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91766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6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培养皿,包括皿体和皿盖,所述皿盖套设于皿体的开口处,还包括皿座,所述皿座为环形中空体,所述皿体部分套设于所述皿座的中空结构内,所述皿体的外径比皿盖的外径小2-3mm,所述皿盖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皿座的外径,所述皿座的高度为7-8mm,所述皿体的底面与皿座的底部的距离为1-2mm,所述皿体的开口处与皿座的顶部的距离为4-6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培养皿具有方便拿取、避免掉落及误取皿盖现象发生、确保培养皿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导致皿体底面被刮花、以及保证显微镜下对皿体内培养物状态的观察处于较佳的效果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物培养器皿,特别涉及一种培养皿
技术介绍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细胞或组织块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部和一个盖子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现有技术的培养皿的结构为:培养皿底部的高度为10mm-25mm,培养皿的盖子覆盖了底部上端2/3的高度,余下1/3的高度约3.3mm_8.3mm,用手拿取培养皿的底部极为困难,容易误取盖子,导致盖子与底部分离,造成培养物接触空气而受到污染。针对上述培养皿的结构,培养皿的取放方式为:用手将其平推至台面的边缘外一定的距离,再一手托住底部,一手压住盖子,将其取出;放回台面时,需一手托住底部,一手压住盖子,将其从台面外缘平推至台面内部。上述取放培养皿的操作存在操作不方便、培养皿易掉落,且平推的过程中培养皿与台面发生摩擦,容易刮花底部,对培养物的显微镜下观察造成干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污染且取放方便的培养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培养皿,包括皿体和皿盖,所述皿盖套设于皿体的开口处,还包括皿座,所述皿座为环形中空体,所述皿体部分套设于所述皿座的中空结构内,所述皿体的外径比皿盖的外径小2-3mm,所述皿盖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皿座的外径,所述皿座的高度为7_8mm,所述皿体的底面与皿座的底部的距离为l_2mm,所述皿体的开口处与皿座的顶部的距离为4_6mm0进一步的,所述皿盖的外径比皿座的外径小2_3mm。进一步的,所述皿体的外径比皿盖的外径小2.5mm。进一步的,所述皿盖的外径比皿座的外径小2.5mm。进一步的,所述皿座的高度为7.5mm。进一步的,所述皿体的底面与皿座的底部的距离为1.5mm。进一步的,所述皿体的开口处与皿座的顶部的距离为5mm。本技术的培养皿的有益效果在于:(I)通过环状中空的皿座的设计,使得培养皿的取放操作时只需拿取皿座即可,具有方便拿取、避免掉落及误取皿盖现象发生的优点,同时借助皿座移动培养皿的方式可确保培养皿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导致皿体底面被刮花;(2)根据皿体、皿盖和皿座的尺寸设计,一方面可方便培养皿的取放,另一方面可保证显微镜下对皿体内培养物状态的观察处于较佳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培养皿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培养皿的整体结构图。标号说明:1、皿体;11、皿体的底面;12、皿体的开口处;2、皿盖;3、皿座;31、皿座的底部;32、皿座的顶部。【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环状中空结构的皿座的设计,借助皿座移动培养皿,从而具有取放方便且避免发生培养物污染的优点。请参照图1以及图2,本技术的一种培养皿,包括皿体I和皿盖2,所述皿盖2套设于皿体的开口处12,还包括皿座3,所述皿座3为环形中空体,所述皿体I部分套设于所述皿座3的中空结构内,所述皿体I的外径比皿盖2的外径小2-3_,所述皿盖2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皿座3的外径,所述皿座3的高度为7-8_,所述皿体的底面11与皿座的底部31的距离(如图2中的a所示)为l_2mm,所述皿体的开口处12与皿座的顶部32的距离(如图2中的b所示)为4-6mm0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通过环状中空的皿座的设计,使得培养皿的取放操作时只需拿取皿座即可,具有方便拿取、避免掉落及误取皿盖现象发生的优点,同时借助皿座移动培养皿的方式可确保培养皿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导致皿体底面被刮花;(2)根据皿体、皿盖和皿座的尺寸设计,一方面可方便培养皿的取放,另一方面可保证显微镜下对皿体内培养物状态的观察处于较佳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皿盖2的外径比皿座3的外径小2-3mm。