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粪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65346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9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粪池。所述化粪池池体为圆筒形结构且与两块隔绝板一体注塑成型,池体外周设有井字型加强筋。池体由两半箱体通过紧固螺栓固紧为一整体,两端分别设有进粪管和出粪管,两块隔板将池体分成第一池、第二池和第三池,第一连通孔和倒L型的第一过粪管使第一池、第二池相连通,第二连通孔和倒L型的第二过粪管使第二池、第三池相连通,第一池上端凸设有第一清掏孔,第三池上端凸设有第二清掏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密闭,不渗漏,轻便耐用,强度高,耐冲击,污水处理效果好,既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还便于运输和现场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到一种化粪池
技术介绍
化粪池是处理粪便并加以过滤沉淀的设备,让污水中固体物质在池底分解,上层的水化物体进入管道流走,化粪池给固体物质如人畜粪便等垃圾有充足的时间分解的场所。现在普及的传统化粪池可分为以下几种:现浇钢筋混凝士化粪池、砖砌化粪池、大圈化粪池。以上几种产品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浇钢筋混凝土化粪池和砖砌化粪池受气候影响,冬季施工不便,进人低温气候施工困难,大圈化粪池地埋较深易受地下水影响,并且使用期间清掏比较频繁。除此之外,传统使用的化粪池处理功能单一,更为严重的是化粪池使用几年后开始严重渗漏,严重污染了地下饮用水源和城市地下供水管道,更为严重者还可能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倾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化粪池,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圆筒形池体,池体的一端设有进粪管,另一端设有出粪管,所述池体注塑成型,池体由两半箱体通过紧固螺栓固紧为一整体,池体外周设有井字型加强筋,池体内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成第一池、第二池和第三池,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均与池体一体成型,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构成第二池,第一隔板与进粪侧面板构成第一池,第二隔板与出粪侧面板构成第三池,第一隔板上分别设有第一过粪孔和第一连通孔,第一过粪管嵌设于第一过粪孔中,第一过粪管呈倒L型,第一过粪管上端的过粪管管口与第二池相通,其下端插入第一池,第一连通孔与池体底部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过粪管下端,第一连通孔和第一池、第二池相连通,第二隔板上分别设有第二过粪孔和第二连通孔,第二过粪管嵌设于所述第二过粪孔中,第二过粪管与第一过粪管结构一致,第二过粪管上端的过粪管管口与第三池相通,其下端插入第二池,第二连通孔与池体底部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过粪管下端,第二连通孔和第二池、第三池相连通,第一池上端凸设有第一清掏孔,第三池上端凸设有第二清掏孔。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凸设于池体外壁上,该加强筋包括平行于池体横截面且间隔均匀分布的第一加强筋,平行于池体轴截面且间隔均匀分布的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交错分布,构成井字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过粪孔与所述第二过粪孔分别沿池体中心点中心对称。进一步的,所述进粪侧面板的上侧和下侧向池体内部分别凹设有第一凹部、第二凹部,进粪管设于第一凹部内,所述出粪侧面板的上侧和下侧向池体内部分别凹设有第三凹部、第四凹部,出粪管设于第三凹部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工业化的生产隔绝板一体的注塑成型的池体,整体密闭,不渗漏,轻便耐用,安装简捷方便,外圈加强筋处理,使池体强度高,耐冲击,污水处理效果好,既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还便于运输和现场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化粪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化粪池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池体,2.进粪管,3.出粪管,4.紧固螺栓,5.加强筋,6.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8.第一池,9.第二池,10.第三池,11.第一过粪孔,12.第一连通管,13.第一过粪管,14.第二过粪孔,15.第二连通管,16.第二过粪管,17.第一清掏孔,18.第二清掏孔,19.第一凹部,20.第二凹部,21.第三凹部,22.第四凹部,23.进粪侧面板,24.出粪侧面板,51.第一加强筋,52.