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板换热器新型的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81086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5 20:11
双管板换热器新型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内、外管板加工,采用数控钻床打底孔、钻孔,控制孔径及粗糙度,不允许出现螺纹状和纵向划痕;外管板孔径比内管板孔径大0.1mm;B、采用专用孔槽镗刀进行加工内管板的胀槽;(2)、折流板加工,折流板的加工以象限为组,将一个象限内的折流板用直板固定到一起,并做好正面标记,折流板孔两端倒角,去除毛刺;(3)、内外管板预组装;(4)、管束组装;(5)、内管板的液压胀接;(6)、外管板焊接和贴胀;(7)、压力试验。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了换热器的管板和换热管胀接后100%合格,提高了换热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双管板换热器新型的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节能环保、石油、化工、制药和电力等行业对进行热量交换的管板式换热器要求越来越高。螺旋管式换热器又称螺纹管缠绕式换热器、螺旋螺纹管换热器,是新一代换热产品中得代表作品,主要适用于汽液换热工况,是根据CFD计算流体力学技术、FEM微分有限元技术、OffEN湍流抖振频率准则、Eisinger准贝lj、Bevinsbbb准则、非对称流设计等技术设计。目前在汽水换热工况换热系数最高可达14000w/ m2.°C。胀接又是换热器制造中的重要工序之一,GB151提出换热管材料的硬度值一般不低于管板材料的硬度值;国外不少标准都规定管板的硬度值应大于换热管的硬度,一般控制在HB20?30,一般板式换热器的管板和换热管之间先采用胀接后再进行焊接,但由于是根据操作者经验来确定胀接紧度,从胀接试验研究可知,内管板的胀槽直接决定了强度胀接的质量,若胀槽与管孔同心度超差,可导致胀槽的一侧在胀槽深的一侧的拉力作用下无法胀紧,从而不能达到密封作用;若胀槽粗糙度超差,强度胀接时管子不能与槽贴实,同样密封不严;胀接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欠胀不能保证胀口的密封性和机械强度,过胀使管壁过分减薄而导致加热管破裂或管板变形,在使用中经常出现垫片、螺栓法兰接头密封泄漏,管板上的换热管管口泄漏,焊接裂纹等缺陷,对换热器的使用带来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双管板换热器新型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内、外管板加工: A、采用数控钻床打底孔、钻孔,控制孔径及粗糙度,不允许出现螺纹状和纵向划痕;夕卜管板孔径比内管板孔径大0.1mm ; B、采用专用孔槽镗刀进行加工内管板的胀槽; (2)、折流板加工: A、折流板的加工以象限为组,将一个象限内的折流板用直板固定到一起,并做好正面标记,折流板孔两端倒角,去除毛刺; B、根据折流板间距的大小适当调整折流板孔径的公差范围;对于间距小于150mm的,公差加大0.3mm左右; (3)、内外管板预组装: A、先清洁内外管板管孔的铁锈、油污等异物,将内外管板按产品顺序重叠,用定位销进行定位,然后用换热管逐个穿孔,检查两块管板孔的同心度、垂直度; B、当有管子不能穿过两块管板,将其中一块管板旋转180°后,再进行试穿,并做好方位标记、正反标记; (4)、管束组装: A、先以内管板为基准,依次穿好拉杆、定距管、折流板、支持板等,然后将外管板与内管板固定在一起; B、穿管时由内向外进行,穿一排,调整一排管头,使之伸出外管板的长度为3?4_;穿管过程切勿用铁锤直接敲击管子,应上下轻微晃动U形管,同时在管子端部采用牵引工装,让管子顺利穿入管孔; (5)、内管板的液压胀接: A、强度胀时,外管板与内管板要按产品结构固定,采用胀管加长机构; B、胀接前要先精确测量管头到内管板胀区的距离,然后加工挡环以准确定位,距离要根据管头伸出外管板的实际尺寸适当调整,防止胀错位置; C、采用两次胀接法,第一次按胀接工艺评定确定的参数值进行;第二次按稍高于第一次的胀接力进行,胀接时要按顺序胀接,防止漏胀,如采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或按管子布局形式进行胀接,同时做好标记,直至胀完; (6)、外管板焊接和贴胀: A、内管板胀接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外管板与内管板的组焊; B、组焊时采用氩弧焊,将积液腔内通入氩气保护,并严格控制层间温度; C、外管板管头的焊接采用自动管板封焊机进行焊接,采用两道填丝的方法进行,焊接时为防止热量太大造成管板变形,采用隔排焊接的方法进行; D、焊接完毕,管头进行100%着色检查; E、对外管板管头进行液压贴胀,抽查部分管头实测内径后修磨胀管器直径,便于胀管器顺利穿入管子内,然后按拉脱力试验确定的胀接参数进行胀贴,目测初步判断管子内壁胀接质量; (7)、压力试验: A、进行壳程水压试验,此时须将外管板取下,同时在内管板上喷显像剂,便于检查内管板的渗漏情况; B、水压试验合格后,对壳程进行气密性试验; C、气密试验合格后,组焊内外管板以及外管板管头,使积液腔成为密闭腔体; D、对积液腔进行水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由于积液腔容积小,在压力试验时做一个工装缓冲罐,压力试验时便于更稳定地观察压力的变化情况; E、压力试验结束后按图样进行氨渗漏试验,在积液腔的排泄孔处贴试纸,管头处喷试剂,试纸、试剂不变色为合格; F、最后对管程进行水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本专利技术保证了换热器的管板和换热管胀接后100%合格,提高了换热器的安全性,具有以下优点: (1)长度一致的螺旋换热管以及管、层间距精准的管芯,使得媒介流经管程和壳程时会产生强烈的湍流效果,换热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2)杂质沉积几率小,结垢率低; (3)螺旋缠绕管结构,完全消除了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拉托力,大大提高使用寿命; (4)同样工况下,体积约是传统换热器的1/10,可为您节省宝贵的空间资源; (5)运行成本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双管板换热器新型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内、外管板加工: A、采用数控钻床打底孔、钻孔,控制孔径及粗糙度,不允许出现螺纹状和纵向划痕;夕卜管板孔径比内管板孔径大0.1mm ; B、采用专用孔槽镗刀进行加工内管板的胀槽; (2)、折流板加工: A、折流板的加工以象限为组,将一个象限内的折流板用直板固定到一起,并做好正面标记,折流板孔两端倒角,去除毛刺; B、根据折流板间距的大小适当调整折流板孔径的公差范围;对于间距小于150mm的,公差加大0.3mm左右; (3)、内外管板预组装: A、先清洁内外管板管孔的铁锈、油污等异物,将内外管板按产品顺序重叠,用定位销进行定位,然后用换热管逐个穿孔,检查两块管板孔的同心度、垂直度; B、当有管子不能穿过两块管板,将其中一块管板旋转180°后,再进行试穿,并做好方位标记、正反标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管板换热器新型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内、外管板加工: A、采用数控钻床打底孔、钻孔,控制孔径及粗糙度,不允许出现螺纹状和纵向划痕;外管板孔径比内管板孔径大0.1mm; B、采用专用孔槽镗刀进行加工内管板的胀槽;(2)、折流板加工:     A、折流板的加工以象限为组,将一个象限内的折流板用直板固定到一起,并做好正面标记,折流板孔两端倒角,去除毛刺;     B、根据折流板间距的大小适当调整折流板孔径的公差范围;对于间距小于150mm的,公差加大0.3mm左右;(3)、内外管板预组装:     A、先清洁内外管板管孔的铁锈、油污等异物,将内外管板按产品顺序重叠,用定位销进行定位,然后用换热管逐个穿孔,检查两块管板孔的同心度、垂直度;     B、当有管子不能穿过两块管板,将其中一块管板旋转180°后,再进行试穿,并做好方位标记、正反标记;(4)、管束组装: A、先以内管板为基准,依次穿好拉杆、定距管、折流板、支持板等,然后将外管板与内管板固定在一起; B、穿管时由内向外进行,穿一排,调整一排管头,使之伸出外管板的长度为3~4mm;穿管过程切勿用铁锤直接敲击管子,应上下轻微晃动U形管,同时在管子端部采用牵引工装,让管子顺利穿入管孔;(5)、内管板的液压胀接: A、强度胀时,外管板与内管板要按产品结构固定,采用胀管加长机构; B、胀接前要先精确测量管头到内管板胀区的距离,然后加工挡环以准确定位,距离要根据管头伸出外管板的实际尺寸适当调整,防止胀错位置; C、采用两次胀接法,第一次按胀接工艺评定确定的参数值进行;第二次按稍高于第一次的胀接力进行,胀接时要按顺序胀接,防止漏胀,如采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或按管子布局形式进行胀接,同时做好标记,直至胀完;(6)、外管板焊接和贴胀: A、内管板胀接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外管板与内管板的组焊; B、组焊时采用氩弧焊,将积液腔内通入氩气保护,并严格控制层间温度; C、外管板管头的焊接采用自动管板封焊机进行焊接,采用两道填丝的方法进行,焊接时为防止热量太大造成管板变形,采用隔排焊接的方法进行; D、焊接完毕,管头进行100%着色检查; E、对外管板管头进行液压贴胀,抽查部分管头实测内径后修磨胀管器直径,便于胀管器顺利穿入管子内,然后按拉脱力试验确定的胀接参数进行胀贴,目测初步判断管子内壁胀接质量;(7)、压力试验: A、进行壳程水压试验,此时须将外管板取下,同时在内管板上喷显像剂,便于检查内管板的渗漏情况; B、水压试验合格后,对壳程进行气密性试验; C、气密试验合格后,组焊内外管板以及外管板管头,使积液腔成为密闭腔体; D、对积液腔进行水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由于积液腔容积小,在压力试验时做一个工装缓冲罐,压力试验时便于更稳定地观察压力的变化情况; E、压力试验结束后按图样进行氨渗漏试验,在积液腔的排泄孔处贴试纸,管头处喷试剂,试纸、试剂不变色为合格; F、最后对管程进行水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小健叶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盛信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