由上述描述可知,皿盖的外径比皿座的外径小2-3_,则皿盖套设于皿体的开口处后,皿盖的盖口位置与皿座的顶部相对,具有保证避免皿盖掉落及误取皿盖现象发生的优点。进一步的,所述皿体I的外径比皿盖2的外径小2.5mm。所述皿盖2的外径比皿座3的外径小2.5mm。所述皿座3的高度为7.5mm。所述皿体的底面11与皿座的底部31的距离为1.5mm。所述皿体的开口处12与皿座的顶部32的距离为5mm。由上述描述可知,上述尺寸为优选的尺寸设计,具有便于取放培养皿、避免皿盖掉落及误取皿盖现象发生、以及保证显微镜下观察效果的优点。请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培养皿,包括皿体I和皿盖2,所述皿盖2套设于皿体的开口处12,还包括皿座3,所述皿座3为环形中空体,所述皿体I部分套设于所述皿座3的中空结构内,所述皿体I的外径比皿盖2的外径小2-3_,所述皿盖2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皿座3的外径,所述皿座3的高度为7-8mm,所述皿体的底面11与皿座的底部31的距离(如图2中的a所示)为l_2mm,所述皿体的开口处12与皿座的顶部32的距离(如图2中的b所示)为4-6mm。所述皿盖2的外径比皿座3的外径小2_3mm。所述皿体I的外径比皿盖2的外径小2.5mm。所述皿盖2的外径比皿座3的外径小2.5mm。所述皿座3的高度为7.5mm。所述皿体的底面11与皿座的底部31的距离为1.5mm。所述皿体的开口处12与皿座的顶部32的距离为5mm。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培养皿具有方便拿取、避免掉落及误取皿盖现象发生、确保培养皿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导致皿体底面被刮花、以及保证显微镜下对皿体内培养物状态的观察处于较佳的效果的优点。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培养皿,包括皿体和皿盖,所述皿盖套设于皿体的开口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皿座,所述皿座为环形中空体,所述皿体部分套设于所述皿座的中空结构内,所述皿体的外径比皿盖的外径小2-3mm,所述皿盖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皿座的外径,所述皿座的高度为7-8mm,所述皿体的底面与皿座的底部的距离为l_2mm,所述皿体的开口处与皿座的顶部的距离为4-6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盖的外径比皿座的外径小2-3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的外径比皿盖的外径小2.5mm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盖的外径比皿座的外径小2.5mm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座的高度为7.5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的底面与皿座的底部的距离为 1.5mm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的顶部与皿座的顶部的距离为 5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培养皿,包括皿体和皿盖,所述皿盖套设于皿体的开口处,还包括皿座,所述皿座为环形中空体,所述皿体部分套设于所述皿座的中空结构内,所述皿体的外径比皿盖的外径小2-3mm,所述皿盖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皿座的外径,所述皿座的高度为7-8mm,所述皿体的底面与皿座的底部的距离为1-2mm,所述皿体的开口处与皿座的顶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培养皿,包括皿体和皿盖,所述皿盖套设于皿体的开口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皿座,所述皿座为环形中空体,所述皿体部分套设于所述皿座的中空结构内,所述皿体的外径比皿盖的外径小2‑3mm,所述皿盖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皿座的外径,所述皿座的高度为7‑8mm,所述皿体的底面与皿座的底部的距离为1‑2mm,所述皿体的开口处与皿座的顶部的距离为4‑6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舒张芸纪惜銮杨顺罗朝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茵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