即使沿容器中心轴线方向施加负载,其逆向构成的侧壁复原力也会变大。因此,在减少树脂用量的同时,能提供一种可稳定自立的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该容器充填内装物后在沿中心轴线方向重力作用下不会发生倾斜或压曲。前述跟部还具有底面部、底上部和立起部;该底面部从前述侧壁开始延续,且由朝向容器外侧成凸状的曲面构成;底上部朝向瓶中心轴线附近且在内侧凹入;该立起部平滑的连接着该底面部和底上部。在这种情况下,充填内装物后,底面部和立起部因是瓶状容器的薄壁处,会变成朝向瓶状容器下侧的凸状,在载置薄壁瓶状容器的情况下,形成与该载置面紧贴的平坦面。因此,使瓶状容器自立时能进一步提高稳定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特殊结构的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使其在减少树脂用量的同时,提供一种能稳定自立的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该容器充填内装物后在沿中心轴线方向重力作用下不会发生倾斜或压曲现象。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多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b)分别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中瓶状容器的侧视图和底面图;图2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容器中底部的侧视放大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例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概念图,表示第1~3实施例中的薄壁瓶状容器与比较例薄壁瓶状容器压曲强度试验的试验方法;图6是表示第1~3实施例中的薄壁瓶状容器与比较例薄壁瓶状容器压曲强度试验结果的曲线图;图7是表示比较例的薄壁瓶状容器主要部分放大示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1(a)、(b)分别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中瓶状容器10的侧视图和底面图。瓶状容器10是用树脂量为6(g)的PP(聚丙烯)吹塑拉伸成形为容量560cc的薄壁瓶状容器,如图1(a)所示,具有口部11、胴部12和跟部H10;口部11用于充填或排出内装物;胴部12从该口部11处开始沿容器10的中心轴线A延伸;跟部H10设置在该胴部12的底部13,且能把容器10自立在支持面上。具体的示例,例如,口部11是可装卸未图示螺旋盖(スクリユ一キヤツプ)的结构。这种情况下,安装在口部11上的盖(キヤツプ)并不局限于螺旋盖,也可以利用折叶(ヒンジ)式盖或不可装卸的原筒盖(パ一ジンキヤツプ)现有方式。并且,在胴部12的侧壁上,设置有加强部12a和握持(グリツプ)槽12b,该加强部12a在邻接口部11处的肩部具有轮胎痕(ダイヤカツト)形状,该握持槽12b用于提高使用者的把持力。图2是表示瓶状容器10的底部13放大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如图2所示,跟部H10以围绕瓶轴线A环状方式具有侧壁14、底面部15、底上部16以及立起部17;侧壁14是由朝向瓶状容器10内侧成凹状的曲面构成的;底面部15从侧壁14开始延续,且由朝向瓶状容器10外侧成凸状的曲面构成;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成树脂制薄壁瓶状容器,具有口部、胴部和跟部,前述口部用于充填或排出内装物,前述胴部从前述口部处开始延伸,前述跟部设置在前述胴部的底部且能自立载置前述胴部;其特征在于前述跟部具有朝向容器内侧成凹状的曲面所构成的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则之饭塚高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