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培养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15609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9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培养皿。所述培养皿包括皿盖和皿体;所述皿体内侧底面设有若干个弧形凹陷区域。该弧形凹陷区域,能够利用重力作用将卵母细胞和胚胎聚集在一起,便于体外观察和操作。避免了普通培养皿由于底部纯平,导致人类卵母细胞和胚胎相互分散不易寻找的缺点。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能够较为有效的改善对人类卵母细胞和胚胎进行体外观察和操作的效率,同时显著提高培养皿的使用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除了适用于体外受精实验室中对于人类卵母细胞及胚胎体外操作和体外培养,也适用于对于其他物种的卵母细胞及胚胎进行体外操作和体外培养的胚胎学及动物学实验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生物实验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培养皿
技术介绍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发达国家中10-15%的育龄夫妇受不孕症困扰。发展中国家中(包括中国在内),至2002年有1.86亿的育龄妇女患不孕症。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育龄人群不孕症的发生率为12.5%,不孕症人数大于4000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技术是目前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手段。自1978年在英国诞生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以来,目前发达国家通过ART助孕出生的婴儿已占出生婴儿总数的1-3%,估计全世界试管婴儿的出生人数已超过500万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在体外对人类卵母细胞以及胚胎进行体外培养。体外培养是在培养皿中进行的,目前大多数体外受精实验室进行卵母细胞与胚胎的体外培养是采用普通的细胞培养皿(如35mm,60mm陪替氏培养皿,4孔板等),这些培养皿的皿底是纯平的。而人类卵母细胞及胚胎是接近球形并且体积非常微小,其中人类卵母细胞,受精卵及卵裂期胚胎直径大约120-150微米,囊胚大约200-300微米。由于有透明带的保护,人类卵母细胞和胚胎也不会发生也普通细胞一样的贴壁生长,因此非常容易发生滚动。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患者往往有多个卵母细胞及胚胎(10-20个甚至更多)需要进行体外培养和体外操作,在底部纯平的培养皿中,这些卵母细胞和胚胎非常容易在培养基中发生滚动而散落在培养皿的各个角落。例如,在胚胎移植时,需要将2-3枚胚胎放在内径约15mm含有1ml培养基的单孔器官培养皿中,稍作晃动胚胎就会滚动到内孔的边缘,这样在将这些胚胎吸入移植导管的时候,将会增加操作的难度,非常容易吸入过多的培养基。另外,在胚胎冷冻解冻的时候,甚至需要将10枚以上的胚胎依次转移至4孔板的孔中,每个孔内径约10mm含有0.5ml不同类型的冷冻保护剂,同样稍作晃动胚胎就会滚动到孔的边缘,这样在将这些胚胎从一个孔转移到另一个孔的时候,将会增加更大操作的难度,很难保证同一规定时间将所有胚胎转移完毕。微滴培养是最常用的胚胎培养方法,就是将10-50微升的培养基滴在培养皿底部,然后上面覆盖石蜡油,将卵母细胞和胚胎放在培养基微滴中培养。微滴培养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善上述问题。但是微滴培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微滴的体积不能太大(不能超过100微升),否则培养基的表面张力不能够维持液滴的形状,稍作晃动微滴就会发生分散。因此,一些需要培养基量较多的操作不适合使用微滴培养,例如卵母细胞的收集、胚胎移植及卵母细胞与胚胎冷冻解冻等。其次,在平底培养皿中进行微滴培养也无法完全避免卵母细胞和胚胎的滚动,而且移动微滴培养皿仍然需要动作轻柔,力量稍大也可能导致微滴分散,分散的培养基微滴可能将卵母细胞和胚胎漂散到其他微滴中,导致样品混淆(例如正常受精与异常受精的胚胎混淆),或是漂浮到石蜡油表面导致样品丢失。因此,如何能够克服在平底培养皿中,多个卵母细胞和胚胎滚动而相互分散,导致体外操作和体外观察难度增加,是多数体外受精实验室尚未很好解决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将能够较为有效改善操作者在对多个人类卵母细胞和胚胎进行体外操作和体外培养时的操作速度,并显著降低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培养皿,该装置能够利用重力作用将卵母细胞和胚胎聚集在一起,便于体外观察和操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培养皿包括皿盖和皿体;所述皿体内侧底面设有若干个弧形凹陷区域。