第二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2,注塑成型的圆筒形池体1,所述池体I的一端设有进粪管2,另一端设有出粪管3,池体I由两半箱体通过紧固螺栓4固紧为一整体,池体I外周设有井字型加强筋5,增加池体I的结构强度。池体I内用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分成第一池8、第二池9和第三池10,所述第一隔板6和所述第二隔板7均与池体I 一体成型,整体密闭,不渗漏,安装简捷方便。第一隔板6与第二隔板7之间构成第二池9,第一隔板6与进粪侧面板23构成第一池8,第二隔板7与出粪侧面板24构成第三池10,第一隔板6上分别设有第一过粪孔11和第一连通孔12,第一过粪管13嵌设于第一过粪孔11中,第一过粪管13呈倒L型,因此过粪更加通畅,效果好且不易结冰。第一过粪管13上端的过粪管13管口与第二池9相通,其下端插入第一池8,第一连通孔12与池体I底部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过粪管13下端,第一连通孔12和第一池8、第二池9相连通,第二隔板7上分别设有第二过粪孔14和第二连通孔15,第二过粪管16嵌设于所述第二过粪孔14中,第二过粪管16与第一过粪管13结构一致,第二过粪管16上端的过粪管管口与第三池10相通,其下端插入第二池9,第二连通孔15与池体I底部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过粪管16下端,第二连通孔15和第二池9、第三池10相连通,第一池8上端凸设有第一清掏孔17,第三池上端凸设有第二清掏孔18。参见图1或图2,所述加强筋5凸设于池体I外壁上,该加强筋I包括平行于池体I横截面且间隔均匀分布的第一加强筋51,平行于池体I轴截面且间隔均匀分布的第二加强筋52,第一加强筋51与第二加强筋52交错分布,构成井字型。参见图2,所述第一连通孔12与所述第二连通孔15、所述第一过粪孔11与所述第二过粪孔14分别沿池体I中心点中心对称,有效地增加污水在池体内的滞留时间,使池水在池内与沉淀污泥的解除时间更长,产生更多的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分解吞食。参见图2,所述进粪侧面板23的上侧和下侧向池体I内部分别凹设有第一凹部19、第二凹部20,进粪管2设于第一凹部19内,所述出粪侧面板24的上侧和下侧向池体I内部分别凹设有第三凹部21、第四凹部22,出粪管3设于第三凹部21内。本技术中化粪池的工作原理为:主要是利用厌氧发酵,中层过粪和寄生虫卵比重大于一般混合液比重而易于沉淀的原理,粪便在池体I内经过30天以上的发酵分解,中层粪液依次由第一池8至第三池10,以达到沉淀或杀灭粪便中寄生虫卵和肠道致病菌的目的,第三池10粪液成为优质化肥,并可从第二清掏孔18取出使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化粪池,圆筒形池体,所述池体的一端设有进粪管,另一端设有出粪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注塑成型,池体由两半箱体通过紧固螺栓固紧为一整体,池体外周设有井字型加强筋,池体内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成第一池、第二池和第三池,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均与池体一体成型,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构成第二池,第一隔板与进粪侧面板构成第一池,第二隔板与出粪侧面板构成第三池,第一隔板上分别设有第一过粪孔和第一连通孔,第一过粪管嵌设于第一过粪孔中,第一过粪管呈倒L型,第一过粪管上端的过粪管管口与第二池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化粪池,圆筒形池体,所述池体的一端设有进粪管,另一端设有出粪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注塑成型,池体由两半箱体通过紧固螺栓固紧为一整体,池体外周设有井字型加强筋,池体内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成第一池、第二池和第三池,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均与池体一体成型,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构成第二池,第一隔板与进粪侧面板构成第一池,第二隔板与出粪侧面板构成第三池,第一隔板上分别设有第一过粪孔和第一连通孔,第一过粪管嵌设于第一过粪孔中,第一过粪管呈倒L型,第一过粪管上端的过粪管管口与第二池相通,其下端插入第一池,第一连通孔与池体底部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过粪管下端,第一连通孔和第一池、第二池相连通,第二隔板上分别设有第二过粪孔和第二连通孔,第二过粪管嵌设于所述第二过粪孔中,第二过粪管与第一过粪管结构一致,第二过粪管上端的过粪管管口与第三池相通,其下端插入第二池,第二连通孔与池体底部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过粪管下端,第二连通孔和第二池、第三池相连通,第一池上端凸设有第一清掏孔,第三池上端凸设有第二清掏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志群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汇昌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