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禹专利>正文

一种恒温培养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70869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0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恒温培养皿,该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包括用于容纳待培养的微生物的容纳部和设置在容纳部下方的第一流体接收部,其中,第一流体接收部在第一流体接收部的侧壁的相对两端处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盖本体,包括密封容纳部的盖体和设置在盖体上的第二流体接收部,其中,第二流体接收部在第二流体接收部的侧壁的相对两端处具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循环构件,包括第一循环部和第二循环部,第一循环部分别与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相连接,第二循环部分别与第二开口和第四开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培养皿出现的交叉染菌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特别地,涉及一种恒温培养皿
技术介绍
微生物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向一把双刃剑一样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一方面,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而且是十分强大的敌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曾经被这个敌人残忍的伤害过。例如1347年发生在欧洲的鼠疫疫情,它使得近1/3的欧洲人丧生。还有我们熟知的结核病、艾滋病、霍乱、埃博拉病毒等都在无时无刻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但是微生物还有它的另外一面,就是微生物制品。微生物在这方面的贡献几乎是不可替代的。大到我们用的疫苗、抗生素、维生素酶等生物制品,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奶、面包、啤酒等副食产品都离不开微生物的影子。因此对微生物的更好利用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微生物的培养以及筛选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最为常用的技术是通过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具体是将培养基置于培养皿中,将特地待研究的微生物接种在培养基上,在特定的温度下,微生物会摄取培养基内的营养成分,自身开始增殖。可以通过特定的处理方法对微生物进行筛选,最终获得所需要的微生物品种。微生物的培养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两种。所谓固体培养,就是将微生物接种在适宜其生长的培养基上,微生物会在培养基上逐渐增殖,最终出现菌落或菌苔。固体培养通常需要培养皿作为培养容器。二是液体培养就是采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大多数的微生物均可以使用固体培养的方法增殖,但还有一部分必须使用液体培养的方法,例如大细胞细菌、以及多种原核生物和藻类等。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培养皿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目前是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仪器设备。不过培养基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由于微生物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正常的增殖,因此需要将接种有微生物的培养皿置于恒温设备中,当大量的培养皿处于同一恒温设备时,由于环境相对封闭,一旦操作不当,培养皿中可能会出现染菌。这是微生物培养过程中最不愿意看到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培养皿。本技术提供一种恒温培养皿,该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包括用于容纳待培养的微生物的容纳部和设置在容纳部下方的第一流体接收部,其中,第一流体接收部在第一流体接收部的侧壁的相对两端处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盖本体,包括密封容纳部的盖体和设置在盖体上的第二流体接收部,其中,第二流体接收部在第二流体接收部的侧壁的相对两端处具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循环构件,包括第一循环部和第二循环部,第一循环部分别与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相连接,第二循环部分别与第二开口和第四开口相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恒温培养皿的容纳部与第一流体接收部直接接触,盖体与第二流体接收部直接接触。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恒温培养皿还可以在盖体的背对第二流体接收部的表面具有突出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恒温培养皿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具有高度差。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恒温培养皿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具有高度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由于自身具有恒温效果,可以将培养基单独放置,避免的大量培养基皿于恒温装置中出现的交叉染菌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技术的恒温培养皿的平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恒温培养皿的盖本体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恒温培养皿的培养皿本体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将参照图1、图2和图3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恒温培养皿。图1为本技术的恒温培养皿的平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恒温培养皿的盖本体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恒温培养皿的培养皿本体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恒温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100、盖本体200
和循环构件300组成。培养皿本体100包括容纳部120和第一流体接收部110。容纳部120用于将待培养的微生物容纳于其中。容纳部120可以具有一端处于敞开的圆柱体形状,然而本技术不限于此,容纳部120可以具有长方体的形状。第一流体接收部110设置在容纳部120的下方,并且可以与容纳部120直接接触,也即,第一流体接收部110的上表面与容纳部120的底表面共面。第一流体接收部110在第一流体接收部110的侧壁的相对两端处具有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流体接收部110的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具有高度差,也就是说,在剖视图中,第一开口111的中心线不与第二开口112的中心线重合。盖本体200包括第二流体接收部210和盖体220。盖体220用于密封容纳部120。在本技术的非限制性实施例中,盖体220可以具有一端处于敞开的圆柱形形状,然而,本技术不限于此,盖体220的形状可以根据容纳部120的形状改变,只有满足能够密封容纳部120的任何合适的形状即可。第二流体接收部210设置在盖体220上方,并且可以与盖体220直接接触,也即,第二流体接收部210的下表面与盖体220的顶表面共面。第二流体接收部210在第二流体接收部210的侧壁的相对两端处具有第三开口211和第四开口21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流体接收部210的第三开口211和第四开口212具有高度差,也就是说,在剖视图中,第三开口211的中心线不与第四开口212的中心线重合。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盖体220的背对第二流体接收部210的表面(例如,第二流体接收部210与盖体220的共面的表面)具有突出部221。通过在盖体220的背对第二流体接收部210的表面上设置突出部221可以增加第二流体接收部210中的流体的换热面积。循环构件300包括第一循环部301和第二循环部302。第一循环部301分别与第一开口111和第三开口211相连接,第二循环部302分别与第二开口112和第四开口相连接212,以使流体进入到第一流体接收部110和第二流体接收部210中。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恒温培养皿的使用过程。首先,将所需的培养基加入恒温培养皿的容纳部120中,将盖体220置于培养皿本体的容纳部120上以密封容纳部120。然后,向第一流体接收部110和第二流体接收部210中通入具有设定温度的水,具体地,水沿第一方向A进入第一循环部301,再经第一循环部301分别连接的第一流体接收部110的第一开口111和第二流体接收部210第三开口211进入到
第一流体接收部110和第二流体接收部210中。水会填充第一流体接收部110和第二流体接收部210直至经分别与第二开口112和第四开口212相连接的第二循环部302流出,水最终沿第二方向B流出第二循环部302。水在流经第一流体接收部110和第二流体接收部210时会发生热交换,以对培养皿的容纳部120中的培养基进行加热并控温。在本技术中,通过在盖体和容纳部上设置流体接收部,使得可以通过向流体接收部通入流体并经热交换来控制待培养的微生物所需的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温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包括用于容纳待培养的微生物的容纳部和设置在容纳部下方的第一流体接收部,其中,第一流体接收部在第一流体接收部的侧壁的相对两端处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盖本体,包括密封容纳部的盖体和设置在盖体上的第二流体接收部,其中,第二流体接收部在第二流体接收部的侧壁的相对两端处具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循环构件,包括第一循环部和第二循环部,第一循环部分别与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相连接,第二循环部分别与第二开口和第四开口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包括用于容纳待培养的微生物的容纳部和设置在容纳部下方的第一流体接收部,其中,第一流体接收部在第一流体接收部的侧壁的相对两端处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盖本体,包括密封容纳部的盖体和设置在盖体上的第二流体接收部,其中,第二流体接收部在第二流体接收部的侧壁的相对两端处具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循环构件,包括第一循环部和第二循环部,第一循环部分别与第一开口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禹张琳邵筠乔
申请(专利权)人:赵禹张琳邵筠乔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