所述底部弧形的培养皿与常规的陪替氏培养皿外形基本接近,只是皿体内侧底面设有数量不等的弧形凹陷区域。其中,所述皿底厚度为4mm,弧形凹陷区域的数量分别为1个(单孔弧形皿),4个(4孔弧形皿)及16个(16孔弧形皿),分别代替传统的单孔器官培养皿,四孔板及制作微滴的培养皿。其中,所述底部弧形的培养皿与常规的陪替氏培养皿材料相同,为各种类型的塑料,如聚丙烯、聚苯乙烯或聚碳酸酯,优选聚丙烯。培养皿的大小,以及弧形凹陷区的大小与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以实验室常用的60mm培养皿(57mm×15mm)为例:皿盖高为10mm,外径为57mm,厚度为1mm,内径为55mm;皿体高为14mm,外径为53mm,皿体边缘围挡厚内径为1mm,皿底厚度为4mm;其中单孔弧形皿,弧形凹陷区域直径为40±2mm,中央最大深度宽为3±0.5mm;4孔弧形皿,弧形凹陷区域直径为20±2mm,中央最大深度宽为2±0.5mm;16孔弧形皿,弧形凹陷区域直径为10±2mm,中央最大深度宽为1±0.5mm。下面结合原理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与常规的陪替氏培养皿材料相同,为各种类型的塑料(如聚丙烯、聚苯乙烯或聚碳酸酯,优选聚丙烯),外形也与常规的陪替氏培养皿基本接近。因此,与常规培养皿相比,本技术在体外操作和体外培养的过程中,不会带来额外的不良影响。本技术皿底厚度大约为4mm,皿底分别有数量不等的弧形凹陷区域,分别为1个(单孔弧形皿),4个(4孔弧形皿)及16个(16孔弧形皿)。单孔弧形皿、4孔弧形皿及16孔弧形皿分别代替传统的单孔器官培养皿,四孔板及制作微滴的培养皿。在对多个人类卵母细胞和胚胎进行体外操作和体外培养的过程中,这些卵母细胞和胚胎会由于重力作用,聚集在弧形凹陷区域的中央,因此非常有利于进行体外观察和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利用重力作用,在进行体外操作和体外培养时卵母细胞和胚胎能够聚集在培养皿底部的弧形凹陷区域中央,因此非常有利于进行体外观察和操作。克服了传统培养皿由于皿底纯平,而导致卵母细胞和胚胎由于滚动而相互分散,导致进行体外操作和观察困难的缺点。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无任何不良影响,能够较为有效改善操作者在对多个人类卵母细胞和胚胎进行体外操作和体外培养时的操作速度,并显著降低操作难度。总之,该培养皿底部的弧形凹陷区域,能够利用重力作用将卵母细胞和胚胎聚集在一起,便于体外观察和操作。同时通过在皿底划分多个弧形凹陷区,能够在同一个培养皿中建立不同的操作及培养区域。避免了普通培养皿由于底部纯平,导致人类卵母细胞和胚胎相互分散不易寻找的情况。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能够较为有效的改善对人类卵母细胞和胚胎进行体外观察和操作的效率,同时显著提高培养皿的使用率。本技术除了适用于体外受精实验室中对于人类卵母细胞及胚胎体外操作和体外培养,也适用于对于其他物种的卵母细胞及胚胎进行体外操作和体外培养的胚胎学及动物学实验室。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1个弧形凹陷区域的培养皿俯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具有4个弧形凹陷区域的培养皿俯视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图5为具有16个弧形凹陷区域的培养皿俯视图;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图中:1、皿盖;2、皿体;3、弧形凹陷区域。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1和2,所述培养皿包括皿盖1和皿体2;皿盖1高为10mm,外径为57mm,厚度为1mm,内径为55mm;皿体2高为14mm,外径为53mm,皿体2边缘围挡厚内径为1mm,皿体2的皿底厚度为4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培养皿,包括皿盖(1)和皿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2)内侧底面设有1个弧形凹陷区域(3),所述弧形凹陷区域(3)的直径为40±2mm,中心最大深度为3±0.5mm;或者,所述皿体(2)内侧底面设有4个均匀分布的弧形凹陷区域(3),所述弧形凹陷区域(3)的直径为20±2mm,中心最大深度为2±0.5mm;或者,所述皿体(2)内侧底面设有16个均匀分布的弧形凹陷区域(3),所述弧形凹陷区域(3)的直径为10±2mm,中心最大深度为1±0.5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养皿,包括皿盖(1)和皿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2)内侧底面设有1个弧形凹陷区域(3),所述弧形凹陷区域(3)的直径为40±2mm,中心最大深度为3±0.5mm;或者,所述皿体(2)内侧底面设有4个均匀分布的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亦凡欧阳琦林戈卢光琇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